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德淳著《史记列传讲义》一卷(明治二五年--1892年) 冈道著《鳌头解释史记列传讲义》二卷(明治二五年--1892年) 稻垣真久章著《史记列传讲义》一六卷,少年丛书汉文学讲义本(明治二五年--1892年) 城井寿章著《史记列传讲义》三卷, 支那文学史全书本(明治二六、 七年--1893年、1894年) 明治年间,总的来说,学术专门书的刊行中值得一看的书很少。这期间,以下三书的著者显示出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 (1)冈道著《史记列传讲义》(前述)卷头的解说文 (2)池田芦洲著《史记读书》(在昭和项中详述) (3)田冈岭云著《和译史记》二卷(明治末年刊) 书名中的"和译",是指将汉文改写成普通日文,这本书将《史记》改写成了普通日文体,在日本尚属首次,他的和译没有更改原文一字,保留了汉文体的简洁。这种方法在当时的确是令人耳目一新。著者的抱负如下: 将来的汉学研究需要新的样式。本丛书破天荒的刊行是对汉学研究的一大革命,盖又是时代的需要。 这种形式,对以后的大正、昭和期也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4.大正时代--"和译史记"的刊行和"古钞本"的影印刊行 作为这个时代的特色可举出的是:(一)"和译史记"注释书的刊行;(二)日本最古的钞写本的影印颁布。从明治后半期盛行的"讲义录"类,到此时有更大发展,《史记》全卷译完的书被好几家出版社争相刊行。当时的读者层还未达到一般大众,只是专门研究国汉文的学生。但这些学生最早从《史记评林》本等旧版本中走出,有寻求口语的、平易的解释的倾向。为了满足这些学徒的愿望,和译注释书就流行开了。 (1)增定史记列传讲义《少年丛书汉文学讲义》内,(大正元年--1912年)兴文社刊 (2)史记《汉籍国字解全书》内,桂、菊地、松平、牧野四人执笔(大正八、九年--1919年、1920年)早稻田大学出版社刊 (3)史记《国译汉文大成本》内,公田、箭内共著。(大正十一年--1922年)国民文库刊行会刊 (4)对译史记《对译详注汉文丛书本》内,塚本哲三著(大正十二、十四年--1923年、1925年) (5)史记列传讲义《汉学专门二松学舍讲义录》内,久保◆次郎补注(大正十二、十四--1923年、1925年)二松学舍出版部刊 上文(2)早大出版部刊《汉籍国字解全书》,由硕学四人担当,以国字试对《史记》全卷注释。(3)的《国译汉文大成》本和上面的《史记》本的形式虽不同,但同为后来注释书的典范。 这个时期的第二特色,是日本最古的《史记》钞写本相继试着影印刊行。 (1)影印《史记·殷本纪》残卷《吉石◆丛书四集本》刊(大正六年--1917年)有罗振玉识语 (2)影印古写本史记残卷《河渠书第二十九、张丞相列传第九十六、郦生陆贾列传第五十七》于日本罗振玉刊(大正七年--1918年) 影印刊行这些古钞本,使自古以来被秘藏、几乎看不到的东西直接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对学术界是大有裨益的,为以后的昭和期影印本刊行开拓了道路。 5.昭和时期--史记研究目标的细分化 这个时期,以停战那年为界,可分为战前二十年和战后三十余年两个时期。现将两个时期通览一下。随着国运的昌隆,教育普及和文化发展都很显著。在《史记》研究方面目标也是多方面,以至出现空前的盛况。现在,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得不将昭和前期的许多著作割爱,但作为前期的代表,想举出:①泷川君山的《史记会注考证》,②池田芦洲的《史记补注》。两书各有特点,但又有不少相似处。即:都采取清朝考证学的实事求是的方法,考证《史记》全书,注解以三家注为本,并博采古今东西诸家学说,并断以已说。版式方面,沿袭中国古版本样式,把注释散在正文之下。 (1)泷川君山著《史记会注考证》一百三十卷,十册,昭和七--九年(1932年--1934年)东方文化学院刊。昭和三一--三五年再版,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刊行会刊。 昭和七年本书刚一问世,立即受到各界人士的注目。此后,昭和三十一年,水泽利忠博士刊行了《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称扬泷川《史记》,该书的盛名更为广泛传播。本书研究的内容,涉及史实的考证、注释、文字校勘的各个领域,考证极为详细。其中值得特书之点是订正了以往过于节略的三家注合刊的"正义",恢复了近似于张守节原书旧形的功绩。这是作者为东北大学教授时,从该大学所藏的庆长宽永古活字本的上栏注解中,发现了至今已佚的"正义"一千二、三百条,补充了三注合刻本"正义"的缺漏。著者对于发现佚文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喜悦之情,有如下的记述: 吾读三家书,益知三注本所录正义削落甚多也。偶繙东北大学所藏庆长宽永活字本史记,上栏标记正义一千二、三百条。皆三注本所无,但缺十表。其后又得《桃源史记抄》、《幻云抄》、《博士家史记异字》所载正义略与此合。……(中略)余于是知大学本标记之所由,欣喜不能措,手录以为二卷,题曰《史记正义佚存》。……(中略)今录之会注正义各条,略复张之旧云。(《史记会注考证》第十册《史记总论》148页) 本书的刊行也被海外知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5年司马迁诞生二千一百周年之际,作为纪念性的事业,影印了本书,由文学古籍出版社出版,是永远留传后世的名著。 (2)池田芦洲著《史记补注》一百三十卷,二册,原稿为著者昭和八年的绝笔。《本纪》、《世家》、《列传》在昭和四七--五零年(1972年--1975年)由男英雄校订,明德出版社刊行 著作内容包括史实的考证、注释、文字的校勘等,引用诸名家三百九十人,引用书目达四百余种,也散见有自己的见解。著者七十岁殁。他在三十岁时已著有《校注史记读本》本纪、列传部分三册。至晚年,自评这部书说:"本于旧注,广采和汉古今诸家之说,特别吸收清儒考证家之说。"这个读本,是后来《补注》的母胎,这个自评也可以认为是《补注》的评语。恐怕是日本最初在《史记》注解方面采用清朝考证学者诸说的人吧。水泽利忠博士在《史记研究书目解题新编》所写的跋文说: 通览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对于《史记》注解作出辛勤劳动有名的业绩者是君山的《会注考证》和芦洲的《补注》,正可以成为双璧吧。 著者潜心研究《史记》达四十余年。 6.战后期研究领域的细分化 战后三十年间,我国《史记》研究,呈现出多目标、广范围、与前代相比未曾看到的繁华盛况。上到纯粹的学究的研究论文,下至面向一般大众的读物,以《史记》为题材的书籍、杂志类的刊行年年上升。我二十年来搜集与《史记》有关图书,希望能看到现存的由日本人写成的所有作品。到现在,自己目睹的著作,限于明治以后的,有单行本百八十余种。内译自明治期有四十八种,大正期较少,仅有十一种,昭和期实际达百三十种多。这些著作中,战后约占百种。若加上各研究机关、大学等发行的纪要类,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这个数目是很大的了,呈现出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景观,是日本史记研究史上未尝有过的事情。关于战后日本刊行的著作,以后想另文执笔。现在,仅仅收集诸贤发表的研究题目列举如下: (1)注释方面:①沿袭原来的三家注。②平易的和文解释。 ③脱离原文的口语译注。 (2)评论、文评。 (3)考勘、辨误。 (4)史记古注佚文拾遗。 (5)史记文法论。 (6)史记研究的解题书。 (7)史记古本、古活字本的研究。 (8)敦煌出土史记的研究。 (9)史记古钞本的影印刊行。 (10)史记桃源抄的研究。 (11)史记与其他史书类的比较研究。 (12)史记三家注的研究。 (13)史记和古代纪年的考证。 (14)史记编述年代的研究。 (15)史记著作考。 (16)司马迁的研究及传记。 (17)司马迁年谱。 (18)史记登场人物的传记。 (19)秦汉版图及藩族考。 (20)史记宋元版书目。 (21)史记诸文献目类。 (22)史记列传索引。 (23)东洋读史地图的编纂。等等 以上通览了我国诸先哲《史记》研究的流变,几乎看不到汉儒经学中所见的师承相传的学统。仅仅知道先哲的著绩必定会对后代学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后代的学徒又继承扩大发扬先哲的成就。日本学者关于《史记》研究著作的数量与中国相比,不用说远远不及,这个比率大概是十比一、二的程度吧。但是,把原来是他国书籍中的史书象国文一样读透,还将其作为自古以来学者的修养科目之一,历代的古典也多从中引用,在当代则通过口语译本的发行使其受到大众喜受。对他国的史书如此亲近,研究之精,活用之大,这样的国家此外还能有吗?搁笔之际,对日本各个时代先哲们的精心劳作、光辉业绩表示衷心敬慕。 [作者附记]①先考芦洲尝撰《史记在我邦的价值》一文(昭和七年《二松》第2号载),愚生敝稿有一部分不免重复。将先考未着手的领域作为论述的中心。请并看。 ②本稿中散见的《史记》著作者名以及有关资料的收藏地点,记载在下面书中,请并览。 (1)《史记研究书目解题稿本》(池田芦洲原著,男英雄校订, 昭和五三年明德出版社发行) (2)《史记研究书目解题新编》(以上两人著,昭和五六年刊,英雄私家版)。 [译者后记]作者池田英雄,1908年生于东京青山,1932年毕业于大东文化学院高等科,任日本无穷会东洋文化研究所特别研究员。与其父池田四郎次郎(号芦洲)合著《史记解题、史记研究书目解题》一书为学术界所注目,全书著录《史记》研究书目凡673种,收罗宏富,分类严谨,解题简明,便于查阅。 作者对汉字颇有研究,有《汉字教室》、《基础汉字之学法》(共著)等著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