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田林:“乡音”唱响主旋律


    “棉呢溟仄灵,灵呢溟仄湾,湾呢溟仄宗,宗呢溟仄叨,叨呢溟仄量(大意是人的命根是田,田的命根是水,水的命根是山,山的命根是土,土的命根是树)……”12月1日,记者在田林县八桂瑶族乡,听到这样一首保护生态主题的瑶族歌谣。这是该乡运用当地蓝靛瑶语言特色,用瑶族歌谣开展政策理论宣传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县开始实施“乡音工程”,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基层政策理论宣传。通过讲“田林话”、说“田林事”、演“田林戏”,将党的政策送达基层神经末梢。
    A 干部喊破嗓 群众听不懂
    田林县土地面积5577平方公里,是广西国土面积最大的县。不过,人口仅25万多,有壮、汉、瑶、苗、彝等11个民族,形成了多种差异较大的方言。
    这样的情况给基层宣传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据县委宣传部调查分析显示,在田林农村,能够用普通话正常交流的人大多在外面上学、打工,基本不在农村居住。40岁以上的人群勉强会一些普通话,但是交流不顺、理解不畅。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基本难以用普通话交流。
    由于政策理论宣传具有抽象性,以前采取的政策宣传方式大多是念报纸、读文件的格式化套路,很难被群众所接受。
    说起几年前的一次宣讲活动,该县一名老宣传工作者仍觉得有些心酸。当时,县里的政策宣讲活动走进一个山村,宣讲老师在上面讲得很辛苦。但村民们除了一开始保持会场的秩序后,仅十几分钟便有的开始聊天,有的索性离场。会后,有些村民还议论:“这么无聊,还不如回家多干点农活呢!”
    “群众听不懂、听不进、不愿听,干部跑断腿、喊破嗓、绞尽脑!”这成为当时基层政策理论宣传工作的真实写照。
    政策理论宣传难以达到基层神经末梢,问题也就容易出现。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农村白色垃圾随处可见、酗酒闹事时有发生、封建迷信乘机盛行……
    B “乡音”进村屯 老乡都欢迎
    乡音问题乡音解。
    2014年,田林县提出实施“乡音工程”——用本土语言和传播方式展开宣讲,破解基层宣讲难问题。
    田林壮剧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农村业余剧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至今已达96个,演员都是农民群众。而且田林壮剧历来崇德向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
    壮剧飞扬,成为“乡音工程”的突破口。该县以农村业余剧团作为宣传主力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民间和专业创作人员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惠民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内容,创作一批快板、山歌、壮剧、八仙鼓等文艺节目。这些节目由剧团自编自导自演,分别到各村屯开展专题文艺演出。
    2015年1月,该县还在利周瑶族乡12个剧团中成立剧团协会党支部,由党支部安排每个剧团创作节目和演出。
    《群众路线是法宝,社会和谐不可少》《百善孝为先》《诚信“鸭司令”》……随着一批优秀原创壮剧节目出炉,一场场壮剧晚会在乡村夜晚唱响,宣讲效果逐渐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我不仅能背出来,还能唱!”该县利周瑶族乡爱善村剧团演员罗会英自豪地说。
    “这样的演出我们听得懂,也晓得了清洁乡村是要一直搞下去的。”日前,在看完一场壮剧主题晚会后,村民陆庆利说。
    “以往照本宣科,不到半个钟头人就走了大半。现在不同了,一听说有戏,全屯人都往戏台跑。”定安镇渭密村一位宣讲员感慨,理论宣传还是用“土话”见效快。
    C 宣讲入心田 农村扬新风“乡音工程”通过壮剧试水成功后,田林县还对这一模式进行换档升级。
    今年以来,该县创建讲习所学习中央精神。为让讲习活动记得住、听得懂、入得脑,“乡音工程”再次发挥作用。3月11日,该县首个讲习所在利周瑶族乡爱善村挂牌。当晚,县乡村三级书记与村民围着篝火,面对面互动交流。群众用壮语提问题表心愿,干部用土话解难答疑。谈产业发展,谈生态乡村,谈弘扬壮剧文化……
    该县根据宣讲员所熟练掌握的语言门类、宣讲领域分组,做到“按需分配”“订单输出”,充分照顾不同群众的需求,搭配宣讲人员和宣讲内容。在田间地头,宣讲员结合运用壮话、瑶话、桂柳话等“乡音”讲习,既给老百姓讲清形势、道理,又教给他们相关知识。
    为拓展政策理论宣传渠道,该县投入500万元在全县配备村屯广播站、开播壮语广播节目。去年,在六隆镇太阳村太阳屯的壮语广播中,村民黄志刚得知县里出台了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并给予补贴的消息。于是,他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并发展林下养殖。经过1年的辛勤劳作,家里纯收入多了两万元。“听广播听出钱来咯!”黄志刚笑着说。
    针对年轻人的宣传活动,“乡音工程”也找到阵地。9月30日,田林讲习所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上线。该微信平台解读政策简明扼要,民族特色鲜活。其中“乡音导学”是特色活动版块的一个子栏目,以音频的方式,用壮、瑶、汉几种语言,定期广播相关知识。
    “乡音工程”的实施,不仅带活一方发展,也在农村树起文明新风。利周瑶族乡祥杏屯留守妇女很多,不少姐妹爱“玩牌”。自从村里壮剧团成立后,引起大家的兴趣,每到晚上便集中在村里的戏台前排演。从此,打牌赌钱的少了,唱壮剧、跳广场舞成了每晚劳作归来的娱乐活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