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宾:祖父袁世凯葬仪回忆(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0:11:13 《百年家族》 袁家宾 参加讨论
三种轿子共一、二百乘。 此外还有马车,坐着政府高级官员的眷属。 送葬人加上送葬官兵共四、五千人。因此,前头队伍已到前门车站,后面的大杠还在新华门口。仪仗到了车站,就按指定地点在附近大街及月台上排成队伍,等候灵车开行。 三、前门车站路祭 车站外,预先搭就蓝、白布素彩五门牌坊一座,三层祭棚一座。内设大鼓、大锣、梆点、金执事24件;各色幡、扇、牌12副。祭桌上设有五供及丰盛祭菜一席,焚香点烛。灵柩抬入路祭棚,搁在金漆木凳上,由执绋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主祭,文武官吏,文东武西,排队陪祭。祭毕,改用24名软杠,把灵柩抬到丰台车站,上灵车。这辆车是京汉铁路局事先改装的清朝隆裕皇太后的灵车。车内漆了白色,车外用蓝白布结成素彩。还有花车一节,作为灵堂。灵前设有五供及祭席,四周放满花圈、挽联。袁克定把魂节放在灵座之前。家属们就坐在这节花车内。 灵车之后车厢里,放着出殡用的一部分仗仪,如片幡旗伞之类。 列车开动时,军队鸣礼炮101响。 这天,京汉路客车停驶。除了爷爷的灵车外,还特为袁家开驶了两列火车。一列载运卫兵、消防队、轿夫、杠夫、鼓乐、扎把匠、扎彩匠、和尚、喇嘛、道士等500余人。这列车还装着大杠、小杠、素轿、香亭、彩亭、松亭、各色冥器以及丧礼处需用的家具杂物等。爷爷生前的坐骑一匹,也挂了一节棚车运去。这两列火车在灵车后开,但早半天到达彰德,以便迎灵。 从北京到彰德洹上村一、在洹上村的情况 运载爷爷灵柩的第一列火车经过保定、邯郸等站的时候,当地文武官吏搭了蓝白布素彩祭棚,火车停在站上,他们对之路祭。 第二、三列车比第一列车早到彰德。赶在第一列车到达之前,预先搭好了蓝白素彩五门牌坊一座,路祭棚一座。内设锣、鼓、梆、点及金执事、幡、扇、伞、牌、祭席、五供等。在彰德的排场,一如北京前门车站路祭的格局。路祭棚外,又搭了酒席棚两座,内设官座16个,招待从北京乘车来的官吏。爷爷灵柩从火车抬下放进路祭棚,由彰德官吏致祭后,仍旧安放到80人抬大杠上。所有杠前的一切执事仪仗,都从火车上搬下来照旧排列,还有和尚、喇嘛、道士和鼓乐以及杠后女眷坐的白轿。高约二、三丈的红缎铭旌是在彰德重新扎制的。 洹上村在彰德城北郊,离城三、四里,沿洹河而建。爷爷在小站练兵时,买下了这片土地,共200余亩。住宅四周的砖围墙有二、三丈高,中间是一个高大的门楼。围墙的四角各有守卫用的角楼一座。在围墙里,建有五栋高大的瓦房,每栋正房五大间(明间),左右有厢房和走廊。灵柩停在最后一栋房的中间厅上。在这个院里搭了一座高五丈多的灵棚,外加走廊,称为“一殿、一卷”。用松蒿及苇席平地搭起这样高的两层大棚,而要不怕风吹雨淋,当时只有北京扎把匠能做到。灵棚四面出檐,上有兽脊,用苇席扎成。它的外观和真的木结构大殿一样。棚内上下两层,装有窗户,内部四周用蓝白绸布扎成各样彩子,花样极细。殿前卷棚内也扎彩。灵棚上层摆着从北京运来的各色冥器,下层悬挂僧、道诵经所用的红、绿、黄、白四色大幡12件。灵前,搭了一座月台,用蓝白绸结成素彩。底座是犀牛座,四根柱子抱龙,上加天花板,是十分精细的彩活。月台上设灵几,上供高约三尺余的白底蓝花瓷器五套(是从北京皇宫里搬来的)。另外还有祭席一桌和爵杯等祭器。灵几正面供着爷爷的大照片和魂牌。灵几系着白桌围,燃香点烛,昼夜不息。 月台下备白布垫一个,是供穿孝服的人拜奠时用的。一般宾客祭奠时的布垫加红毡毯。灵前两旁设官座16个,系带有绣花白缎围子和椅靠,以备宾客休息。 在第三个院子里,搭建了一座高大的经棚(比灵棚略低),也是两层。棚上有兽脊,四面出檐。经棚上层是和尚、喇嘛和道士(各15名)诵经的地方,四围用红、黄、白三色绸布扎彩。座位用白绸绣蓝花的围子、椅靠。僧道诵经,仍照北京停灵时的模式,每日一棚,逢“七”三棚同时诵经。工人和僧道晚上都住在正房旁边堆放粮食的仓屋内。僧道仍穿极讲究的袈裟和道袍,每天送疏五次。他们在灵前诵经后,袁克定在后面跟着,把那些黄色的疏纸一直送到袁宅大门口焚化。每送一次疏,道士、喇嘛换穿道袍一次,黄、红、绿、紫、白各色都有,好像演戏一样。因此,当送疏到大门口焚化时,观看的居民很多。 吊客拜奠后,都发给一朵白花,下连标记,写“来客”字样。茶房及工人胸挂蓝花,也连标记。凭着标记可以出入袁家大门并入席吃饭。 在其它两个院子里,搭了平顶的酒席棚。在酒席棚里,四面扎有红绸彩子。酒席分上、中、下三等:上席是招待来宾的;中席是总管、账房吃的;下席是茶房、工人吃的。每餐上、中、下席常开100多桌。 在开吊这天,各处挂满各方赠送的绸缎素幛、挽联和花圈。扎彩工每隔七天,换扎彩子一次,更换彩子的花纹,开吊时再换一次。来吊唁的宾客有前清遗老、军阀、官僚等等,每餐200余席。下午五时,举行“送库”仪式,由三棚僧道引导袁克定以下家属、来宾1000多人,把纸糊冥器送到大门外空地分堆焚化。晚上,三棚僧道在灵前搭三个台,施放焰火,钟鼓齐鸣,笙簧合奏,直到天亮。 二、题主、下葬 8月22日举行“题主”。“题主”又称“点主”,点主官是爷爷的老友徐世昌。到点主时,用红色绸缎把全部素彩换下来,宛如办喜事一般。爷爷的牌位用金丝老楠木雕刻了龙纹、犀牛座,约二、三尺高。徐世昌坐马车来的时候,鼓乐和仪仗队到半途去迎接。仪仗有开道锣一对,金执事12件,幡、伞、“肃静”、“回避”牌及职衔红牌12对,牌上写徐世昌曾任的各种官衔。“清音”一队,16名,用双管、双笙、双笛等乐器;虎皮椅一座,八抬。后有人掌大红缎子绣花扇一柄。袁宅亲友都穿蓝纱袍褂迎接。 徐世昌马车到袁宅门口时,袁克定换去孝服,穿蓝袍黑褂,行三跪九叩首礼迎接,奏乐鸣炮。到了吉时,由徐点主,先后用三支笔点三次。当这三支题主的笔用过后,就往背后一扔,有人接住,被亲友索去,认为此笔大有“妙用”。纯属荒诞无稽。 稍隔片刻,袁克定又换了孝服,徐世昌就以宾客身份向爷爷灵位祭奠。袁克定匍伏答礼,大摆宴席,款待徐世昌等人。事后,袁家赠送他们现金和衣料等礼物。 次日(8月23日)上午出殡,下葬。临时又在彰德招雇了一批执事,排列了从北京运去的各色仪仗,家属和来宾都一直送到爷爷的墓地。 其实,爷爷在生前就请人选定了墓地,在住宅东约一里多远,共圈用200多亩,与住宅土地相连。他还请了德国工程师,按照皇帝陵墓格式加以设计。墓地四周建有花墙,引洹河水围住,并种植了不少松柏,当时已有一人多高。 墓地的最前面是大门,面对安阳桥,门内建有用大石块铺成的甬道,宽约二、三丈,两旁树木蓊郁,有石兽12对。中间为宫殿,下葬时刚打好地基,甬道逐渐倾斜,通入坟墓。坟墓分为两层:上层为石顶,用红色花岗岩砌成,高约三、四丈;下层为石室,有大石门两扇,雕有龙纹。中间大殿三间,两旁各有朝房五间。大殿中间有石桌、石凳,均用汉白玉制成,也雕有龙纹。大殿里的石桌上陈设五供及爷爷生前爱好的各种玉器、古玩。两旁有“金灯”两座,高约四尺,灌满灯油,在下葬时点上。 大杠把灵柩抬到墓地,改用24软杠抬入墓内石室大殿,依照择定的时辰,俟到晚上才安放在正中石座之上。这时,家属和亲友又向灵柩行礼。随后将玉质宝瓶放入,然后大家出外,闭上石门,在坟地上焚化那大批冥器,包括纸糊的房屋、香幡、香亭、松亭和纸钱等等。至此葬事完毕,仍由原工程处继续施工,直到1918年6月才算正式修竣。
|
- 上一篇:一部近代中国的综合记录:论郭廷以“史事日志”系列写作
- 下一篇:《抑斋自述》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