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手艺创造财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2)


    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向云驹秘书长
    
    向云驹
    

    向云驹,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民间文化》月刊主编,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天津大学、河南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曾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中国艺术报》新闻部主任。曾在文化部少数民族文化司工作,又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自1984年以来,从事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美学、新闻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文学、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发表涉及这些领域的评论、论文数百篇。其中《人的生产与艺术的起源》、《从民族文学到作家文学》、《摹仿的产生与深化》、《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管窥》、《一个科学家眼里的文化问题》等,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或收入各种专集、文集。著有《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史纲》、《文化记者的双刃剑》、《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著。项目成果曾获国家级新闻奖、文学评论奖、文艺理论奖、杂文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观点:向云驹非常注重中国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他指出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民族情感、个性特征和民族凝聚力的载体,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民间文化是农耕时代的产物,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很多民间文化处于濒危状态,很多文化形式都在默默地消失。其次,传统的民间文化具有极端的不稳定性,其传承方式也比较脆弱。民间文化的传承方式往往是无形的,靠口口相传,手把手地教,代代传承。如果上了年纪的传承人不在了,传承的线索就断了,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消失了。所以,中国民间文化亟待抢救与保护。而且,向云驹还指出拯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他说:“把民间文化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流芳百世是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方式。而对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成册在我们国家已形成了传统。”作为长期从事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的专家性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中国民间文化进行集中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和出版工作,全面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此外,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方面,向云驹分析指出,21世纪是一个回归民间的世纪,恰逢国际文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时机,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文化产业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重要的是对文化的重新认识,保护祖先留下的遗产,可以创造新的文化。向云驹还特别强调,保护民间文化产业,应首先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没有市场的认识,就难以实现保护。他认为民间文化有很多地方可以和商业结合,关键要有企业来挖掘。民间文化与旅游和商业的结合,是保护民间文化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双赢举措,也是实现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记 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长期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艺也是其中保护的重要对象,请您谈谈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现状。
    向云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注和保护的对象——中国民间文化,它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民间手工艺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民间手工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它内容丰富,种类繁杂。过去一般把它归入民间美术的范畴,现在则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来重新看待。长期以来,国家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它的濒危、消失的程度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传统手工艺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和范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在中国民间文化的背景下生长出来,以手工形式加以传承,具有地域性、生态性的特点,它是一个非常庞大和丰富的遗产保护对象。
    记 者:您对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什么建议?
    向云驹:在现代全球化、市场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站在全世界、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构成,而且还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代表了我们民族对于世界的贡献,对于它的保护不仅维护中国人的荣誉,而且也维护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创造成果。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所在。站在这个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是责任,一方面是光荣,我们不仅要将它看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更要看成一个全球性的事件。
    记 者:您如何看待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使二者兼顾?
    向云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曾经对山东省的手工艺门类进行过比较全面、系统地普查和调研,调查显示传统手工艺在民间可以按照它的生长规律继续发展。通过我们的创造、加工或改造,传统手工艺可以融入我们的现代城市生活。它作为一个资源、一个文化的基因库,给我们的工艺美术家,给我们的艺术与设计的再创造,提供很多的素材、基因以及最基础的东西。如奥运会福娃,它的灵感就来自于无锡泥塑“大阿福”。奥运会还有很多的元素都来自于民间的手工文化传统。而且,手工传统在现当代的机械化、模式化、批量化的生产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手工价值。它对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手工艺是可以传承,可以重新捡拾,重新认识和发展的手工遗产。
    要兼顾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要站在一个更高的时代高度认识和发掘手工艺的全新价值,要理解它和现代社会矛盾与不矛盾的地方,要更多地看到它适应现代生活,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一方面,如传统手工艺的很多审美价值都有它的现代性。年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很多家庭又开始重新张贴。人们不仅把它作为门神,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且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性的存在,作为中国人自己的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符号的认识与运用,有利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人类高于动物的一个特点,即永远需要文化多样性来补偿和满足人类内心需求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即看清楚了人类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特色。
    记 者:在2009年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提出和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概念,从传统手工艺的角度,您如何理解“生产性方式保护”?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何意义?
    向云驹:首先应该正确理解“生产”的概念,“生产”是一个很丰富的词汇,从哲学领域来理解,是指一种生长,一种产出,一种制造和创造,不一定与市场本身有直接的挂钩。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提出的“生产”概念,更多的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当然这是手工技艺在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特点,很多手工艺门类在市场、生产中循环,投入产出,最后传承发展。在这种狭隘圈子里运行是可以理解的,但更多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是与生活同步的。它是在生活中产出,在生活中传承与发展。它应该是生活化的生产,而不是市场化的生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生活层面上来保护它,不一定按市场规律,而是按生活规律来保护。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倡生活化的生产。另外,因手工艺术非常庞大、宽泛,所以必须对“生产”概念进行很细致地划分,分门别类地对待,不能片面地认为,市场和生产才是手工艺的唯一出路,这样会导致一些政策性的误差。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专家理解的概念,和政府、老百姓理解的概念会有所不同,应该把专家的理解、学术讨论的结果更多地推广到政府和老百姓之中去。
    “生产性方式保护”只是一个局部的、部分的意义,它不具有全面性和推广性。它仅仅抓住了在市场中生存的一部分内容,但也传达出一个思想,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生产和生活的流动过程中传承和保护,因为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主张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生产”的概念来概括,最后用统一的方法来操作,而应该分类对待,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就在于必须采取保护手段的多样性。
    记 者:您如何看待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工作?您认为符合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标准有哪些?除评定出各级工艺美术大师外,对大师的保护也同样重要,您认为保护工艺美术大师,应采取哪些措施?
    向云驹:第一,过去对民间艺人,没有给予很好的荣誉和称号。国家给他们颁发“大师”的称号,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他们。民间也可以有达到大师级别的人,这首先可以冲击传统的文化观念。第二,当“大师”的称号运用得比较泛滥,且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会使“大师”贬值。这对于民间大师的认定,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所以“大师”的评定工作要慎重,要严谨,要科学,要有一套科学的认定程序,而且被评定人在民间还要有较大的知名度,真正达到“名”与“实”的相符。另外,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谓要有变化与区分,要有合理的等级制度,而且数量宜少不宜多,否则“大师”便会贬值,如日本对“人间国宝”的数量严格控制,采取“去一个、补一个”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最终使评定工作更加科学化、完善化,更具操作性,更多地能在实践中、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符合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基本标准有两点:第一,行业标准。在某个行业里具有影响力,技艺精湛,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第二,民间口碑。在民间影响较大,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专家和老百姓都认可,他才有资格被评定。
    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的一个载体,没有传承人就没有非物质文化。但如何保护还是一个空白,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之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记录,更多的是从结果、实物上来保护和传承,并未关注传承人的境遇。政府也未从传承人的角度加以保护。现在,由于政府认识到非物质文化与传承人关系的密切性,对于专家认定的传承人,已开始进行保护,如给予生活津贴、要求或希望师傅带徒弟等。对传承人的保护关键在于专家的认定与政府的保护这两方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首先就是专家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认定与命名,命名之后还要展开更深入全面的调查。对传承人进行全过程的记录,把它转化成一种可以保存的资源,也是保护当代传承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把民间文化用文字、影像或其它科技手段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流芳百世是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记 者:当代设计教育如何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
    向云驹:首先,不要把老祖宗的东西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定要站在现代的角度来认识传统。现代年轻人多具反叛意识,认为传统文化老而陈旧,对其不屑一顾,这是一种很肤浅的看法。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世界各国的传统,这样才能与世界对话。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敬畏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小泽征尔称阿炳的二胡音乐是“天上的音乐”、“上帝的恩赐”,而我们很少能提到这么一个高度来认识一个民间艺人的创造。人们越放眼世界,越要看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和获得灵感,用现代观念进行发挥和创造。
    其次,现代教育应在教材上加强对传统知识结构体系化的整合,如工艺美术专业,所掌握的多是现代结构体系的素描、构图、设计原理等,而古代的造型、造像、造物思想等在现代教育中并没有体系化的知识架构,所以在教材的丰富上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
    再次,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应该深入调查,了解社会,认识民间,到社会实践和老艺人中去学习、体会更多的传统文化,应把这一部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整合起来,不断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记 者:您认为此次论坛会议的召开对现代设计教育有哪些影响?
    向云驹:此次会议的选题非常有意义、有特色,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角度关注传统手工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而且是基于传统和现代的这样一种关系。如何在传统基础上生长发展,同时又不脱离传统,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所以,此次会议邀请了一些国际上的专家,我们可以了解他们个人的研究成果及认识,以及国外一些先进的做法和思想,这个交流本身对我们的教学可以产生很大刺激。同时,国内专家也是在不同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长期的学术积累、学术成果、高端智慧的碰撞,可以产生出一些新的东西。这对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产生好的借鉴,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了解最前沿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另外,这种思考可以引导今后学院的发展与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向。我们只有了解这个领域最前端的学者,站在最前沿的高度上,才能引导学校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端人才。这种目标的实现超越了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生动、更具针对性、更具创造性和前沿性。所以,我认为,此次会议对整个学校发展及教学的拉动有重要意义。(整理人:孙明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