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地球被誉为人类的母亲,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大舞台,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着的客观关系,也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它。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嫌不足,本文将用历史地理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历史上各国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理论及其分析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先秦著作《礼记·王制》篇中就有“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的论点。①古希腊的希波革拉第(公元前460-377年)在他的著作《论空气、水和地方》中写道:“人们(居住在酷热气候里)比较北方人和活泼些和健壮些,他们的声音较清朗,性格较温和,智慧敏锐;同时热带所有的物产比寒冷地方的要好一些……(但是)在这样温度里居住的人们,他们的心灵未受过生气蓬勃的刺激,身体也不遭受急剧变化,自然而然地使人更加野蛮。性格更为激烈和不易驯服。”②古人在议论天下大事时,常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感叹。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地理环境与社会政治、民族性格、风俗民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在认识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理论,有些理论对社会曾产生很大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论:把地理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早期一些学者常论及单一地理要素对社会的影响,如气候、地形等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与促进。到了18世纪初,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已经非常系统化理论化了。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可谓其代表人物之一,他特别强调气候对制定法律的影响,在他看来,国家制度、政体和民族道德风貌、宗教信仰、法律、风俗等都是由气候、土壤和居民领土的大小等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的。显然,孟德斯鸠的这种论断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但是,他作为法国革命思想先驱,在研究人类社会问题时,能摈弃神的意志,摆脱唯心主义意识,从人类社会的物质世界中寻找社会发展动因,具有唯物主义意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到了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极其盛行,特别是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发表后,进化论的思想冲击了整个科学界,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把进化论思想应用到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上,提出了“生存空间”思想,认为人类如同生物体一样,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生存竞争,把国家看成是属于土地的有机体,是一个活动着、成长着的生物有机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采尔的上述论点被德国法西斯纳粹学者利用并由此向前跨出了一大步,把其理论应用于政治,产生了地缘政治学,把地理环境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极大地发挥了拉采尔理论,利用“生存空间”的思想宣传民族优劣,为纳粹侵略政策服务。地缘政治学者马汉提出了海权制约理论,认为战争与国家的政策不取决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海权是决定一切国家民族命运的最主要因素,强国的主要条件是控制海洋。麦金德则提出了陆权制约理论,并把他的全球战略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东欧,谁就统治大陆腹地;谁统治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③无论是海权理论还是陆权理论,都试图在说明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就可以控制世界,战胜其他民族,其实质都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它夸大环境的作用,忽视人和社会因素,是一种极端的认识,是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科学的理论。
    可能论(又称或然论):此种理论认为地理环境只为人类社会提供可能,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某些直接影响,但人是主动的积极因素,不完全是环境的产物,同样的地理环境可以产生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环境包括着许多可能性,它们的被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可能论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有一定的辩证认识观,比起地理环境决定论进步得多,科学得多。
    非决定论(又称二元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所谓非决定论就是认为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基本上是无关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律,二者之间自然也就不存在着谁决定于谁的问题了。这种论点在前苏联曾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决定论,即生产关系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终导致地理环境虚无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表现为过分强调改革生产关系,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地理环境因素的错误做法。
    生态论:这种理论吸收了生态学和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观点。强调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而不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主张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用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种论点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生态论的观点要比二元论的思想更合乎客观实际,特别是在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全人类的难题时,特别有必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上介绍了历史上各国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种种理论。有的理论有其正确的一面,如可能论,对此应给予肯定,并不断完善。应吸收其精华,弃其糟粕。二元论的认识极其偏颇,显然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态论可能给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带来进步,对此应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以便更科学地指导利用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服务,并使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进入协调共生的状态。
    二、正确认识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地理环境在不断地变迁,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人类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是环境的对立物。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不断变化的,同样的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可能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对地理环境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可能带来对环境的破坏,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是共生的,人类应该积极地按着自然规律利用地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离开了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无法进行;可见如果有了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人们不去自觉地利用它,地理环境也不可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如果从影响社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来分析,地理环境因素是外因,而不是内因;相对于内因来说,地理环境因素这个外因条件是次要的、第二位的,但绝对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产生作用的方式基本上是间接地通过社会生产方式来影响社会发展的,是作为生产方式中生产力的要素(生产资料)包括在生产力之内而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的。而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地理环境不可能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是一个必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也起着直接作用,如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对于采掘工业的影响等就是一种直接作用。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地理环境确实是客观存在着的一个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有的学者认为“地理环境确实是无所不在伟大力量”。④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地理环境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促使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大约北纬35°的中间地带的大河边上。古人可以利用河水进行灌溉,河水的季节性涨落带来上游的泥沙的沉积,从而使植物养分得到适当补充,还可以维持土壤的肥力。另外,这一纬度带的草原或森林草原植被容易进行开垦。有利的地理环境为文明古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亚热带的大河流域地区首先产生了农业文明国家。资本主义在温带兴起也有着同样的原因,温带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又富有煤炭、铁矿石、森林等工业生产资料。水运方便,有利于发展工业和商品经济,因此,在温带首先兴起了资本主义,近代文明的中心迁移到了温带地区。在我国由于历史上黄河中下游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均较长江中下游地区更为适宜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所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首先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气候已不再过于炎热潮湿,变得更适合于人类居住和农业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则由于气候变冷,环境的破坏,加之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社会发展缓慢,最终长江中下游流域取代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时至今日,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仍然是不平衡的,究其原因,都有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社会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
    古代文明古国皆分布在亚热带地区(35°N左右),都在大河边上,工业文明首先产生于温带,这都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首都大多建在华北地区。其首都区位的地域变化又存在着自西向东迁移的规律。我国历史上频繁地出现内地农耕社会和周边区域社会之间激烈的民族战争,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战争,都几乎发生于同样的地域,都有一定的地理环境背景。我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境内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特色明显:长江和黄河流域形成了内地农耕社会;蒙古高原的大草原上则形成了牧业社会;东北地区茫茫林海雪原中产生了狩猎和农耕社会。到了现代社会,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宗教、人口分布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思想意识、文学、艺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人类从最初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崇拜依附到试图控制自然,到自觉地利用地理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共生的共识。直至今天高科技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新的时代,人类较过去更能深刻地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地理环境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物质财富的源泉,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依然客观地存在着。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历史问题的研究中把地理环境这一大的背景因素考虑进去,这样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就能更具体、深刻和完整,增强史实的“立体感”,绝不能忽视地理环境因素的作用。地理环境又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程度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程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历史问题的研究绝不可以用今天的地理环境代替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更要借鉴历史经验,正视地理环境的作用,这对于正确认识国情,借鉴别国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发展经济,推进社会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应当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注释:
    ①转引自《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第1页。
    ②转引自《张文奎人文地理论文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5页。
    ③美国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第245页。
    ④吴松弟:《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96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