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3)


    历史人类学的实践
    在《结构人类学》一书中,列维-斯特劳斯开篇阐述的就是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关系,阐发结构人类学关于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观念。他认为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区别在于,历史学是从社会生活的有意识的表达方面来组织其资料的,而人类学则通过考察它们的无意识的基础来进行研究的。44在从研究有意识内容走向研究无意识形式的理解人类的道路上,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是在同一条道路上、沿着一个方向走着同一个路程,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朝向。人类学家是朝前行走的,寻求通过他们早已深知的有意识现象获得对无意识的越来越多的了解;而历史学家却是朝后行进的,他们把眼睛死盯着具体和特殊的行为,只在为了从一个更全面和更丰富的观点上来考察这些行为时才把眼光离开它们。他希望这两个学科能够结盟起来,使人们能够看到一条完整的道路。45他明确指出,即便是对于共时结构的分析也需要不断地求助于历史学。只有历史学,通过展示处于转化过程中的各种制度,使人们有可能将蕴含在许多现象后面并始终存在于事件的连续过程中的结构抽取出来。46
    萨林斯认为,超越人类学与历史学之理论分野的时代已经到来。人类学家从抽象的理论转而解释具体的事件,历史学家降低对独特事件的热情而钟情于潜在的反复出现的结构。47现在,人类学家强调历时性的前景,与历史学家强调共时性的现实一样多。48人类学家只有从不同的文化秩序中理解独特的历史生产方式,49才有可能建构一种结构的、历史的人类学,唯有通过多样性的结构,才能增强我们的历史观念。
    因此,萨林斯的理论雄心在于,论证不同的文化秩序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生产方式,正是多样性的结构,才使世界历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正是由于存在着各种他者的时代、他者的风俗、以及遵从风俗的他性,才需要人类学发挥其独特的功用。萨林斯从人类学的初衷——理解他者的文化——出发,理解夏威夷群岛殖民遭遇的历史进程。他以韦尔南(Vernant)的论题作为他的基本论点:诸多不同的文化拥有它们各自关于历史行为、意识和目的——它们自己的历史实践的——模式。50而在以市场为最大理性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数量化、民粹论和唯物论的种种预设,无法理解他者的文化,也就无法产生真正的人类学。51
    萨林斯发现,在夏威夷和斐济,神圣国王主宰着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夏威夷岛文化秩序(结构)的独特性。神圣国王包含社会,又超越社会,他能够调节社会与宇宙的关系——宇宙同样也以它自身自然的秩序来回应他的统治权,简言之,神创造了人类和宇宙秩序。52民族志的材料表明,毛利人的头人“过着整个部落的生活,”在这样的英雄政治中,国王成为制约社群可能性的因素,而普通人一般的生活条件,如社会形态和集体命运一样,是由掌权者一手强制地安排的。53另外,斐济、祖鲁人的个案表明,需要增加一个“等级团结”来补充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类型,在毛利人、斐济人、祖鲁人这些英雄式社会中,成员间或亚群体间的内聚力主要并不是源于彼此间的相似性(机械团结)或互补性(有机团结),而是源于他们对统治权力共同的臣服。54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的时间是在王室的系谱里计算的,就像集体历史蕴存于王室传统一样。在国家仪式和精英的政治议会中,文化图式是屈服于诸如祭师和系谱学家这类专家的操纵和说明,去符合统治利益的。55然而,村庄里的穷人却只有简陋的编年史,在旧时的夏威夷,王权统治便为世系传统或者个人记忆的不同事件提供了一个普遍的时间标识,夏威夷人用国王的活动来编写自己的传记,他们自己的生活都是仿造国王的,这里的老百姓近乎持有“无历史观”。在夏威夷,统治头人们持续不断的土地再分配,预先阻止了地方性世系的形成,也就把老百姓头脑中的谱系大大地降低为个人回忆的境地。老百姓失去了对本身社会再生产的控制后,也就失去了对主流文化范畴的历史鉴赏力,对他们而言,文化主要是“活的”——活在实践中,并且作为惯习而存在。这种对感知和规则的不假思索的把握,就是布迪厄所说的惯习。然而,老百姓的规则并不全然是如此“受限制”。老百姓会讲述他们的亲属的故事,讲述他们的各种传闻。他们之间的闲谈常常包含各种令人陶醉的事物,与神话中的事物一样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日常生活的神话。56萨林斯指出,在这里,问题并不是结构的缺失,而是结构深嵌于惯习之中。57
    作为土著的本体论的神话,是如何在土著与西方人的遭遇中体现一种历史的结构?库克船长的被杀,是夏威夷岛的神话现实与历史隐喻,与夏威夷人关于人与神之间的范畴关系有密切的关联。一如库克船长被杀的历史事实,在毛利人起义期间就任新西兰总督的乔治爵士发现,除非对毛利诗歌和神话有充分的了解,否则无法同毛利的头人们磋商战争与和平的关键问题,毛利人正是从神异的过去寻找满足当前存在所需要的方法。58毛利人是睿智的神话讲述者,他们能够按他们自己的构想,从灵活的传统体中选择那些最切合当前利益的部分。他们以神话的结构方式应对世界体系的遭遇,这种神话-实践的突出之处,不在于这些利益的存在(或缺失),而恰恰在于他们是那样被构想的。毛利人“在历史中找到了他们自己。”59毛利人的过去是关于生活-可能性的巨大图式。通过一系列结构上相似和事件上类同的时代,这些图式上跨古代神话,下及当前的记忆,同时成功地把抽象、普遍的内容转变为具体且个人性的内容,把神圣转化为人类再转化为共祖群体,把天与地的分离转化为氏族地界的划分,这是神圣神话和历史传说之间的转化。60在毛利人那里,宇宙神话的终结形式就是当前的事件。61 “历史上祖先的生活同现在的生活一样,”对于毛利人,任何事件几乎不可能是独一无二或全新的,而会马上被放在公认的结构秩序中去理解,就跟它们的起源一样。因此,西方思想竭力想沿用偶然事件的历史理解为突发性事件,毛利人的世界却展示为一种永恒的回归,亦即相同体验被反复证明。过去的体验就是体验现在的方式,毛利的本体论概括了宇宙观。62
    结 语
    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系列论述,已经成为历史人类学的经典。在他的历史人类学论述中,始终贯穿着列维-斯特劳斯以来的结构人类学的关怀,即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结盟,从不同的文化秩序中理解独特的历史实践。从历史/结构的辨证思考,阐释了地方社会的宇宙观、本体论对于历史实践过程中不同关系的建构,人们运用既有的传统来感知、建构历史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不同事件,而在文化系统中,这些不同的事件又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从而强化或者改变不同关系的范式,使结构得以稳定或者转型。
    其实,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系列论述暗含了一种人类学的批评。萨林斯曾经反思了人类学领域的实践理性与文化理性的区别。由摩尔根发展起来的人类学实践理性范式,经由马凌诺斯基的发扬光大,成为人类学理论的两大范式之一。萨林斯认为,马凌诺斯基将文化视为实现人的生物性需求所必需的工具性手段:文化是从实践行动和实际利益中构造起来的,63文化仅仅是由更根本的经济和生物性理论采取的行为形式,马凌诺斯基一再地用工具理性的刻薄真理消解了象征秩序。64马氏把象征和系统排除于文化实践之外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否认文化自身有资格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论,65通过这种方式,马氏将文化秩序与人类主体分离开来,把一种本体论的精神分裂症引入了人类学——而这种分裂症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通常的社会科学思想,造成了人类实际行为与文化规范的对立、个人利益与社会秩序的根本对立。66在人类学领域产生的影响是,运用西方普遍的实践理性否认不同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抛弃人类学关注异文化、理解他者文化的本质,以西方人的常识、意义以及先验的理解方式,发明他者文化。因此,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正是要颠覆以资产阶级现实主义作为常识的西方历史编纂学,他指出,如果不尊重那些不是而且永远不会是我们自身之物的各种观念、行为以及本体论,就没有人能够写出好的历史,甚至当代史。67这才是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真正要义之所在。
    【注释】
    1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甜蜜的悲哀》,王铭铭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16页。
    3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甜蜜的悲哀》,王铭铭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22页。
    4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
    5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6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244页。
    7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8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9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页。
    10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页。
    11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171页。
    12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页。
    13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7页。
    14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
    15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8页。
    16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17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18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5页。
    19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6页。
    20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21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22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页。
    23弗朗索瓦·多斯(Fran?ois Dosse):《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上),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版,第29页。
    24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图腾制度》,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25皮亚杰(Jean Piaget):《结构主义》,倪连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5页。
    26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结构人类学》,谢维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27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9页。
    28约翰·斯特罗克(John Sturrock):《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渠东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29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结构人类学》,谢维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30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7页。
    31弗朗索瓦·多斯(Fran?ois Dosse):《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上),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版,第312,313页。
    32弗朗索瓦·多斯(Fran?ois Dosse):《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上),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版,第347页。
    33王爱和:《人类学与历史学:挑战、对话与发展》,《世界民族》2003年第1期。
    34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页。
    35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页。
    36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页,第187页。
    37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页,188页。
    38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192页。
    39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页。
    40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
    41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页。
    42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43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281页,第284-292页,第298页。
    44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95,《结构人类学》,谢维扬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
    45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95,《结构人类学》,谢维扬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
    46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95,《结构人类学》,谢维扬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47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48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49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50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51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第75页。
    52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第61页。
    53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54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55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
    56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第74页。
    57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58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
    59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60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页。
    61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
    62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
    63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文化与实践理性》,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64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文化与实践理性》,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第98页。
    65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文化与实践理性》,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66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文化与实践理性》,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第106页。
    67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土著”如何思考》,张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