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32 《历史研究》 万 明 参加讨论
一、引言英国学者柯律格(Craig Clunas)关于明代视觉文化的研究卓有成就,他指出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倡导一种图像的历史,作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形式,艺术作品能“产生政治和社会以及文化的意义,而非仅仅是对这些意义的表现”。他告诉我们,图像不能为艺术史学者独享,历史学家也行动了起来,坦言他个人的研究受到了艺术史家和历史学家两方面对于图像研究趋势的影响。①然而,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代绘画上,对于瓷器没有给以更多关注。 关于青花瓷的研究,中外学界历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器物本身的器型、纹饰、特征等,二是青花瓷遗存及其分期断代,三是外销及其影响。三者均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②但迄今鲜见将其置于人类文明史时空巨变背景下,对物质文明与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关系层面的综合性探讨。学界对全球瓷器贸易的聚焦点更是放在17世纪以后。③实际上,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主流或者说代表是在16世纪。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已率先开始青花瓷贸易,经历近一个世纪之后,17世纪才有荷兰人的加入。这种认识的时间差使得青花瓷崛起与早期传播过程一直以来有如雾里看花。在16世纪全球化开端时期,万里同风的青花瓷现象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经济社会文化变化转型的表征之一。青花瓷成为世界瑰宝,与那场发生在16世纪的中国社会变迁和世界变革有着紧密联系。这里以时空为视点,关注全球文明成长历程,对青花瓷的展开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二、青花瓷的空间展开:从本土到全球16世纪是全球化的开端,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作为典型个案,是全球史的一部分。从时间上看,青花瓷在中国形成瓷器主流是在16世纪,与明朝人审美观念、社会时尚转型以及经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这本来只有本土的意义,而这一意义由于葡萄牙人的东来,中西开始直接交往,而呈现出了新的意义。这一新的意义是中西发生了空间关系以后,人类的空间关系得到极大扩展下生发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中国本土,那只是看到了第一空间,而没有看到更加广阔的空间,即全球的空间。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寻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青花瓷展开的契机和过程,与16世纪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时空巨变有着紧密联系。探讨晚明青花瓷的展开,需要关注一个关键的时空交汇点: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也就是16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货币、商品、贸易三股重要的历史脉络在特定的时空点交汇、互动,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代表--青花瓷史无前例兴盛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中国青花瓷由此展开,走向了全球。 (一)本土的空间 明代青花瓷的展开,首先是一个中国国内的问题。从唐末出现到元末烧制成熟,青花瓷一直并非中国瓷器的主流,“南青北白”的单色釉长期以来是中国传统瓷器的典型色彩。明代青花瓷崛起有着白银货币化的大背景,明代白银货币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成化、弘治年间为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随着白银货币化步伐的加快,白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市镇的兴起,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据,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制度的变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整体的变迁。发展到嘉靖初年,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白银成为流通领域主币,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白银需求,促使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蓬勃发展,与来到中国东南沿海的葡萄牙人一拍即合,吸收了大量外银流入,并直接或间接引发了日本与美洲白银的大开发。由此海上贸易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与范围,中国迅速与世界连接了起来。④ 16世纪,一边是白银货币化,货币经济需求日益增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另一边是市场经济加速萌发,使得瓷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青花瓷由此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当时,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瓷器仅次于丝绸,而瓷器主要是青花瓷。可以说哪里有白银,哪里就有青花瓷,瓷银贸易应运而生,一个全球化市场初现端倪。那么,探讨青花瓷以空间为范围的横向展开,首先要考察青花瓷在全国的分布,也就是全国市场的形成--从青花瓷在中国本土占据瓷器主流地位谈起。 考虑到目前青花瓷在各个博物馆的收藏情况,不能说明青花瓷在明代的地域分布情况,而在全国各地明代的墓葬中,普遍有青花瓷的出土,此外还有窖藏,而更重要的是窑址的瓷器出土。这些都使我们可以切实了解青花瓷的发展轨迹及其地域存在状况,所以这里选择全国各地发掘遗址和墓葬出土瓷器来考察明代青花瓷的地域分布,大致了解青花瓷在明代普及于全国的时间与状况。 以《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中有明一代出土的青花瓷加以考察,在全国各地选出的明代273件出土青花瓷精品中,宣德、嘉靖和万历朝是青花瓷精品最多产、也是消费最多的时期。这既印证了这三朝是青花瓷发展的高潮时期,也反映了青花瓷崛起的三个重要的关节点。 青花瓷形成主流在何时呢?我们先看第一个高潮点宣德时。当时虽然青花瓷的烧造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从景德镇御窑的发掘报告来看,当时没有形成瓷器主流,⑤尚停留在宫廷上层的偏好,大规模发展还要等到成化以后大量应用国内青料,才形成青花瓷发展的转折点。 接着,让我们停留在第二个高潮点嘉靖时。从文献记载来看,官方烧造瓷器在嘉靖初期供御开始以青花为主:“十三年,青花白地赶龙珠外一秤金娃娃花盆三千二十,青花白地福寿康宁花钟(盅)一千八百,青花地里升降戏龙外凤穿花碟一千三百四十”。发展到中期又有大幅度增加:“白地青花里外满池娇花样碗一千三百,白地青花里外云鹤花碟六千七百,白地青花里外万岁藤外抢珠龙花茶钟(盅)一万九千三百。二十一年,青花白地灵芝捧八宝罐二百,碎器罐三百,青花白地八仙过海罐一百,青花白地孔雀牡丹罐三百,青花白地狮子滚绣球罐三百,青花白地转枝宝相花托八宝罐三百,青花白地满池娇鲭、鳇、鲤、鳜、水藻鱼罐二百,青花白地江下八俊罐一百,青花白地巴山楚水飞狮罐一百,青花白地水火捧八卦罐一百,青花白地竹叶灵芝团云鹤穿花花样龙凤碗五百九十,青花白地转枝莲托八宝八吉祥一秤金娃娃花罐二百四十”。⑥大量青花瓷的供御,说明宫廷需求在此时已经全面转向。而嘉靖年间的大量遗存,也说明全国各地已经广泛应用青花瓷。 文献与遗存两相印证,证明我们有理由将青花瓷成为瓷器主流的时间定在嘉靖朝,也即16世纪初年以后。同时,还应看到青花瓷正是在本土形成主流的同时,迎来了走向全球的契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中没有青花瓷出土的地方,不能表明没有青花瓷的流传。按照《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中今天的行政区划排列来看,全国有辽宁、内蒙古、黑龙江、浙江、重庆、湖南、甘肃、青海、新疆没有青花瓷的出土。下面让我们对此范围略加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