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档案的建档工作探索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0:11:09 中国文物信息网 闫雪梅 参加讨论
在考古工作中,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照片、拓片、录像、摹本和数据等原始记录,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考古调查报告、发掘报告、科研报告等,是考古工作的原始记录和重要成果,是文物考古研究中最可靠的依据性材料,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应当归入档案。毋庸置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的有关规定,考古发掘的原始记录等资料属于考古档案的范畴。 目前,我国各省(市)考古科研机构中,对调查报告、发掘报告、科研报告等考古成果大多进行了保存,而对原始考古档案的管理还远未受到重视。当前普遍的状况是,这些原始资料大多保存在发掘者个人手里,仅有少部分移交给了单位;而单位保管的这部分资料,实现规范化管理并开发利用的仅为个例。这种状况,不仅与当前我国考古事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同时,还由于管理的缺位,有相当一部分原始资料已不完整,有些甚至严重缺失,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基于此,对考古档案的规范管理迫在眉睫,应引起考古界高度的重视。 2012年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狠抓考古档案的管理,考古资料收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尝试进行归档整理,迈出了考古档案规范管理的关键之步。 考古档案资料的特点 考古档案以田野发掘档案资料为主,包括考古调查、勘探等形成的档案资料,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唯一性、复杂性的特点。 专业性: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对象是古代遗存,主要包括古代遗址、墓葬,等等,考古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纸、照片、拓片、录像和数据等的资料,具有鲜明的考古专业特征。 系统性: 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积累一些相关的原始记录。以考古发掘为例,形成的档案资料有:前期工作形成的调查勘探材料、考古工作方案、考古申请及证照批复、专家论证材料、经费预算报告、考古协议书;发掘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合同,探方记录、工作日志,各类图纸、登记表、录像、照片等;发掘工作结束后形成的文物登记、鉴定材料、整理材料、结项报告以及研究报告、发掘报告等各种与考古活动相关的文件材料,是一套系统、完整的资料。 唯一性: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古代遗存的原貌,特别是勘探和发掘,绝无可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再次进行同样的工作,并获取同样的材料,因此,这些档案资料具有唯一性。 复杂性: 考古档案包括文字记录、图纸、照片、底片、录像、拓片、摹本资料,以及数字化记录的刻录光盘等(包含文字记录、数码照片、录像、扫描图片、拓片等内容),有纸质文本、电子文件、数码照片、光盘等载体,种类多样。从收集的资料来看,近年发掘项目的资料基本齐全。发掘年代较早的项目,档案资料愈显珍贵,遗憾的是大多已不完整,鉴定和整理就更加困难。 考古档案的归档整理 考古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有不同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的特点。考古档案包括从考古调查、申请发掘到完成整理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档案,这些档案以考古项目为单位,以遗迹单位为单元。因此,考古档案的归档整理也应遵循这一特点,进行科学分类。 目前,我国考古行业尚未出台考古档案的归档整理办法,为实现科学归档,我们多次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进行业务指导,经反复思考和探索,自治区档案局结合考古档案的特点,借鉴文书档案的整理方式,对考古档案进行了如下分类: 首先,将考古项目代码与地州编码组合,形成档案总分类号,如: 乌鲁木齐市萨恩萨依墓地01WS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托云墓地11KWT 将该项目的所有档案资料分为专卷类和综合类,专卷类为归属于各个遗迹单位的发掘资料和整理资料;其他不归属各个遗迹单位的资料,如考古发掘申请、证照批复、各类文件、结项报告、发掘简报或考古报告定稿以及发掘总日志、总分布图、出土文物登记表、各种采样表等列为综合类。将综合类作为起始卷,确定分类号。如: 萨恩萨依墓地综合类分类号01WS.0 托云墓地综合类分类号11KWT.0 专卷类的档案资料对应各个遗迹单位的号码依次编号,形成分类号: 萨恩萨依墓地M1、M2……M182,分类号01WS.1、01WS.2……01WS.182 托云墓地M1、M2……M10,分类号11KWT.1、11KWT.2……11KWT.10 分类号确定后,根据档案内容数量组卷,内容少立1卷,内容多立多卷,案卷号由分类号-卷号组成,如01WS.0-1,01WS.1-2,案卷号依实际组卷数排流水号,不重复,不缺号。卷内资料按“件”依次编号,并以卷为单位装入封套。档案盒外年度栏标注该项目的发掘年度。 整理完成后,萨恩萨依墓地档案对应排列至01架,托云墓地档案排列至11架,分别按该项目在本地州发掘的年代先后排列。按照照这种整理方式,全疆所有的考古项目就实现了以地州为单位,以发掘年代为序的科学归档。 以托云墓地为例,立卷如下表。 在考古发掘中,一些面积较大、遗迹丰富的发掘项目,往往采取分区发掘的方法,形成的考古档案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在归档整理中,我们只要遵循以考古项目为单位,以遗迹单位为单元,先总后分,形成以项目为干、遗迹单位为枝的树形分类结构,对应形成分类号和案卷号,就能进行有序归档。这种归档方式既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又便于查找和利用。 考古档案的整理分为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按以上分类方式归档,同时,将各项目的正式考古调查报告、发掘报告、科研报告、简报等作为资料保存,备考说明,不存入档案;照片档案根据该项目的照片资料,整理并选取遗址和器物的典型照片,以及发掘、整理的工作照和生活照等,按照片档案的要求归档;电子档案则对应纸质档案进行整理,将所有纸质档案电子化,存储在移动硬盘,并刻光盘备份保存。声像资料根据声像档案要求归档。 考古档案的原始性、唯一性,决定了所有考古档案永久保存。 考古档案是考古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将考古档案规范管理、科学归档,是考古部门的神圣职责,不仅体现着考古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也是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负责。(作者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文物报》2014年1月17日7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剪刀
- 下一篇:1957~2009:半个世纪的大明宫考古与考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