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迪:《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04 中国民俗学网 刘宗迪 廖明君 参加讨论
刘:对,战国时代的中原地区就发生了这种口头传统的断裂,正是这种断裂导致《海经》古图的被误解。口头文化传统的断裂自然是由于文字的流行。汉字的产生当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汉字真正流通、普及,成为知识阶层记载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则无疑是在战国时代,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易传》说:“文不尽言,言不尽意”,大概就流露了口头传统和书面传统消长的讯息。战国时代游士阶层(亦即最早的知识阶层)的产生就与此有关。我最近在《读书》今年第10期上发表的《文字原是一张皮》,谈的就是这个问题。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无疑也与口头传统的终结和书面传统的创立有关。因为书面文献与口头传统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口头文献的传承者必须忠实地原原本本地复述前辈的教训,不能妄自改变,而书面文献却与作者相分离,读者(学者)可以自由地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偏见出发对之进行解释、引申和发挥,甚至做形而上的发挥。只有这种解释的自由,才使“百家争鸣”成为可能。世界上所有具有伟大文明传统的民族在历史上都经历过这样一次从口头传统到书面传统的转折,都经历过一个百家争鸣、思想勃发的时代,这也就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也有学者称之为“文明的突破”。中国的战国时代就是典型的轴心时代。这一时代,由于文字的流通和普及,简帛文字代替口头歌吟成为集体记忆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主要手段,源远流长的口头传统瓦解了,而产生并流传于这种口头传统中的图画却可能保存和流传了下来,其中就包括那些曾经非常流行的图画月令。但是,由于这些图画与其本来所依托的口头传统和知识背景的剥离,脱离了原初的语境,其原初的意义也就罕有人知,当战国时代的学者看到这样的图画,误解和望文生义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三、《山海经》与华夏地理传统 廖:于是他就把这幅月令图画误解为一幅地图,由此误解出发,他就把这幅时序图解释为四海风物志,但是,为什么他会把它误解为地图而不是别的什么呢? 刘:当然可能被误解为别的什么,但是,我认为,误解为地图,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战国时代是中国由诸侯割据的封建时代走向大一统的专制国家的过渡时期,那个时代,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有着强烈的统一天下的欲望和意志,这一天下一统的理想最终由秦始皇实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使命之一,就是为大一统的国家制定制度蓝图,譬如说,《周礼》就是这样的蓝图之一。而统一的国家制度首先要有统一的国土作为依托,国家的统一首先是天下的统一,地理的统一,先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才会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为即将到来的天下一统勾画、想象和设计地理蓝图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重要知识工程之一。但是,勾勒、想象寰宇一统图,不能凭空捏造,而必须有所依托,那幅自古流传的月令古图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这幅图画的四周描绘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人物、动物和场景,那些古怪的人物、动物和场景原本是描绘的岁时节日庆典上的仪式场面和物候事象,但是,现在,这些场景的时序意义既然早已被忘却,在那些一门心思为专制国家设计蓝图、构想寰宇一统图、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世界的幻想的知识分子眼中,他会将这些怪人看作什么呢?那正是他们心中关于远方世界的幻想的形象再现。于是,一幅月令岁时图就被“顺理成章”地误解为远方异国图。在那些满脑门“夷夏之辨”的战国文人看来,这幅图画中那些稀奇古怪的人物、动物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殊”的蛮夷之族,他们居住海外,环绕在华夏世界、王道乐土的周边,构成了华夏世界的地理和文化边缘地带,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维系着华夏世界的同一性。因此,他就理所当然地把他对这幅“地图”的叙述命名为《海外经》,而另一幅图画,较之《海外经》图画更多古怪,那一定更在海外之外,应当属于所谓“荒服”,于是就被命名为《大荒经》。因此,我们可以说,《海外经》和《大荒经》从一开始就是误解的产物。自此以往,后人关于这两部古老文献的理解就被引入歧途,其背后的那两幅月令古图以及这两幅古图所体现的那种古老的知识传统就无可挽回地遭到了遗忘。 廖:既然那幅古图被《海经》的作者误解了,而古图本身早就散失了,我们现在已经无缘看到你说的那幅月令古图,只能读到古人对这幅古图的误解文字,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你又怎能依据这些误解的文字复原古图真相呢?这种复原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又多大?你的复原基于前人的误解之上,会不会成为双重的误解呢? 刘:这其实还得感谢《海外经》和《大荒经》的作者,也就是战国时代那位无名的作者,月令古图的叙述者。他可以说既是历史的罪人又是历史的功臣,就他误解了这幅古图而言,用那些无中生有的四海方国把后人引入歧途,他是历史的罪人;就他用他惟妙惟肖的叙述,给后世保存了这幅古图的画面讯息而言,他又是大大的历史功臣,因为,虽然他不明白他面前的古图的真义,但是,他对古图画面的叙述却非常细致和忠实,很能摹写形容,传神写照,正是依靠他的叙述,我们才能在古图早已佚失的两千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窥测古图的真相,重温那一被文字表象埋没了的知识传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