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勃]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40 作者提供 张勃 参加讨论
三、改火之制的复兴对寒食节禁火习俗的重构与清明节日的兴起 改火曾经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对于改火习俗的成因,汪宁生先生在《改火与易水》中有过论析: 改火之俗原与古人用火方式有关。虽然旧石器时代人们即发明人工取火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动辄就生新火,而是采取保存火种使其昼夜不灭方法,来保证人们取暖、炊爨、照明等日常需要…… 在远古人类心目中,万物有灵,火自不能例外。火焰的不断跳动,小火迅速变成大火,再加上火种的长年不灭,使火更像一种有生命之物。故世界上拜火习俗普遍盛行,凡是人类遭受与火有关的灾难,都认为是火的精灵作祟。而由于火种长年不灭,又使人们认为作祟者多是这些旧火……人们为了免除旧火的危害,除了平常对火要小心地供奉献祭及恪守一系列禁忌外,还要举行禳解仪式,定期改火即其中的一种。[19] 有关我国改火的记载,比较早地出现于《管子》中。《禁藏》载:“当春三月,萩室熯造,钻燧易火,抒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20]又《轻重己》亦载:“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教民樵室钻燧,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21]《论语·阳货》中也提到:“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取火,其可已矣!”由此可见先秦时代改火习俗的盛行。 改火之制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后汉书·礼仪志》中有“日冬至,钻燧改火”的明确记载。此后改火之制停止了。只是到了隋代,又有人旧事重提,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隋书·王劭传》云: 劭以古有钻燧改火之义,近代废绝,于是上表请变火,曰:“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纵使百姓习久,未能顿同,尚食内厨及东宫诸主食厨,不可不依古法。”上从之。 “上从之”,意味着曾为古礼又一度湮没人世的改火之制,因为个别文人的提倡和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而梅开二度!而到了唐代,改火的做法不仅在宫廷中、也在民间普遍流行开来。与前代不同的是,唐代的改火虽然深受被官方和知识精英视为周代定制的“四时变国火”的影响,但并没有按照“四时变国火”的法则行事,而是以“礼标纳火之禁,语有钻燧之文”[22]为依据,借取了在民间已广为流行的寒食节的禁火习俗,将改火集中于寒食清明期间,一年一度进行。 禁火是寒食节的核心节俗。关于寒食节禁火习俗的起源,有些学者以为在于古代的改火之制,[23]而笔者以为它原与改火没有任何关系。[24]其实即便如这些学者所言,寒食节禁火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改火之制,之后二者也是各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演变。就古老的改火而言,它一直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去兹毒”、“寿民”、或者“救时疾”,大约在东汉时期归于沉寂,隋朝时重又提起。而寒食节的禁火习俗,唐朝以前,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屡屡被官方禁断的一项禁忌性质的习俗活动[25]。且虽屡遭禁断而未归于沉寂,反倒一步步播布开来,至少在宗懔生活的南朝时代,禁火习俗已经从北方流传到南方的荆楚地区。 如果说唐代以前,寒食节的禁火和古老的改火之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那么在唐代,二者就真的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何星亮]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
- 下一篇:[童大焕]春运经济学与春节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