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寒食与清明(4)


         插柳与簪柳
    前面谈到,唐代有寒食终了在清明出火之俗,朝廷要向大臣赐新火。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唐时唯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戚里。”此后,五代后周时“江淮间,寒食之日家家折柳插门”(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卷一六引《五代周书序》)。此俗至宋转盛,宋代的《岁时杂记》说:“今之人,寒食节家家折柳插门上。唯江淮间尤盛,无一家不插者,北人之稍辨者,又加以子推。”此子推即子推燕,《东京梦华录》说:“寒食前一日谓之‘ 炊熟’,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南宋时,寒食插柳进一步在南方传播,《武林旧事》卷三说:“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至明清时代,折柳插门主要是清明的风俗。
    宋以后的折柳、插门之俗,一般认为是唐人将传火的柳条插于门前,以炫燿得火被后人仿效相沿成俗。我想至少可说唐代取火促进了插柳之俗普及。值得注意的是,插柳有古代其他民俗基础。北魏《齐民要术》卷五说正月里,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柳枝有避邪鬼的作用,唐中宗时三月三日上巳有赐侍臣细柳圈,带之以避虿毒瘟疫的事例,也是把柳作为避邪之物。明代地方志讲到插柳于门的作用时,一般都说是避邪,看来柳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避邪之物而置于门的。不过也有其他说法,《梦粱录》说:“以柳条插于门上,曰明眼。”
    明清时代,不仅插柳于门,而且簪柳于首。簪柳在不同地区风俗有所不同,或男女皆戴,或妇女戴,或儿童戴,以戴柳为柳毛、柳尖、嫩柳、柳叶等。簪柳的用意有些不同说法。一说是为了保持青春,嘉靖湖南《茶陵州志》:“人皆插柳枝,谓之记年华。”崇祯浙江《乌程县志》载民谚:“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嘉录》卷三说:“妇女结杨柳球戴髻畔,云红颜不老。”另一说是防止变狗,《帝京岁时纪胜》载谚语:“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本文选自《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06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