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乌丙安]唤醒记忆:略说中秋节民俗的原形态(2)


    中秋玩月:
    这是中秋赏月习俗的扩大延伸。在人们集中闹市赏月的同时,历代平头百姓组织起来的民间百戏社火活动,到处进行演出。据明清两代的笔记小说多处记载,中秋夜,街衢平坝、堤岸旷场,几乎都有人众联袂踏歌,舞龙灯、点塔灯等,通宵达旦。北京的中秋玩月还有多采多姿的“兔儿爷”泥塑做玩物,对北方中秋节习俗有广泛的影响。
    中秋月饼:
    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食品或节日馈赠礼品。月饼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的传闻说:是唐高祖李渊或太宗李世民在中秋节用吐蕃商人进献的圆饼犒劳戍边得胜的将士,就是月饼的原型;但是事实上直到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和吴自牧《梦粱录》上才出现了“月饼”一词。明清两朝的月饼就已经是包着各种各样甜、咸、荤、素等酥馅的圆形饼状了。以后在制作上发展出提浆月饼、酥皮月饼、硬皮月饼三种,又发展出苏式、广式、潮式、京式、滇式等各地不同风味的月饼。外观的造型都以象征团圆为基准,一律采用圆形模具定型,月饼的表面一律采用和嫦娥奔月有关的传说图样或文字,或有嫦娥的仙女模样,或有广寒宫桂树仙境,或有玉兔站立捣药的形态,以及福、禄、寿、禧、财等吉祥图案或文字,都和中秋节特有的遗俗紧密相连。节日来临前亲友互相馈赠月饼以示祝贺幸福团圆之意。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一宗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共有汉、壮、满、蒙、回、彝、侗、黎、白、畲、京、羌、哈尼、布依、朝鲜、锡伯、赫哲、土家、纳西、拉祜、裕固、傈僳、仡佬、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26个民族约12亿5千万城乡人民以各自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欢度这个团圆节日。广西壮族的许多地方有中秋举办灯会的古老习俗,节前各家制作各种动物造型的彩灯,中秋夜人人手持明灯走街串寨,月光下灯火闪耀,把中秋夜装点得分外灿烂。朝鲜族在中秋之夜围在事先用木杆和松枝搭好的“望月架”下,推选出几位老年人抢先攀登到架上,以最先看到初升月亮的人为福运最佳;随后点燃架上的松枝,大家在高高的旺火堆周围,鼓乐齐鸣,跳起欢乐的农乐舞,直至深夜。仡佬族的中秋节是隆重祭祀祖先的好日子,全寨分享牛肉宴,并把一颗牛心奉献给祖先神灵。许多民族都在中秋佳节展示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喜庆亲族的团圆,凝聚民族的情缘。
    如今,欣逢盛世,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唤醒民族文化传统的记忆,努力把中秋佳节过得好上加好,努力把中国的团圆节——中秋节的宝贵遗产推荐到全世界,使它逐渐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传统文明节日。
    (2006/9/8北京)
    作者简介:乌丙安,1929年生人,国际民俗学家协会(FF)最高资格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