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葬仪上的悼词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展,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他还强调: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①但是,长期以来,对科学发展在社会历史矛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以及对科学革命的社会功能的研究,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科技、教育与社会进步是目前国际上讨论的热门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大量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大幅度增长,而且正在改变着社会的劳动结构和产业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②本文不可能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仅就科学革命影响下,历史思维的某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 关于科学革命问题,最早对其进行研究的是英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廉·休厄尔③。他在代表作《从远古到现代的归纳科学史》(1837)、《科学思想史》(1858)、《新编新工具》(1858)和《论发现的哲学》(1860)等著作中探讨了科学发展与社会政治发展及哲学发展的联系,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科学发展中的每一件新成就。马克思在谈到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时曾说:"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因为作为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之一便是"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④他认为分工、蒸汽力和机器"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⑤ 近年国外学者对科学革命的研究,首先涉及到的是对"科学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美国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库恩认为,"革命是一种变化,包括对集团所遵循的规章作某种修改,但这不一定是大变化,不一定使那些孤立的封闭的社团(其成员可能不多于25人)之外的人感到是革命性的。"⑥但库恩与英籍奥地利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并不相同。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的解决或一种假说的证伪就是一种"科学革命"。库恩同时还认为,在一次科学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是对一个不同的世界在作出回笞,即科学革命使科学的形象和评价标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苏联的一些学者不同意库恩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谈真正的科学革命之前,现实和'库恩图式'之间一切都不吻合。""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或是在自然科学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发生的深刻的变化。"⑦科学革命是"科学史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在量上和质上的渐近积累转变为急剧的、跃变形式的推进,转变为提出的观念和处理方法具有远景意义,导致基本科学观点发生重大变化,形成新的科学面貌和新的科学思维风格,并开辟了科学发展新方向的时期。"⑧ 笔者认为,科学革命的实质,首先在于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作用方式、科学认识的手段(物质的和精神的)的完善和提高,以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在任何一门科学中,提出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建立在崭新的科学思维范畴基础上,即使思维主体不仅具有新的理论知识结构,同时应具备新的思维心理结构和新的思维能力。因此,科学革命使科学技术发生根本变化,首先是科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是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发生了深刻变革。正如科学家J·D贝尔纳曾明确指出的那样,"许多科学观念的改变就总合成为一场科学革命。"⑨科学革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首先是科学思维的飞跃和科学思维活动的革命,然后才是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根本变革。科学革命是"在思维方面的伟大变革,"⑩对人类认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直接的影响。明确这一点,对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科学革命对历史思维的影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科学思维方式所以发生根本的变化,形成新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并作为某一时代科学思想精华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思维方式的要素,即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的结果。作为科学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论述这个问题对我们认识现代历史思维的某些特点同样是有意义的。因为现代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思维方式的基础和当代一般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是相通的。 科学革命使思维客体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后果是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科学领域和重大研究课题,特别是传统的思维客体相互交叉和融合,出现了一些崭新的横断学科,明显地表现出当代科学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趋势,迫切要求人们以新的思维活动方式回答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崭新的思维客体(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所提出的问题,已不是某一门传统的学科所能单独研究和解决的。包括历史学在内,各科学学科更加重视把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对象作为自己思维和研究的客体。 思维主体的变化,主要是在科学革命的影响下,人的实践方式的变化决定了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心理结构发生变化,并在实践中培养新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进而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这里应特别提及的是思维主体的集体性和社会性问题。库恩在其科学革命学说中广泛使用着"科学共同体"或"科学家集团"这个概念。在他看来,科学虽然是由个人进行研究的,但其本质上却是集体的产物。不提及产生它的那些集体,它的特殊的效力和它怎样发展起来的方式都将不会被理解。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将影响颇广的"范式"这个概念同"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往往是联系在一起使用的。在他看来,两者联系极其密切,"范式就是一个给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标准、技术等等的整整一群……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们,而且仅仅他们所共有的东西。"(11)当代科学的发展,已使个人闭门造车成为历史。学者个人艰苦的理论探索和辛勤劳动同与科学发展、社会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并不矛盾。相反,这两者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恰恰是思维客体在科学革命影响下所呈现出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对思维主体提出的客观要求。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如此,历史科学当然也不例外。思维主体的集体性和社会性不断加强,同思维客体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一致的。今天,社会发展和历史学自身发展向史学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崭新问题和重大课题,任何个人都很难单独完成,这就要求他们走出书斋去和同行,和相关学科的广大学者结成同盟共同去探讨。 科学革命影响下思维工具的变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提供了新的理论思维工具。科学革命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成就新学科新观念为理论思维工具的丰富和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必需的营养,这些新工具为思维主体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日益复杂的思维客体提供了保证。其二是提供了新的观察工具和实验工具、计量工具,即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这些手段作为思维工具,是思维主体深入认识思维客体的前提之一。这种情况在现代历史科学中已很常见。某些专题研究或历史进程中某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已由史实的描述转向理论的描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广泛采用有关的史学理论方法论和计量、比较和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的方法,极大地开拓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具有理论性是社会科学的特征。假如历史学家要使他的著作有理论深度,他就必须采取非历史学的方法和原则。"自然,这里指的是"以经验为特征的历史学"(12)只有自觉接受科学革命提供的新的思维工具,才能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既使对一些传统的课题,也可利用新的工具从新的角度重新作出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科学革命过程中,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发生根本变革。这是科学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作用的机制,也是科学革命的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之一。历史科学既具有该学科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科学的一般的质的规定性。历史思维的发展、演变和变革和其他科学学科具体的思维一样,同样会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当人们将历史思维发展史同科学发展史联系起来看时,就可发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这种密切关系所反映出的规律性现象,这也是本文下一节将要讨论的。 二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科学革命(或科学技术革命)的认识存有分歧,(13)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不是把科学革命看成仅仅是科学领域内部的事,而重视其社会意义。在从多角度探讨科学革命的一般的社会功能,如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时,一些学者还致力于探讨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将思维-历史思维同科学发展-科学革命联系在一起进行讨论,这是因为它们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过程,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14)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同某一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水平、政治法律制度及人们的实践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其制约。(15)所以,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16)如果说人类历史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那么,科学史各个主要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则不在于研究些什么(自然,这个问题十分重要),而在于用什么方法研究,怎样研究。科学的力量首先在于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的作用方式,而方法同思维方式是不可分开的。在科学研究中,"思维方式改变实质上是科学方法改变,这种改变将涉及到基本的主导的知识表达形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就是我们关于科学理论理想形式认识的改变。作为一种理论,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极力追求认识最典型的物质过程,与此相适应,思维方式的改变引起了科学中什么是认识,什么是解释这些初始概念的改变。"(17)这种情况适用于各门科学学科,历史学自然也不例外。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这种有机联系及辩证关系,已为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所证实。 以19世纪--因科学得到迅猛发展而被称为"科学的世纪"为例: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相对应的是守恒-转化方法,即对称方法;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对应的是起源-演化方法、考古方法;与细胞学说相对应的是结构分析法、基元法;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相对应的是科学的假设方法和数学-物理方法;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相对应的是量变-质变方法。上述的自然科学方法并非只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因为"无论是哪一个专门领域产生的科学方法,一旦能从中抽引出普遍的哲学范畴,则所对应的科学方法对自然、社会和思维都是普遍适用的。"(18)史学史表明,正是在上述科学迅速发展--人类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下,史学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至后人把19世纪称为"历史学的时代。"这种变化首先是历史思维的变化。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机械论世界观的绝对统治地位,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开始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不断进化的有机体。与直觉的、模糊的和整体的思维方式不同,19世纪中叶实证主义史学的勃兴标志着一种崭新的历史思维,即以实证性、精确性和局部性为特征的历史思维的诞生,对整个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今天仍可看到。 实证主义史学起源于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或实证哲学)的基本思想是把科学从形而上学和神话中划分出来。孔德把人类历史划为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三个阶段,即神学的社会,形而上学的社会和实证的社会。孔德强调他所用的"实证的"(positiv)一词有以下5种意义:"(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19)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现象和事实才是实证的东西,它们是一切认识的根源,只有从经验而不是通过理性才可能把握感觉材料,科学知识应该是实证的。尽管如此,孔德的世界观中也含有辩证思维的内容,"他否认孤立地认识个别事实的可能性,主张要研究各种事实的相互联系,并要求把这些事实放在它们所组成的更大的整体范围中来考察它们的作用。例如,在探讨个别器官的活动时,必须看到整个有机体的结构和特性,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现象都同时代、文明、人类这些整体性有关。(20)这些认识符合19世纪欧洲实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所决定的思维方式。 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下,法国的实证主义史学代替了浪漫主义史学;英国史学家托马斯·巴克尔致力于史学科学化的艰苦理论探索,在《英国文明史》等著作中寻求人类活动的规律。德国史学家兰克主张"如实直说"的"客观主义"态度,集中反映了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的精神。此外,他还在其代表作《教皇史》中首次提出了撰写科学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58-1859年,他两次向巴伐利亚科学院历史委员会提出集体撰写德国科学史的备忘录,并提出《德意志科学史提纲》。兰克的史学理论和实践影响甚广,形成了近代西方史学的兰克学派,实证主义史学成为西方19世纪史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史学深受19世纪科学革命所导致的科学观念的变化的影响,史学家开始精细地研究史料和史实,同18世纪史学相比,大量史料和考古成果被发掘出来公布于世,历史知识开始急剧地增加和大量地积累,为近现代历史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实证主义史学家在精确地重视细节问题,极力避免"把他们的题材涂上他们自己感情反应的色彩",也产生了消极的后果。柯林武德认为,"实证主义在它那工作的这一方面所留给近代历史编纂学的遗产,就是空前的掌握小型问题和空前的无力处理大型问题这二者的一种结合。"同时,不对事实进行任何判断,反对判断事实,"就逐渐意味着,历史只能是外界事件的历史,而不是产生这些事件的思想的历史。"(21)柯林武德的著名命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自然还可讨论,但他对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弊端的分析却是中肯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