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形见意,使得汉字造字方法(特别是形声)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可以不断丰富自身的字形体系以满足生活的需要。现在普遍使用的人称代词“她”以及许多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都是古代所无而近人创造出来的。当然,新造字要求谨慎,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字的主要呈现方式无非是刻、铸或写等,以写为主。汉字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汉字在视觉形式上具有两个潜在的特点:一是基本合乎右手书写的生理习惯;二是可塑性强。前者利于实用,后者利于创造,巧妙集于一身,再加上毛笔等特殊工具,于是形成了文字书写中的一个“例外”--书法艺术。这是汉字在记录言语和传播信息的功能之外滋养出的一朵极其绚烂的艺术之花,不仅与诗、画等一起成为国人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更堪称世界艺术之林中独一无二的奇葩。 书法以简单的毛笔和墨汁,在纸上塑造点画和字形,看似极为简约,却又发展出极为复杂的技巧。其形式法则和审美观念,充满着辩证精神--“虚实”“开合”“迟速”“曲直”等等,而且包含着许多自然和人文观念--“天覆”“地载”“揖让”“进退”等等。于是,人们在解读其意蕴时,角度几乎无所不及,上通天道,中达人文,下推物理,可谓“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高远玄妙而又幽微隐约。 这样的书写,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朝廷官府的公文、亭台楼阁的联匾、名山胜境的摩崖、庙宇冢墓的碑志……乃至朋友之间往来的尺牍,都成为呈现汉字之美的契机。于是乎,甲骨刻工、金文铸匠、汉碑刻手,虽不知名,而技艺之精湛,殊不逊色于后代大师。汉末魏晋以后,名家辈出,汉魏称四贤(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则有欧虞颜柳、颠张醉素,两宋有苏黄米蔡……他们所创造的一件件作品,遍布于生活的各种领域,超越了文字基本功能,而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珍品,熠耀于中华文化历史的长河。几乎每一处山川,都能看到许多题署,掩映于烟霞树木之中,为你襄赞景致的华美;几乎每一座园林,都能看到匾额对联,悬挂于廊柱屋宇之间,为你阐释人生或自然的境界;几乎每一家博物馆,都能看到前贤精美的作品,为你展现文化的典雅……面对这些,你不能不由衷感叹:多么富于智慧的创造啊!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会在中国的影响下发展出本国书法艺术(日本叫书道,韩国称书艺)?为什么毕加索会自称如果生在中国他将会是一个书法家?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把书法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为什么教育部会在2011年将书法课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归根结底,理由都是:超越一般文字书写行为的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门类。 印刷术发明之后,宋元雕版工匠以书法名家风格为蓝本,把几千年发展而成的汉字字形之美和书法艺术之光,发展为宋体、仿宋、楷体等多种雕版印刷体,并印制了大量美轮美奂的版刻书籍。这些书籍现在都已经是绝世珍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甚至为此举办“书法与古籍”特展,揭示雕版印刷字样与书法艺术的密切关系。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汉字蒙受了近百年的奇冤,先是被指责为国家衰落的罪魁,后又被指责为不适应信息技术。但是,以王选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彻底击破了这些指责。汉字从此驰骋于信息技术之海,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文字,甚至还有过之。 有理由相信,伴随全球范围内汉语热的兴起,汉字以其充满智慧的身形,直挂云帆,负载深厚的中华文化,终将普济四海,通达五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