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论社会主义成为时髦 由于五四运动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中国国内开始形成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很多报刊都发表了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章,很多人为结合当时的现状,也大谈社会主义,而反动当局却不敢太露骨地加以禁止。结果出现了”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倡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19]。邓颖超也回忆说:“五四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一解放,就像大水奔流”,“那时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潮都有”[20],人们“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当时也只听说苏联是没有阶级、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我们很向往”,“我们平常交谈的范围很广,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都接触到了。但对这些我们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也不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1]。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夕就注意到:“欧洲各国社会主义学说,已经大大的流行了。俄、德和匈牙利,并且成了共产党的世界。这种风气,恐怕马上就要来到东方”[22]。他还加深了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着他们极口痛骂;但是后来的历史家,都要把他们当做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23]。五四运动后他在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时,感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真正力量,他希望能够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改造,把“生产机关、工具和生产物,都归到生产者自己手里”[24],这一想法虽然带有空想的意味,但已具有了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他的这些言论和五四运动带来的“直接行动”、“根本改造”思想观念,共同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流行。 2.推动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种类繁多的各类思潮中并无主流,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一个主流--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种,而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以前是“美国思想”的“宣传机关”,其它刊物也多是如此,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非常有限。到1920年5月,以陈独秀发行《劳动节纪念号》为标志,《新青年》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开始大量宣传俄国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新青年社变为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的团结机关”[25],由“无形的思想文化运动的中心变成有形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机关”[26]。从此,马克思主义倾向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开始有了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茂在经济的事实中”。《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后开始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每周评论》也大量介绍十月革命和苏俄的情况,1920年前后,正是受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励和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气氛的影响,全国新出版了400多种刊物,其中有一些在一定程度上介绍和研究了苏联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借助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得以广泛传播。北京的《晨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都渐渐开始着重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北京的《少年中国》、《新社会》、《新潮》,上海的《星期评论》,广州的《中国新报》,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等著名刊物也在不同程度上宣传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自1920年5月到党成立,陈独秀在《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于众人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始终“旗帜鲜明”[27],他在五四运动中获得的极高声誉,和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可置疑的主将地位,使他的宣传具有明显的示范效果和指导作用,同时,《新青年》发行数目已达一万份,几乎遍及全国,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注释: [1]张允侯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二,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2]张允侯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二,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90页。 [3]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均见《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任建树:《陈独秀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7页。 [13]王树棣等:《陈独秀评论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4]王树棣等:《陈独秀评论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5]《陈独秀著作选》,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陈独秀著作选》,三联书店,1979年版。 [17]《陈独秀著作选》,三联书店,1979年版。 [18]《陈独秀著作选》,三联书店,1979年版。 [19]郑师渠、史革新:《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62页。 [20]《五四运动回忆录》(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0页。 [21]《“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25]《“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26]《“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页。 [22]《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3]《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4]《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7]《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