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从著作看日本先哲的《史记》研究

不朽的名著--司马迁的《史记》,传来日本大概已有1300余年了。这部《史记》,在日本大学国学制设立(701年)以来就被选为教科书之一, 成为学生的必学课程。史学家、经学家、文章家以及研究汉学的人无不读《史记》。这期间,潜心研究《史记》的人层出不穷,留下了许多优秀著作。今天,我们依据这些著作来寻找先哲研究的轨迹。他们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复杂,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取得了不少超过中国的成果。本文想阐明以下两点:
    (一)通过日本先哲遗留下来的著作,对每个先哲如何致力《史记》研究加以探讨,同时想彰扬他们的伟业。
    (二)《史记》传入1300年来经过了怎样的变迁,想对这个经过的全貌进行阐明。
    一《史记》的传来和近江、奈良朝时代
    《史记》什么时候传来日本,这个年代虽不清楚,但至少可确定在奈良朝以前。纵观日本国学制,孝德天皇大化二年(646年)八月,设立大学寮, 天智天皇元年(662年),命从百济归化日本的和尚詠还俗,任命他为大学长官。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年),发布了所谓的大宝律令,大学国学制终于完备。 那时大学的科目,有明经、明法、史学纪传、算道四种,各科设置主任。其中专攻纪传的学科也学习文章,和《汉书》、《后汉书》、《文选》、《尔雅》一起学习的就是《史记》,这大概是读《史记》的最古的事实记录吧。此后的有关记录可以找到二、三条。称德天皇的神护景云三年(769年)十月,太宰府只藏有五经,未有"三史", 请求天皇能赐给"三史"。史书有这样的记载:
    太宰府言:此府人物殷繁,天下之一都会也。子弟之徒,学者稍众,而府库但蓄五经,未有三史正本。涉猎之人,其道不广。伏乞列代诸史各给一本,传习管内,以兴学业。诏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各一部。
    (《续日本纪》卷三十)
    以上是奈良朝的事情。进入平安朝后,在《六国史》及其它书中可看到这样的记载:《史记》被广泛传阅,甚至作为天皇学问习用的一部书,从嵯峨、清和、醍醐天皇开始如此,并命令儒臣讲授《史记》。此外,醍醐天皇昌泰三年(900 年)十月,三好清行的《意见封事》云:"至于天平之代,右大臣吉备朝臣恢弘道艺,亲自传授,即令学生四百人,习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籀篆等六道"。又在民间流传着紫式部幼时的逸事,这个逸事脍炙人口。哥哥惟亲跟父亲学《史记》时,紫式部在一旁听着,甚至比哥哥理解得都快。这时父亲不由得叹息道:"唉,真可惜,连男子都做不到这样,你为何是女儿之身呢?"(出自《紫式部日记》)紫式部长大后成为仕奉一条天皇皇后的女官。因此可以推断,这时读《史记》已不是男性的特权,在一些有知识的女性阶层中也开始普及了。
    二日本留下《史记》古钞本的人
    根据大宝律令,从设立大学的奈良朝到室町时代开始《史记》被列为教科书,当时还没有发明版本印刷,《史记》用作教科书,学生得从藏书家借用,自己手写,作为教科书,因此,留下了许多书钞本。
    1.平安朝时代的钞写本
    ①书写年月可以确认的钞写本
    古钞本中,书写年月可以确认的最古的书籍是下面三个,它们都被指定为国宝:
    (1)古钞本《史记·吕后本纪第九》(毛利家藏)
    (2)古钞本《史记·孝文本纪第十》(东北大学图书馆所藏)
    (3)古钞本《史记·孝景本纪第十一》(大东急纪念文库藏)
    上面第(1)古钞本《史记·吕后本纪》卷末的识语是:"延五正廿四辰书了,同年同月廿九日点合了。学生大江家国"。这是延久五年(1073年)学生大江家国书写点合的。这三种古钞本,现在分散在三个地方,各地方收藏者不同。但据那波利贞氏的研究:"这三个钞本在卷次上是有脉络的,为同时代同一人书写,从卷末的识语可以认为,是延久五年大江家国的手笔云云"(据第13影印古钞本附加的"那波氏的解说文")。这里所说的学生,是指在根据大宝律令国学制度所设立的大学学习的人,制度规定博士以下学生400人, 实际人数是否达到规定人数还不清楚,但400人可以推测是已经很兴盛的了。
    ②书写年月不能确认的钞写本
    (4)古钞本史记河渠书第二十九残卷(国宝神田文库藏)
    (5)古钞本史记张丞相第九十六列传残卷(国宝石山寺藏)
    (6)古钞本史记郦生陆贾第九十七列传残卷(国宝石山寺藏)
    (7)古钞本史记殷本纪第三残卷(高山寺藏本,现寄托在京都博物馆)
    (8)古钞本夏本纪第二、秦本纪第五两轴,平安朝末写(重要文化财富高山寺旧藏,现藏东洋文库)
    (9)史记零简(存秦本纪第五)平安末写(斯道文库藏)
    上文中,第(4)古钞本在1919年所藏者神田香岩翁的嗣子信畅子的"解题"中"卷末捺印"有"藤"字印章及签名,说明这无疑是藤原忠平公(880年-949年)的手译本(景唐钞本《容安轩旧书四种》收有解题)。关于第(5)(6)两种本子,罗振玉推断"均为千年以前书写本"(1918年刊,影印《古写本史记残卷》卷末罗氏"识语")。
    以上记载的古钞本有幸在日本藏着,保存着《史记》的原貌,它可以与今本《史记》比较,断定文字的异同,即使在世界上也不得不说是为数极少的珍贵的文献。
    2.镰仓室町时代的钞写本
    (10)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一轴(镰仓时代写宫内厅书陵部藏)
    (11)彭寅翁本《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四十三册,室町时代三条西实隆自笔本(宫内厅书陵部藏)
    (12)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一册十二枚缀,室町期足利学校第七代庠主九华自笔本(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藏)
    这期间学术衰退,能看到的古钞本也很少。这其中大放异彩的只有一人即第(11)古钞本的钞写者三条西实隆。他是内大臣公保的次子,累进至正二位内大臣,是一位擅长诗歌、才艺优秀的人。天文十三年(1544年)83岁时逝世。他从永正七年(1510年)开始,经过数年,手写元朝至元二十五年版的《彭寅翁本》一百三十卷,现在被秘藏在书陵部,称之为"三条本"。《三代世表》以下的十卷只有序而无年表。全书以英房的《史记抄》校合,《项羽本纪》"拔山盖世歌"中,写入了被称为《史记抄》特色的"威势废兮威势废兮"一句,此外,《正义》和江家、菅家等说也多采用。明治时哲学家重野安绎曾见过这个"三条本",感叹实隆抄写《史记》全卷的顽强精神以及子孙精心保存的热情。说道:"如果前人劳作而后代倦怠,则会出现另一种局面,实隆真可谓后人的典范。"(原为汉文体)这段话写在《增订史记评林》的序文当中。这个古钞本,是所谓"骏河御赠本"之一,是德川家康赠给尾张家旧藏书。附带指出,实隆书写时所据原本"元版彭寅翁本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在中国已无完本,但在日本幸运保存完本三部,即书陵部四十册本、狩谷◆斋旧藏五十六册本中的二部、天理图书馆七十册本。另外还有斯道文库残存的伊佐早谦氏旧藏的七十一卷本二十八册。它们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稀见书。
    3.江户时代的钞写本
    (13)史记高祖本纪,一轴,笔者未详(宫内厅书陵部藏)
    (14)史记影宋钞本《米泽藩黄善夫本》透写一百三十卷,二十六册,市川米庵等笔写(尊经阁藏)
    (15)史记项羽本纪,一册,《逸名丛书》所收,盐谷世弘自笔本(宫内厅书陵部藏)
    加贺藩主十三代斋泰候完成了第(14)"南宋版史记黄善夫本"全卷的影写伟业,这书是稀见书搜集的一种。这时的藩儒大岛维直想模刻全卷,从米泽藩借来原书,嘱咐一代书宗市川米庵(安政四年即1857年,80岁殁)以及他的门人,版下影写,模刻工作中途而止,但影写完成,现秘藏在尊经阁。用的是全编黄色的雁皮纸,端正的文字,恰如宋版,一分也不差。墨痕新鲜如初,以至令人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刚刚写完装帧而成的?我认为,《史记》全卷的影写是如同影宋钞本一样大的事业,是依靠藩候的资力才完成的,而且应该称之为天下之至宝。加贺藩历代多出好学的藩主,务于搜集古籍。那些大量的贵重书现珍藏在尊经阁文库。其它古钞本,(16)《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清原家点本》,一轴(宫内厅书陵部藏),书写年代未详。
    三刊行和刻史记诸版本的人
    1.江户初期和印刷术的开发
    和刻《史记》最古的活字本是伴随着日本印刷术的发展而在江户初期庆长、元和(1596-1623年)间开始的。和中国相比是很迟的,但影响很大。第一,课本来源的困难解决了;第二,由于训点本的出现,阅读变得容易而且成为愉快的事情,扩大了读者层。当时的印刷,一用活字,二用版木,两种样式并用。活字印刷初期是木活字印刷,后来铜活字也出来了,都是经朝廷和幕府制造的。
    2.庆长古活字本史记的刊行
    最早用木活字印刷刊行所谓"庆长古活字本史记"的人,是住在京都嵯峨的角仓素庵,这种看法今日已成定论。素庵通称与一,名玄之,是了以的长子。他继承父亲的事业,以土木事业家、贸易家而成名。其它方面,他还擅长书法,被人称为洛下三笔。他分出一部分财产与木阿弥光悦一同刊行了嵯峨本,是所谓的当时的文化名人。对古活字本研究造诣很深的川濑一马氏,根据第一种刊行的"成篑堂文库所藏古活字本史三十二卷末识语",断定为庆长十一年(1606年)以前(川濑一马氏著《古活字之研究》第六章第三节《汉籍的开雕和当代的汉学》)。和刻《史记》的刊行中,最早出现的就是这三种"日本庆长古活字本史记",这是《史记》全卷摘录三家注的大形本。三种版式不同,内容无甚差异,版式如下:
    第一种:"有界,八行本"。
    第二种:"无界,八行本"。
    第三种:"无界,九行本"。
    此后,宽永三年(1626年),阴山的玄佐用活字刊行《史记桃源抄》。此后,大概由于活字印行组版的不方便,印刷的主流向版木方向发展。
    3.和刻《史记评林》的刊行
    江户初期,"和刻史记评林"因发行场所不同出现了"八尾版"和"红屋版"两个系统。宽永三十年(1636年),开始出现"八尾初版本",37年后,宽文十三年(1673年)的"红屋初刻本"完成。这个和刻本,用明代李光缙增补的《史记评林》为底本,在日本开始对全卷进行训点。内容方面,在正文下收录三家注,在上栏一并刻着富有明代学风特色的评论,训诂和评论罗于一书,此书是当时《史记》评注的集大成的本子。这本书的出现,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两大便利。第一,课本易入手;第二,由于附带有训点,容易理解文意。正因此,读《史记》的人竞相购买就不难想象了。江户的学者冈本保孝转写的"影抄史记校注凡例"上说:"正象红屋版那样,那本书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一本书。"风靡江户300年,到今日仍是可足参考的名著。本书对全卷进行了训点,是日本未曾有的大事,决不是常人容易办到的事情。一定是在周密的计划下,投入巨大财力,并经手当时的相当的学者、文化人。但是,八尾、红屋两书,仅仅有刊行年月日和发行者的名字,根本没有叙述和刻本出版原委的序跋之类,因此,如此的名著而著作者的经历却不详,也不能知道编辑的抱负,这确实是可惜的事。不过唯一可成为线索的是在书的底页,"八尾版初刻本"上印有下列内容:"于时宽永十三丙子年九月上旬,洛阳三条寺町本能寺前,八尾助左卫门尉开版。"在"红尾版初刻本"上,有"宽文十三癸已岁二月吉辰,雒阳西御门前,书林积堂梓行"的内容。不论是何种需要,该书总能给予满足。因此,"八尾版"初刻以来,屡次再刻、补镌、补刻等,"红屋版"也将文字校正再版发行了三回。这个评林本,在德川300年间,始终是"八尾""红屋"两个系统。以后进入明治,经过其他人的手陆续开版,仅二十余年内,就有许多人试着发行了《史记评林》,这些书名列于下面:
    (1)明治二年(1869年)田中笃实、丰田一贯、关利器等《鹤牧版增订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玉山堂出版
    (2)同十二年(1879年)奥田遵《校字训点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修文馆出版
    (3)同十四年(1881年)十月大乡穆、伊知地贞馨等《增订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修道馆出版
    (4)同年五月藤泽恒《校订训点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同盟书楼出版
    (5)同年十月铃木义宗《明治新刻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印刷会社出版
    (6)同十六年(1883年)有井范平《补标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报告社出版
    (7)同年九月石川鸿斋《增补评点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凤文馆出版
    (8)同二十六年(1893年)栗本长实《评林史记列传》七十卷东京同盟出版书房出版
    (9)同四十四年(1911年)重野安绎《评林史记列传》七十卷东京富山房出版
    此外,江户时代的《史记》版本还有:(1)文政元年(1826年)清代吴见思《史记论文》一百三十卷,作为天游园藏版本翻刻刊行。(2)安政三年(1856 年)池田奉时校订清李晚芳《读史管见》翻刻刊行。还有(3)服元宽著《磐船活版史记》,(4)多贺渐著《史记正文》,(5)陆可彦著《史记钟敬伯删定史记正文》。这些著作中,关于(3)(4)(5)三书将在下文"掀起宽政评林排击运动的人"一项中论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