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58 丙安小屋 乌丙安 参加讨论
(一)比较民俗学的新认识 比较民俗学(Comparative folklore)是从民俗学(Folklore)中引出来的一个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种类型民俗事象进行比较研究的分支学科。在民俗学产生发展的近一个多世纪里,比较民俗学的发展,从西方的英、德、法和北欧各国到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在国际上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学术潮流。 大体上说,国际上比较民俗学研究是从原始神话和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学传承的民俗事象开始的。最初,民俗学者们注意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流传着同类型的神话和故事,它们往往大同小异。这种民俗特点表明,相近、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广泛地存在着。 以“造人神话”为例,很可以说明比较神话的意义。造人神话,是原始神话中人类起源神话的重要类型,它的主要内容是:最初的人类,是神用泥土制造成的。这种类型的神话在古代很多民族中都普遍地存在着。我国古代《风俗通》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圣经·旧约·创世纪》中记录的希伯来神话中说:“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古埃及神话中有位豺头人身名叫赫奴姆的神,用泥土制造了人,并赋予他们以灵性。古希腊神话中的大神宙斯也用泥土造人,然后给以智慧使之成活;具有神力的普洛米修斯用赋予生命的粘土做成鸟兽虫鱼,最后又照神的形态造成了人。在北美印第安迈都族人中,流传着大地创造神用红褐色泥土加水造成最早的男女二人的神话。在澳大利亚土人神话中,大神拜艾梅创造世界的最后一件工作,便是用最小的尘粒粘合起来造成第一个人。这些古老的神话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非、北美、大洋洲各地,虽然彼此远隔千万里,却如此酷似,自然成为民俗学注目的对象。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民俗科学,在对这些古俗现象的比较分析中,探寻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宇宙观、生产与生活的状态,从而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经过对上述造人神话的比较研究,至少能得出以下有意义的民俗学结论: 1.人类祖先把自身的起源归之于某个或某几个创造神,反映了人类的原始信仰和思维。 2.世界各地普遍产生并流传用泥土造人的神话,可以推断古代人类大致都经历过一个共同的生产阶段——制陶时代。用粘土造人的神话是原始人将自身来源的探索与制陶工艺奇异地结合起来的结果。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比较民俗学者对广布世界各地的许多故事进行了比较,其中英国和日本民俗学者先后对“灰姑娘型”故事所做的比较研究,是很有代表性的实例。《灰姑娘》是一个反映恶后母虐待非亲生女的故事,女主人公依靠亡母的奇异神力和化形动物的暗助与王子成婚,获得了幸福。由于这则故事在流传中多是以女主人公失掉一只水晶鞋(玻璃鞋或金履)为情节线索的,所以全世界又俗称这个故事为《水晶鞋》。从9世纪我国唐代诗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支诺皋》最早记载了这则故事以来,近代又发现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大约六百多个同类型的故事。经过对这类故事的比较研究,对于了解过去时代人民心理愿望,解剖家庭制度等民俗形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比较民俗学发展到现代,其范围迅速扩大,除了比较民间口头文学以外,还涉及到了民俗传承的其它方面。比如,对不同地区、民族农牧渔猎的生产习俗、交易习俗、交通搬运习俗、工匠习俗和衣、食、住等消费习俗的比较;对他们的出生、成年、婚嫁、丧葬等礼俗的比较;对家族、亲族与社交往来习俗的比较;对都市社会与村落社会习俗的比较;对不同地区、民族的种种信仰观念和祭仪以及节日活动等习俗的比较;对民间艺术、游艺、竞技活动习俗的比较等等,都是比较民俗学的重要领域。 比较民俗学领域的扩大,是和现代国际交往与民族文化交流的发展状况分不开的。许多民俗学者把目光集中到两个以上国家或两个以上民族在习俗上的异同现象,加以比较研究,从中探索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及习俗影响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比较民俗学才具有研究人类文化发展史的意义。它往往从宏观的角度,跨地区、跨国界、跨民族地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类比,以便从中找出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各自的重大特征和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即使有时对某项民俗进行微观的解剖透视,也往往从鸟瞰的角度出发,从细微的异同现象中找出深刻而广泛的意义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