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进国]寺庙灵签的流传与风水信仰的扩散——以闽台为中心的探讨(6)


    四
    毋庸置疑,欲深入地探讨灵签占卜如何及为何促使了风水信仰与神灵崇拜的有机交融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灵签文本自身,而且更应重视抽签的仪式行为。
    从仪式举行的过程或表现状态来看,寺庙抽签基本可归属于一种“强化仪式” ( 但它又与“转换仪式”有些边界不清 ),通过抽签者跟神灵之“有效对话”的完成以及神灵之“真正意志”的呈现 ( 譬如要抽到真正属于抽签者的一枝签,有时要重复好几次,这足以确保对话的有效性和神意的真实性 ),来强化抽签者对宇宙秩序、时空秩序、道德秩序和生命秩序的认可或信守。而这种“强化仪式”并不仅仅是针对个体的,亦可能是群体的 (譬如贞卜整个村落的年度运势) , [29] 是个体和群体提高生存质量的文化保证。
    从仪式的功能或效用来看,抽签可称是一种“危机仪式”和“治疗仪式”,抽签者有效地获得了处理或解决生产、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危机 (事务性危机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性危机) 的信息 ( 具体表现于签诗的各类占卜事项 ) ,有效地克服或暂时消解了臆想的无序状态和内心的恐惧感、焦虑感 (所谓的边际情景),从而恢复或增强了对生产、生活活动的信心。抽签仪式象征显然提供了一种维持民间社会生活的文化稳定力量。
    就抽签仪式所依附的神圣空间 (诸如佛教、道教、民间宗教或民间信仰的寺庙,甚至是一些本土化的外国宗教寺庙) 及祈祷对象 (各类神灵) 而言,抽签应属于一种“宗教仪式”。然而,这种“宗教仪式”充其量只能说是“从属性宗教仪式”或“依附性宗教仪式”。它与各种宗教信仰的关系基本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也不可能如实地反映其所依附的宗教 (无论原生性宗教还是创生性宗教 [30] ) 信仰的内核。离开了“依附性宗教仪式”,各种宗教信仰并不会因此改变其基本的文化特质或判教的特性。因此,这种仪式行为之强制性的或机械性的特征自然不是特别的突出 (即使有,程度也较弱化) ,往往多些约定俗成的成份,抽签者的意志也基本是自由的,甚至允许怀疑与否定 ( 譬如当抽签者觉得签诗不合己意时,可以重抽。他可以认为抽签时节或方式不对,因为早上抽签或朝拜的人多时抽签可能更准等等,当然这基本不是对神意的怀疑与否定 ),其所反映的神或教主与人的向量关系 (Vector)也基本是“神或教主←→人(抽签者)”。相反,那些能体现各种宗教之信仰内核的“宗教仪式” (如佛教的早晚课仪式、超度仪式和道教的斋醮科仪等),笔者称之为“体制性宗教仪式”或“自主性宗教仪式”,与各种宗教信仰的关系几乎是不可分离,即体即用,一体两面的,是构成这些宗教信仰特质的基本要素之一,自然带着更多的强制性或机械性的特征,仪式参与者的意志基本是不自由的,故仪式中人与神或教主 (非神化的宗教不在此列) 的向量关系基本是“神或教主→人 (仪式参与者)” (最典型的表述莫过于基督教的“因信称义”说法)。 [31]
    从宗教人类学者所讨论的“仪式信息论”来说,仪式所传递的信息带有“经济性和浓缩性” (比如通过不同渠道表达和重复了同一个信息)的特征,往往是有关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状况的。 [32] 比较而言,“自主性宗教仪式”所传递的信息毕竟经过一个“化生性” ( 因而也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聚合 )的过程,往往是“内敛性” ( 由此信息比较集中 )的,主要表达了某一宗教信仰的神圣内涵,其区域特性已不明显;而抽签等“依附性宗教仪式”所传递的信息却常常是“寄生性”( 因而常是量的积累或质的扩张 )的,带有“扩张性”或“离散性” (信息由此变得多元,如签诗的众多兆象),它还保留着较明显的区域性,故可以适用或满足于多种宗教信仰的现实需要。因此,前者可能会突出和强化宗教信仰的“一元性 (化)”特征,而后者却可能会突出和强化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化)”特征。若借用张光直教授的“两种文明”理论,“自主性宗教仪式”可能更多保持着一些“绝地天通”和“民神异业”的思维特征,而“依附性宗教仪式”很可能延续着一些“民神杂糅”的文明影子。 [33]
    毫无疑问,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宗教活动中,“自主性宗教仪式”与“依附性宗教仪式”始终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如果说“自主性宗教仪式”主要突出了宗教信仰之“神圣性 (化)”和“非功利性(化)”的功能的话,则“依附性宗教仪式”主要突出了宗教信仰之“世俗性(化)”和“功利性(化)”的功能。但“依附性宗教仪式”仍然属于宗教仪式,故它也不可能弱化宗教信仰之“神圣性(化)”的一面。两种宗教仪式都只会强化群体或个人对宗教的信仰力度。当然,这两种宗教仪式的参与者所产生的宗教体验也会有程度上的不同 (前者可能是意会的,后者可能是实证的)。由此衍伸,我们亦有可能对西方宗教与中国宗教的特质作些比较思考。探讨抽签仪式的特质,显然对反思和修正当前的宗教仪式理论亦有所启示。当然,上述的表达还是提纲挈领式的,若亦深入探讨,需另文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