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逝世后,部分骨灰葬于太行山麓。他离不开这里的人民。这里的人民更忘不了他,忘不了“刘邓”,以及同他们一起曾在太行山浴血奋斗八年的一二九师的将军们: 徐向前:副师长 李达:参谋长 蔡树藩:政治部主任 宋任穷:政治部副主任 黄镇:政治部副主任 陈锡联:三八五旅旅长 陈赓:三八六旅旅长 陈再道:三八六旅副旅长 李聚奎:三八六旅参谋长 耿飙:三八五旅参谋长 打成一个野战军的格局 1938年,刘邓率部挺进太行山,不过两旅部队、万余人马。经过抗日战争的八年苦战,到1945年8月,刘邓麾下已经集结了五个纵队、四个军区近三十万人。邓小平出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 日本投降了,战争并没有结束。为了争取和平,毛泽东毅然赴重庆谈判;为了逼迫蒋介石在和谈协议书上签字,毛泽东指示刘邓在华北战场上坚决打退国民党进犯之敌,增加我党在谈判桌上的份量。 1945年9至10月,刘邓大军在古燕赵之地连续发动了上党、平汉两大战役。 这是两场极其艰苦、极其辉煌的战斗。44年以后,85岁的邓小平谈起这两次战役依然非常兴奋: 毛主席到重庆谈判的时候,敌人从两路来。一路是阎锡山,我们就手打了个上党战役。接着对马法五、高树勋一路,又打了个平汉战役。阎锡山进攻上党区有三万八千多人,我们比他们还少一点,也就是三万出头,从编制上讲,一个完整的、编制充实的团都没有,而且装备很差,弹药很少,可以说是一群游击队的集合。还有就是临战前没有指挥作战的将军,那时只有李达在前线,好多将军都不在,在延安开会。我们是乘坐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运输机回太行的,同机飞回的有伯承和我,还有陈锡联、陈再道、陈赓等。那时宋任穷留在冀南。仗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了,我们才到,一下飞机就上前线。在那样的情况下,把阎锡山的进攻部队完全消灭可不容易啊,应该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随后就是平汉战役,国民党第十一战区两个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带的三个军,还有一个乔明礼的河北民军纵队,几个部队打过来。马法五的第四十军、三十军都是强的。高树勋的新八军也有战斗力呀!锡联在马头镇拚了一次,一拚就是几百人伤亡。我们打平汉战役比打上党战役还困难。打了上党战役,虽然弹药有点补充,装备有点改善,但还是一个游击队的集合体。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又打平汉战役。队伍没有到齐,敌人进攻。我跟苏振华通电话,叫他坚持五天,等后续部队到达指定地点。那次他们那个一纵队的阻击战是打得不错的,完成了阻击任务。这样,后面的队伍才赶上。平汉战役应该说主要是政治仗打得好,争取了高树勋起义。如果硬斗硬,我们伤亡会很大。我一直遗憾的是,后来我们对高树勋处理不公道。他的功劳很大。没有他起义,敌人虽然不会胜利,但是也不会失败得那么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义,马法五的两个军就被我们消灭了,只跑掉三千人。这个政治仗,我们下的本钱也不小。 所以说,抗日战争时,全国各个解放区都有摩擦战,但集中在晋冀鲁豫地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进攻,首先也在这个地区。仗一打开,我们才开始真正形成野战军的格局,编成纵队。 最高兴的三年和最紧张的时刻 1945年12月,刘邓大军奉命走出太行山,开始迈向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半年以后,国民党以大举围攻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揭开了中国的大规模全面内战的序幕。 与蒋介石的数百万精锐部队逐鹿中原,是刘邓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从1946年8月起,在短短的8个月内,刘邓大军先后发动陇海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等几大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歼敌数万,导致了敌我双方兵力的巨大变化。全面内战逐渐发展为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 从1947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的三年,是邓小平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三年。他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政委,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在这三年中,他和刘伯承一起率领着千军万马,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逐鹿、饮马长江、挥师上海、进军西南。在这场实现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波澜壮阔、规模宏伟的人民战争中,刘邓大军所向披靡,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邓小平后来说:在我的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 在这三年中,也有邓小平认为他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那是解放战争关键的1947年,国民党倚仗装备精良,兵多一倍的优势,发动重点进攻,占领了延安。紧急关头,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刘邓大军立即走出华北,强渡黄河,实施中央突破,转入外线作战,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敌后,吸引敌人兵力,以改变整个战争的格局。 自断后路,在敌人的心脏里实施千里突围,这是一步险棋。为了大局,刘邓决意承担这个风险。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大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得担子愈重,对全局就愈有利。 6月,刘邓大军经过精心准备,在长达150公里的地段上“从天而降”,一举突破了蒋介石苦心经营,被司徒雷登称为可抵40万大军的“东方马其顿防线”的黄河天险。继之,刘邓破釜沉舟,背水而战,不失时机地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一个月歼敌6万,并钳制了敌军7个整师和17个半旅的兵力。 正当刘邓大军决定稍事休整,再闯黄泛区,实施千里跃进的时候,却突然暴雨如注,黄河浊流汹涌,蒋介石决定在开封破堤,水淹刘邓大军。与此同时,在陕北处境艰难的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一份三A级急电,催促刘邓火速南下。 军情紧急,雪上加霜,让几十万疲劳之师尽快脱离黄泛区,谈何容易。 四十多年后,邓小平向他的女儿毛毛讲述了当年的情况: 我这一生,这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砰砰地跳! 毛主席的电报很简单,就是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只有我和刘伯伯看了这份电报,看完后就立即烧毁了。当时,我们真困难啊。但是,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短了,但我们不到十天就行动了。当时,真是二话没说,什么困难也不能顾了! 说这话时,一向性格内向的邓小平,“声音都略带哽塞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8月6日,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振臂一呼: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邓创造了奇迹。他们巧设神机,佯攻桐柏山,西去平汉铁路,然后突然急跨陇海线,挥师南下。就在国民党南京总部还在研究刘邓去意的时候,十几万神兵已经走出了黄泛区。接着,刘邓一路雄风,连过沙河、汝河、淮河几道天堑,直插安徽大别山区,胜利地拉开了中原逐鹿的帷幕。 三个老乡一台戏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毛泽东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分阶段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根据这一决策,从大别山下来的刘邓大军与陈毅领导的华东部队汇合,联袂实施淮海战役。 5月,中央决定中原和华东两支部队合并组成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陈毅任第一副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于是,在以徐(州)蚌(埠)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汇津浦、陇海两条铁路,衔苏、皖、豫、鲁四省方圆数百里的黄淮古战场上,刘邓陈三位四川同乡率60万雄兵,与刘峙、杜聿明统领的80万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展开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打响。刘邓陈采用中间突破,分割合围的战术,历半月,全歼黄伯韬兵团,初战大捷。 11月16日,中央决定扩大淮海战役规模,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刘邓陈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 23日,刘邓陈在安徽宿县小李家村建立指挥部,布兵迎战蒋介石急令从豫南调来的血本主力黄维兵团的12万精锐。我军采用“围三缺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术,先将黄维围困于双堆集,割断敌军联络,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于12月6日发起总攻,经过十天激战,终于吞下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歼灭黄维兵团后,刘邓陈立即赶往华野指挥部蔡洼村与正在指挥围攻杜聿明的粟裕、谭震林汇合。总前委的五位成员首次聚在一起。 在蔡洼村的一间小土屋前,五个人留下了一张历史性的合影。 淮海战役经过66天的激战,我军大获全胜。60万战胜了80万。斯大林闻之,称赞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毛泽东闻之,感慨地赞扬刘邓陈:一锅没有煮熟的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在蒋介石的宝座上坐一坐 淮海决战的胜利,把蒋家王朝推向了覆灭的边缘。 1949年3月,中央决定,刘伯承、粟裕留守前线,邓小平、陈毅和谭震林赴河北西柏坡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了夺取全国的胜利,中央军委将人民解放军整编为四个野战军,邓小平出任第二野战军政委兼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同时,原淮海战役总前委改为渡江战役总前委,统领二、三两个野战军承担渡江任务。 打过长江去,这是解放全中国决定性的一役。在西柏坡,毛泽东与邓小平数次长谈,商讨渡江计划。他拉着邓小平的手,郑重地说,交给你指挥了。 邓小平不负重托,在安徽肥东的瑶岗村,他亲笔拟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在江北三百万民工的支援下,分中东西三路,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江面上同时发起总攻。万船齐发,万炮齐鸣,蒋介石苦心经营三个半月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被一举突破。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昔日的总统府,青天白日旗倏然落下,八一军旗迎风飘扬。 又一代封建王朝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27日夜,渡江统帅邓小平和陈毅赶到南京,两个四川老乡走进了总统府,走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 在蒋介石的办公桌前,邓小平风趣地说:蒋委员长悬赏缉拿我们多年,今天我们找上门来了。陈毅则豪情奔放,诗兴大发,高声吟起了几日前就已腹就的磅礴诗句: 旌旗南指大江边, 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 万方争颂换人间。 许多年后,女儿毛毛问邓小平:你们进总统府,在蒋介石的宝座上坐了吗?邓小平笑着答:总要坐一坐的嘛! 他的部队解放了他没有去过的西藏 邓小平说过,西藏是中国他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是他遵照毛泽东的急电,向他的部下下达了解放西藏的命令。 1949年9月,邓小平携全家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他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他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这一天,他心潮澎湃,提笔留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用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开国大典仅仅过了20天,他又与刘伯承一起率军向着祖国的大西南挺进了。这次与他俩合作的,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威武将军贺龙元帅。 刘邓大军所向披靡,解放了贵阳、重庆、昆明、西康、成都,不过两个月,原定的整个西南作战就全面结束。 邓小平回到了阔别29年的故乡四川,出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 广安近在咫尺,但他却没有顾得上回一趟老家。西南的建设百废待兴,“世界屋脊”尚有待于解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