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田野研究 >

[刁统菊/李然]庙会、传说与历史——对费县龙王堂庙会的调查与思考(8)


    4、龙王堂的变迁和民间传说的解释功能
    初来龙王堂的人都会对大殿的神位安排提出疑问:既然是朱龙王的庙宇,为何雹神在正位上?对此,民间解释说:朱龙王、创营(雨字头)和雹神本是天上的三兄弟,朱龙王是老大。老天爷派他们下凡管理人间,去龙王堂就位。三个人走到半路,老三雹神使了个心眼,对两个哥哥说:“也不知道他们(百姓)把这个庙建好了没有,要不我先去看看。要是好了,我就回来叫你们。你们先在这里歇歇。”两个哥哥答应了。雹神来到龙王堂一看,庙已经建好了,也没回去叫两个哥哥,自己就坐到正位上了。朱龙王和创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实在不耐烦了,两人也来到龙王堂,一看雹神已经坐到正位上了,怎么拽他也不下来。没办法,朱龙王只好坐到了雹神西边的第二位,创营坐到东边,位列第三。原先朱龙王的塑像显出非常生气的模样,就是因为他没能坐上正位的缘故。为了安抚朱龙王,人们又在正殿之后修建了后寝宫,专门供奉朱龙王夫妻,就是让朱龙王能在此坐个正位。
    把这种法说与龙王堂的历史对照来看,就可以清楚的发现民间传说的确有自己的解释历史的思路。
    根据楼斗湾老人回忆,龙王堂重修碑上曾经记载说此地最初为辉泉庵,其后改建为龙王堂,由佛教圣地变身为道教领地。此后,龙王堂虽然由道士管理,但其中仍然保留了娘娘殿来祭祀观音菩萨和南海大士,众多不相统属的神灵在同一个空间内和平共处。起先龙王堂主要供奉雹神、雨神(龙王)、雪神,应该是出于当时人们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畏惧。面对雨雪冰雹,他们无能为力,只能乞求神灵开恩,保佑一方水土平安。据费县县志记载,费县属轻雹区,冰雹出现多集中在5、6月份;降雹区常是一个狭长地带,俗语有“雹打一条线”。龙王堂周边地区处在中部降雹地带上。有的年份一年内有四五次冰雹。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害。在楼斗湾老人的记忆中,几十年前当地有四月初八祭祀雹神的习俗,但是现在已经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了。至于楼斗湾,人们说这里并不经常有冰雹。那么我们能否推测,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当雹灾在生活中的危害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之的记忆随而逐渐淡化,于是雹神让位给了掌管降水的雨神(龙王)?毕竟一直到现在,费县的降雨量还是极为不均,春旱、夏旱的概率能达到88%和44%。可是自然环境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气候灾害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时过几代亦无法磨灭。那么究竟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使得龙王的地位超过了雹神?成为无可替代的地方保护者呢?
    在山曼的《山东人的保护神——秃尾巴老李》一文中,有这样一种推断:山东移民东北是秃尾巴老李故事大发展和升华为神的酵母。文章中说,秃尾龙的故事虽然起源很早,但其在山东突然爆发成为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则是由于清代大量山东人移民东北的历史造成的。“山东移民到了东北,举目无亲……同乡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援助就成了非常必要的行动……‘秃尾巴老李大战黑龙江’其实不过就是上述精神的传说形式的再现。”[⑤]所以有清一代,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广泛流传于山东各地,他的庙宇遍布全省,尤其在闯关东的山东人中对秃尾巴老李的信仰最为兴盛。费县当时也是闯关东的一个重要基地。据田增发讲,楼斗湾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去东北的。大部分是单身汉,去东北干几年,攒钱回家娶媳妇。他的父亲,就是14岁时跟着家人逃荒要饭去了东北。在那里一呆就是几十年,1944年回老家时已经42岁了。而田增发的大姑二姑因为在东北找了婆家,就留在了那里。当年同他父亲一家人一起出关的还有不少,有回来的,有死在东北的。田增发的爷爷、奶奶就是不愿意死在异地他乡,虽然年近古稀,也得拖儿带女返回故乡。一起回来的还有田增发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田增发说:“那时侯去东北种地的,都是找的些山沟沟,当地人把好的地处都占住了,山东人只能是往更偏远的地方开荒垦种。因为地偏人稀,所以一般都是一块去的人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用木头栅栏圈一圈就住下了。一个地方的人,当然还保留着老家的习俗。人人都信朱龙王,说他就向着山东人。”在这种情况下,费县当地也形成了与山东其他地区秃尾巴老李一脉相承的朱龙王信仰。现在可以推测,原先龙王堂里的龙王是泛指意义上掌管雨水的神,并非朱龙王,在雨、雪、雹三种自然灾害中,雹灾无疑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由雹神居中,体现人们对雹灾的恐惧,对雹神的敬畏。到朱龙王信仰兴起后,人们才把其中的龙王改为朱龙王,并为其修建后寝宫以突出地位。龙王堂于是成为敬奉朱龙王的专门庙宇。由于只是赋予龙王一个新的名称,庙宇的建制没有大的变化,其神位座次自然也没有改动。后世人不再清楚雹神原来的意义,也难以体会其中的曲折,但又需要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富有世俗色彩的三兄弟争座的传说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当活生生的现实开始转变为历史,转变成一种记忆,当这种记忆开始逐渐模糊的时候,民间传说运用其充满人情的想象赋予了历史一种全新的解释。
    


    [①] 即送香火。
    [②] 本调查得到了龙王堂周围村庄的大力协助,同时费县县政府、旅游局、统计局等单位也为调查提供了许多便利。特别感谢此次同行参与调查的民俗所同学冯欣、任双霞、孙芳、王明远、杨春。
    [③] 当地人叫庙地。
    [④]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⑤] 山曼:《山东人的保护神——秃尾巴老李》,见《中国民间文化——地方神信仰》(95/2)。
                                       (本文原刊于《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
    (刁统菊,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师;李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2003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