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立璠]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的联系和分野(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12 民俗学博客- 从田野到书斋 陶立璠 参加讨论
———————————————————————————————————— a、界定、对象、范围、特征、功能 A、基础理论 b、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c、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影响 a、神话学 b、传统学 民间文艺学 c、故事学 B、体裁论 d、歌谣学 e、史诗学 f、谚语学 g、谜语学 h、…… C、资料学 调查、搜集、整理、保存 理论框架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仪式研究不断深入的结果。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两门学科界限不清的根本原因是在“左”的思想和路线干扰下,民俗文化和人民的口头创作被轻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间文学界从一种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恢复和重建中国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艺学。1980年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出版,在此前后,各地出版了有关民间文学基础理论专著有七种之多。出版的民俗学专著有乌丙安的《中国民俗学》,张紫辰的《中国民俗和民俗学》和本人绌著《民俗学概论》。这些教材和专著吸收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的理论更为系统化,并从理论体系上将两门学科明显地区别开来。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其四,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对待民间文学作品的态度。民间文学又称民间口头创作,是相对作家文学而言的。当我们在研究中将民间文学称为特殊文学时,首先肯定它是文学,是民间靠口头创作和传承的文学,这是民间文学的根本属性。这种属性不是凭空确立的,而是在同作家文学作了细致比较之后得出的。比如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在创作方式上,作家文学是作家的个人行为,而民间文学则是集体的行为;在语言运用上,作家使用书面文学语言,而民间文学使用口头文学语言;在流传方式上,作家文学借助文字符号,而民间文学则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在发展上,作家文学比较稳定,版权归作家所有,而民间文学则常常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在传播上,作家文学借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如印刷、广播),而民间文学则是自然传播;在保存上,作家文学可通过图书馆、资料库存放,而民间文学如果没有搜集整理落实在文字上,则自生自灭。作为文学,作家创作与民间口头创作,也有共性,这就是它们都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是一门语言艺术,作家和民间歌手、故事讲述家都运用语言(书面文学语言和口头文学语言)这一建筑材料塑造形象。语言艺术具有形象的间接性,它可以启发人们的联想,调动人们对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从这一点上讲,民间文艺学的侧重点,是在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功能及作用的研究上。如果抛弃对具体民间文学作品的研究,民间文艺学就失去它存在的价值。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民间文学毕竟与作家文学不同,它是一种“特殊”文学,这种特殊性表现为它的创作与其他人文学科,如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文学有直接人民性、民族性品质,大量的人类、民族、社会、宗教、语言、民俗现象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得到最直接而形象的反映;所以它往往具有多学科研究的价值。我们直到,民间的口头创作,是文学的源头和母体。然而这种创作最初的表现形式却是民俗的。比如《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其中的十五国风和《小雅》中的一部分作品就来自民间,如果当时民间没有表达劳动人民心志的歌唱风俗,没有人们(文人、官吏)对歌唱习俗的重视,就不会有《诗经》的诞生。《诗经》的问世,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当时不仅民间歌唱风俗很盛行,采诗之风也很盛行。王者巡宋,“命太师陈诗以观风俗”(《礼记·王则》)几乎是一种定制。汉魏时期,政府设立乐府机构,专门采集民歌。民间文学影响历代诗风、文风的变革,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屡见不鲜。总之民间文学的特殊性表现为它是民间风俗的产物,和民俗学关系极为密切。在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凡是有歌唱和讲述传统的地方,民间诗歌和故事的蕴藏量均是十分丰富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