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萧放/陈纹珊]中国民俗文献史的整理与研究综述


    [摘要]  中国民俗文献史的研究成果众多,先秦时期是中国礼俗文化交融的时代,尚未出现专门论俗的文献,人们有关习俗的论述散见于诸种先秦典籍中,如《山海经》、《仪礼》、《国风》等。人们进行了集中研究。汉唐时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盛大的朝代,汉唐文献中有关民俗文化的认识与记载较先秦更完整丰富,如《史记》、《风俗通义》、《荆楚岁时记》、《大唐西域记》等,人们多了重点的研究,推出了一批有份量的学术作品。宋明时代的文献民俗研究成果较少,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民俗文献十分丰富,研究者对此也有较多关注,刊出了一大批引人注目的学术成果。
    [关键词]民俗文献;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K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4)03-0065-04
    

    我国的历史文献浩如烟海,大量的民俗资料在众多的古籍中都得以记录和保存。这些文献记录是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民俗生活事项的珍贵资料,因此对它们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近20年的民俗文献史的整理与研究,已显现出阶段性的成果。
    一、先秦文献中的民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先秦时期是中国礼俗文化交融的时代,尚未出现专门论俗的文献,人们有关习俗的论述散见于诸种先秦典籍中。陈永香在《略论先秦时期对民俗的认识和资料的记录》(《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第10期)中列举了先秦时期记载民俗资料的重要文献并作了简要的分析,同时也探讨了诸子百家对民俗的认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先秦民俗文献的一个简要的梳理和总的概括。
    《山海经》自古以来即被认为是一本奇书,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等。对于民俗学来说,它有着特殊的价值。《山海经》是保存中国古代神话最多的文献古籍,同时也对古代民俗生活事项多有记载。张紫晨在《<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思想战线》1984年第4期)中概括总结了《山海经》民俗学价值。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是在古山水的记述中保存了服佩、信仰与禁忌、祭祀等民俗;二是在山海图说中保存了医药和巫术等民俗;三是在山、海的记述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
    孙致中的《凿齿 中容雕题 贯胸——<山海经>“远国异人”考之三》(《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山海经》中的远国异人,作了考释,而宫哲兵的《羽民、穿胸民、凿齿民与南方民俗——<山海经>奇谈的人类学诠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3 期)则运用人类学比较、还原、重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阐释。这些,表现出了在对《山海经》的研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伊藤清司所著的《<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他从当时人的思想观念出发,认为当时人存在着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分野,内部世界是人们熟悉的日常世界,外部世界是陌生的怪诞世界。刘宗迪的博士论文《论<海外经>与<大荒经>与上古历法月令制度的关系》,从人们相对忽视的上古历法制度的角度对《山海经》上述内容进行了重新解释,文中多有新见,是近年来《山海经》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徐显之《<山海经>探源》(武汉出版社,1991)、张岩《<山海经>与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王善才《<山海经>与中华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等都不同程度地论及了古代民俗。
    《仪礼》是先秦的重要礼书,其中有关礼俗记载甚多,如冠婚礼仪、服丧制度等。于永玉在《论<丧服>中的血亲关系》(《史学集刊》1986年第2期)中,认为《丧服》并不仅仅是谈为死者服丧穿什么衣服、服丧多长时间,它是周代丧服制度的完整记录,它明确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等级思想,并多次透露了周代社会的渊源。作者试从《丧服》中的血亲关系入手,来研究周代社会的特征。而丁锭在《<仪礼·丧服>与其他先秦文献所载丧服制度之比较研究》(《文史哲》2002年第4期)中对《仪礼·丧服》中的丧服制度的记载提出异议。他还通过先秦其他文献的记载比较来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并指出存在差异的原由:一方面是由于《仪礼·丧服》所记述的丧服制度已经经过儒家学者的加工整理,其中已加入了加工整理者的一些主张和理想,而其他先秦文献所载则往往是当时实际实行中的丧服礼俗;另一方面,可能还与丧服制度的发展演变有关。由于《仪礼·丧服》是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者对宗周时代流传下来的丧服礼俗加以编定整理的结果,其内容相对于其他先秦文献所载春秋战国时代实际实行的丧服礼俗肯定有滞后性。这一点也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