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陈连山:作客中国新闻网解读春节文化


    
    中新网2月10日电 虎年春节即将到来,节日氛围也日渐浓郁。2月10日下午14:30分,民间文化专家、北京大学副教授陈连山将作客中新网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春节年俗文化的相关问题。访谈中,嘉宾还将对“恐归族”、春节假期是否该延长、“寡妇年”等热点话题进行进行解读。
    嘉宾简介:陈连山,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著作有《话说端午》、《中国神话传说》、《结构神话学》等。
    第一部分:春运、恐归族
    1、说到春节,自然免不了要提“春运”。有人认为,春运几乎造就了一个世界纪录——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最长的人口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20多亿人次流动,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3。有评论认为,从文化学角度看,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象征着春节在人们心中至高的位置。您是怎么看“春运”的?数十亿人次大规模迁徙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答:在学术上,迁徙是指个人或集体长期地移居到另外的地方生活。旅游、远距离上下班都不算迁徙。春运,只是人们暂时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几天而已,不算迁徙。只能算临时性的人口移动。
    我大致同意上述评论。其实,春运的发生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春节要求阖家团圆。虽然人们希望每一个节日都是全家一起过——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中秋节……但只有春节对阖家团圆的要求最严格。其中年夜饭就叫做“团圆饭”。如果少了人,就不得不摆一套空餐具象征缺席者。所以出门在外的人一定千方百计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由此可见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
    在我看来,春运主要是现代化运动造成的。古代人也回家过年,而且比现在更加积极。但是,古代没有所谓“春运”。为什么?因为古代人一般都是全家一起生活。工作地就是家庭所在地。“父母在,不远游。”很少离家在外工作的。因此,团圆不需要长途旅行。但是,二十世纪后期开始搞现代化运动。人们为了追求更多财富和更高社会地位,离开乡土到遥远的城市工作;而我们的城市发展不充分,工作条件待遇差,房价高昂,根本无法提供全家一起生活的条件。这就导致个人工作地与家庭生活地的分离。夫妻分离、父母与儿女分离。因此,现代人要团圆,只能长距离地来回奔波,这就造成了春运。所有的后进国家大体都如此。韩国的清明节、春节也同样有类似春运的大规模人口移动。不过他们几乎家家有汽车,节日期间高速公路严重堵车。
    如果我们城市进一步发展,能够保证劳动者大都可以全家共同生活在工作地。那么春运就不会发生了。即使有,规模上也会大大缩小。像美国,他们的圣诞节也要全家团圆,飞机票火车票难买,可是没有中国这么严重。
    从表面看,春节团圆,是一个文化仪式。但是,这个仪式的内在核心是亲人团聚,共同享受节日的幸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是个人最基本的归属对象。个人的成就通过家庭幸福得到更大体现,个人的坎坷通过家庭幸福可以得到安慰。所以,阖家团圆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人都是要追求幸福的,这就是春运的内在驱动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