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峙谈“十部集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49 中国文化部网站 2010-04-2 周巍峙 焦雯 摄影 参加讨论
记者:据说,有很多人几乎是义务地参与“十部集成”的工作。 周巍峙:我是民歌集成的副主编,这么多年拿过的主编费一共是450块钱。吕骥,(拿了)550块钱,他是主编。一本书就这点儿钱,编10年才编一本书。所以有很多领导同志都说,你这个真是“花小钱、办大事”。 很多人搞集成20年、30年,靠什么?就靠奉献精神。还有的人就为这个牺牲了。陕西一个“老集成”,发洪水时为抢救资料,被水冲走了。大兴安岭漠河地区突发大火,一个搞集成的同志,先去抢救民间文艺集成资料,结果家里全烧光了。还有中国戏曲志总编辑部的(一位同志),去世时书还没有编完,留遗嘱说希望家里把这本书和骨灰保存在一起,“我死也瞑目了。”……感人的事儿很多很多。 记者:这些曾经参与集成的人,如今许多也成为了文艺战线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 周巍峙:是这样。比如西藏,民族歌舞非常发达,但是理论人才少,记谱人才少,我们就得现去培养。还有像民间文学,最重要的就是翻译,译得好才有可能保持原貌,所以就要求翻译者既要懂汉语,又要对民族文化、语言有深刻了解。编集成,花时间,花精力,但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既掌握丰富资料、有实际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民族民间文艺理论研究队伍。 另外,很多方面的规范化也是通过集成完成的。比如说音乐、戏曲记谱,戏曲志标题的规范化。还有,电脑排谱也是在搞集成的时候实现的。 记者:中间也遇到很多困难吧? 周巍峙: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好多地方搞个演出花很多钱,但在民间文艺上10万块钱都拨不下来。我是从1979年开始搞这个工程一直到八十几岁,在各地跑了二十五六年,就为了解决经费。 集成的资料都要现收集整理,不是书上有什么东西,去抄一段。所以有10万人次(参与这个工作),后来统计可能要超过10万。很多人是自己花钱的,比如少数民族爱喝酒,就请他们先喝酒,一块儿聊天,兴致来了就唱起来了、跳起来了。现在要搞的话,(恐怕)首先收集人(会)讲,你给我多少钱。有的没经费、没有纸,临时把写标语的红纸拿来记录民歌;有的没有大纸,就写在(用过的纸的)边上再剪下来。艰苦到这个程度。 记者: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是什么支撑大家完成了如此庞大的工程? 周巍峙:那时候全国艺术家的一种共同愿望,就是希望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他们当中有一种说法,我们要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消亡,那叫不孝子孙。 所以当外国专家参观我们初步的编制成果,说我们是在“建设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文化长城不能在我家门口有缺口,而且不能有豆腐渣工程。 没有这些同志,我个人能有什么作用?没有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这个事情也不能启动。还有很多资深的老艺术家,亲自出来领导和指导集成工作,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特别是党中央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当然应该有相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切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传统文化。我不能想象如何用外国文化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记者:从发起到组织到实施到如今全部出版,集成已伴随您走过了30年。如今,面对这部鸿篇巨制,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周巍峙:我的希望就是它能够发挥作用,希望大家重视集成、研究集成、使用集成、推广集成。集成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事业。我们开创了这项事业,就要把它继续下去。现在,十部集成志书圆满完成了,但集成志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集成价值的展现方兴未艾。 2009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把《中国节日志》和中国史诗百卷工程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委托项目,财政部给予经费支持,很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这两项新工作中来。这既是对十部集成志书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集成事业的充分肯定。作为这两个项目的负责人,我愿意和大家一道继续这项事业。 相关链接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包括:《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和《中国曲艺志》,概称“十部文艺集成志书”。 相关数字: 10万名编纂人员 298卷,400册, 4亿5千万字 调查民歌30万首 收录戏剧剧种394个,唱腔17402段 收录曲艺曲种591个,唱腔11108段 收录器乐曲曲目20698首 普查舞蹈节目26995个 普查民间故事30万篇 收录民间歌谣44941首 收录民间谚语576546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劳格文 黄晓峰:中国的民间信仰
- 下一篇:美国的中国研究: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