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王国维的汉晋木简研究(4)

如前所述,王国维学术路径之奠立,实从他1912年侨居日本开始。他在日记中说:“ 此四年中生活,在一生中最为简单,惟学问则变化滋甚。”[12](P140)而以1914年考释 汉晋木简为转机,确定了他后半生的治学方向。现将王国维东渡日本之后的研究成果列 表于下:
    1912年始读清小学书,撰《简牍检署考》。
    1913年圈注段玉裁注《说文》,作《明堂寝庙通考》、辑《齐鲁封泥集存》并作序。
    1914年与罗振玉合撰《流沙坠简》并为之作序、草《宋代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
    著录表》并作序,校写罗氏《殷墟书契考释》并作序和后序。
    1915年撰《殷墟书契前编》释文,作《洛诰解》、《鬼方昆夷猃狁考》、《三代地理
    小记》、《胡服考》、《古礼器略说》、《生霸死霸考》。
    1916年撰成《史籀篇疏证》及序、《毛公鼎考释》并序、《汉代古文考》、《魏石经
    考》、《汉魏博士考》。
    1917年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太史公年谱》、《今本竹书纪
    年疏证》及序、《殷周制度论》。
    1918年抄毕并校定《唐写本唐韵残卷校记》,作《重辑苍颉篇》及自序。
    1919年写《殷墟书契后编》上卷释文,撰《西胡考》(上、下)及《续考》,为蒋汝藻
    编藏书志。
    1920年继续编藏书志,并校阅多种古籍,作《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1921年集成《观堂集林》二十卷刊行,撰《唐写本切韵残卷跋》。
    1922年撰《两浙古刊本考》及序,并校《水经注》、《蒙古秘史》。
    1923年撰《殷墟书契考释序》、《魏石经续考》。
    1924年作《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散氏盘考释》及跋、《金文编序》。
    1925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讲《古史新证》,作《鞑靼考》及年表。
    1926年发表《长春真人西游记注序》,刊印《蒙古史料四种校注》。
    1927年撰《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金界壕考》、《水经注笺跋》,6月2日,
    自沉于昆明湖。
    从表中可以看出,1914年确是一转捩点,从此,王国维在甲骨文、金文、敦煌文书等 研究领域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一发而不可收,成为中外闻名的国学大师。而王国维在 简牍与古史相结合研究方面的典型范例,体现在《太史公行年考》一文中。首先,他根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司马贞《索隐》注引晋人张华《博物志》载: “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 三年六月乙卯 除六百石也。”考定今本《 博物志》所无的这条记载,“当在逸篇中”。张华所记此条“当本先此,汉记录非魏晋 人语”,且“本于汉时簿书,为最可信之史料矣”,因为木简中所见汉人履历要写姓名 、县乡里名和爵位、年龄。然后他引敦煌所出新莽时木简“敦德亭間田东武里士伍王 参”、“新望兴盛里公乘口杀之年八”和“口口中阳里大夫吕年年廿八”之后 说:“此云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三十八,与彼二简正同”,又参照张守节《正义》 为《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句所加注语“案,迁年四十二 岁”,以为张华所记“二十八”当系“三十八”之讹。他说:“《正义》所云亦当本《 博物志》,疑今本《索隐》所引《博物志》‘年二十八’,张守节所见本作‘年三十八 ’。三讹为二,乃事之常,三讹为四,则于理为远。以此观之,则史公生年,当为孝景 中五年,而非孝武建元六年矣。”即汉武帝元封三年,太史公年三十八岁,由此上推,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卒年绝不可考,“然视为与武帝相终始, 当无大误也”。自王文出,多数学者多宗其说(注:如范文澜在《正史考略·史记》中 ,司马迁生卒年即采用王国维的说法。但郭沫若不同意王说,在《<太史公行年考>有问 题》(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45--450页)一 文中,又从居延汉简中找出十项典型的简牍,列举官职、乡里、身份、姓名、年龄、事 由等,并带年月日,是完整的一个公文格式,认为司马贞所引《博物志》并没有错,而 张守节所言司马迁年42,是综括其一生只活了42岁,由此断定,司马迁的生年应是汉武 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