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育光]谈《红楼梦》中满族旧俗(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4:11:16 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 富育光 参加讨论
二 《红楼梦》涉猎之信仰文化,可谓宏博。斑驳陆离,错综复杂,儒释道各有其所。然而,笔者认为,书中还有一股信仰文化——清代特有的、从皇宫大内乃至王公贵胄以及一般旗民百姓,所世代信仰并发挥作用的萨满教信仰文化——这是满族人生存和灵魂的主要精神支柱,确被以往红学研究淡化和遗忘的,长期形成跛足研究的局面。《红楼梦》与满族世代传统信仰萨满观念关系的研究,在吉林省红学界的研究中近些年有所突破。首先提出并有系统阐述与研究者为陈景河先生,做了很多可贵的开拓。 笔者长期从事北方民族文化、特别是致力于萨满教的研究,对这个命题的提出,认为是必要的,绝不是节外生枝,缘木求鱼。研究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期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就应该紧紧联系这个社会实际。马克思很早讲过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萨满教文化信仰,事实上渗透进了清代哲学、宗教学、社会学、文艺学、民俗学乃至美学各领域之中,还包括我国东北、西北一部分民族固有的世界观和道德规范等等。这些在清代文化研究(包括文学作品研究)中,是不能不予以重视的。 勿庸讳言,作为异民族入主中原,清廷出于统治阶级利益,对清代儒释道、包括本民族萨满教信仰文化,态度是相当复杂的。自清初以来作了许多重大调整,既承继历朝与前明的某些政策,又有自己的策略和特点。总趋势是尊儒、崇佛、敬道、规范萨满教。清廷尊崇儒释是历朝中十分突出的。尊孔,早在清入关前崇德元年便建庙于盛京(沈阳)6。顺治朝尊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后来认为“不足以尽圣”,奉为大成至圣先师7。康熙不仅颁太学中和韶乐,还御书“万世师表”悬大成殿8。雍正时追封孔子五代王爵,其弟子与世儒皆享庙祀9。清朝更大大利用喇嘛教黄教,精修寺宇,“乾隆时正式宣布为国教”,并“在北京建雍和宫”,“皇室相率信奉”10。其实,早在皇太极时就将“满洲”一词用佛语解释。《满洲源流考》载:“以国书考之,满洲本作满珠……,翻译名曰曼珠,华言妙吉祥也……,今汉字作满洲,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清代不少文章,论证“舍利”词义,以证清不同列朝,乃“佛缘普世”。乾隆十二年(1747年)正式颁行《满洲祭天祭神典例》,而且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汉译后编入《四库全书》,广泛传布民间。《典例》中,将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及关圣帝,正式奉为皇室、满洲众姓萨满祖先祭礼中的重要内容。这样,就使有清一代将佛教推崇到至高无尚的显赫地位。清廷对道教态度则不同。道教重世俗,主张追求公平世界,其崇祀诸神多源出民间,易为反清力量所用。故而,清廷对道教总的态度敬而安抚,防儆重于封赐。萨满教信仰遍及北亚,中国东北是重要传播区和故乡。虔信萨满教属氏族原始信仰,有强大的内向性、固守性,不利于政令统一。清王朝自初起,对萨满教传播便有严格约束与谕令。乾隆朝颁行《典例》,进行改革、规范,以满族影响蒙古等其他诸族。尽管如此,它仍是清代上下影响最大的“统治民族的信仰”,根深蒂固,不可摇撼。边远满族及鄂伦春、鄂温克(索伦)等仍未受《典例》约束。萨满教在各民族氏族部落中,有完整的诫规与传承体系,“自身也绝禁宣泄秘密”11。在清代特定历史环境下,涉猎任何民族萨满祭礼或亵渎该族萨满,会遭到各族挞罚攻讦之祸。《爱辉十里长江俗记》载:“对察玛(萨满)礼仪与神祗,不敢妄议也。尤各姓之神谕不为外姓所晓,恪奉先训,诸姓则互守勿言也”。清后期所见《沈故》、《清稗类钞》及各志略等,萨满述文谨严。《啸亭杂录》、《养吉斋丛录》、《竹叶亭笔记》、《天咫偶闻》、《日下旧闻录》等清代著名笔记史料,“跳神记述遵官文而概述之”12,或“避而少论,盖畏言不及也”13。由此可见,萨满教祭礼细节,在清代为局外人鲜知。这也包括清代各类文学等作品,不深言萨满是有时代原因的。 《红楼梦》作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对清代意识形态中特有的交错复杂的信仰文化特征,有着深透地反映。在表现这独特的文化信仰时,作家笔法有扬有抑,有颂有贬,有明写有暗写,有移花接木、暗渡陈仓之笔,仔细读之,耐人寻味。《红楼梦》中所显示的佛学,佛家禅宗思想很浓烈,很有代表性。佛讲太虚、善因、智果、慧觉,重视“轮回”、“空静”等哲理。《红楼梦》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予以发挥演绎为情节中部分思想。而且将《元祖坛经》中“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行于善”的观念,在贾政训子、谈吐中都断断续续,似象非象地显示出来。《红楼梦》中“太虚”,非道家三清观念。作家所用“太虚”为佛家语。佛家“太虚”一词,指修行身化皆空,为“空”与“境”最圣洁最崇高理想。达此意境必除尽所有欲念欲觉,要“情识”、“唯觉”。曹雪芹受佛缘虚空观念很深,接受“觉透”、“悟尽”思想,成为他对于现实社会、人世悟彻理想在艺术上的展示。作家对佛没有谪贬,是崇佛的。这合乎清鼎盛时期社会思潮。但是,曹雪芹也没完全靠佛家理论与思想,去演绎他理想中的人生哲理。 《红楼梦》对道教有诸多生动描述。宁府文字辈重要主人公贾敬,虔爱道术,终日烧丹练汞,与道人“胡羼”。雪芹笔下道教,与佛门相较,笔锋凌厉多了。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信仰文化内涵综合中国儒道信仰理想之大成,集民族诸文化之荟。《道藏》是浩瀚的文化宝库。《红楼梦》没有着墨于道家治世养身等术的高扬,而写贾敬制丹不得法,“烧胀而死”,未得善终。这正是世人攻嬉道家之弊端。并抒写马道婆贪婪、险恶、害人。甚至曾为荣公替身、显赫有名的八十高龄的张真人,不见世尘不染的道家风骨,一副对名门贾府唯喏阿庾之态。显然,曹雪芹也没凭靠道家思想释解自己的人生理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李永祥]现代化对彝族土掌房的冲击
- 下一篇:[江帆]东北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