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创造财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12 设计·中国 2009-09 设计·中国 图/文 参加讨论
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访谈 李立新
记 者: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面临艺人“老龄化”、传人“稀有化”、技艺“衰退化”、资金“短缺化”、发展“迟钝化”的困境。为此,许多学者专家提出诚恳的建议,比如走市场化的路子,发展文化产业,也有人认为博物馆对“艺绝人亡”的传统手工艺也应担负起传承的任务,您对保护传统手工艺有什么建议? 李立新:保护传统手工艺,现在存在各种说法。一种是传统手工艺应该被保存,进入博物馆,因为传统手工艺现在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甚至面临死亡的境地;一种是认为应该发展传统手工艺。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论据来证明其合理性。但是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传统手工艺现在并不是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就要彻底地消亡或者死亡。实际上,文化上的死亡不等同于生物学上的死亡,生物学上的死亡是不能复活;在文化上,若一个阶段没有生存的土壤,但过了这个阶段又有了相应的土壤,文化还会再生。我举一个例子,今年五月份我住在深圳火车站旁的一个宾馆,一河之隔的对面是香港。那天晚上大概七点钟,我从外面回宾馆的时候,看见宾馆门口的弄堂边有一群人在看皮影戏。开始我还认为是从哪里请来的戏班子,是传世艺人在演。但走近以后才知道,操纵皮影表演的并不是真正的演员,而是社区退休的大妈,演出的剧目是以传统剧目为主。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皮影戏若没有传人就无法延续下去。在当代生活中,电视、电影等现代娱乐方式这么发达的情况下,皮影戏缺少传人、缺少制作是无法生存的。但是在深圳这样一个现代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可以把传统手工艺发展到这样一种形式,并且这些皮影表演并不仅是节庆的时候才有演出,而是当地社区的一种文化。这些社区组织退休在家的老人们,找艺人学习,然后每个礼拜到各个社区演出。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我觉得这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代发展的一种很合理的形式,这种形式不像我们专业研究者认为的,传统手工艺一旦失去传人就会走样了,一定要原汁原味,在当代社会保留传统手工艺的原汁原味固然好,但是恐怕做不到,像皮影戏这种形式的延续在当代社会中也很有价值。通过这种现象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不是封闭的,或者说是要消失的东西。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开放的手工艺传统》,文章中指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死亡或者发展在于它本身是否是开放的系统还是封闭的系统,如果是开放的系统,它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得到延续。 记 者:保护传统手工艺已经越来越被认可和重视,为此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政策,如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有的地方政府把发展本地经济与保护传统手工艺结合起来,您如何看待政府的这些政策? 李立新:政府对传统手工艺保护加以扶植是必须的,倘若没有政府的扶植,传统手工艺会消失地更快,尤其是在现当代社会,传统手工艺就像一张纸,在高速行驶的时代火车上一旦把窗户打开,它就会随风立刻消失。政府的作用就是组织或者扶植,在经济、政策上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使传统手工艺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像上面讲到的深圳皮影戏,它现在的发展如果没有社区组织的话,恐怕也不可能有这样一种形式。 记 者:江苏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请问江苏省是如何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与发展的? 李立新:历史上传统手工艺在江苏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苏州地区,明清两代苏州是江南经济文化中心,有很多手工艺作坊,手工艺作品也非常精致。一直到现在,苏州仍保留了江苏省百分之五六十的手工艺类型,剩下的一部分存在于南京和扬州,这三个地方基本上把江苏地区的手工艺类型都涵盖了。在继承传统手工艺方面,目前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不是太好,从最近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江苏地区流失了很多传统手工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手工艺丢失得越多。江苏手工艺一部分是宫廷手工艺,如南京的云锦、苏州的缂丝,这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进贡的手工艺品,这一类技艺现在已逐渐消失,也存有一些传人,但是范围很小,因为这些手工艺品失去了进贡的功用,没有了市场,但技艺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云锦研究所,直到现在还勉强维持着。缂丝在江苏也有一些传人,但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复制的活动。其他大部分民间传统手工艺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在逐渐消亡。江苏省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跟全国其他地方差不多,没有特别的措施、特别好的办法。最近学术界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求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研究。比方说桃花坞木版年画,不像杨柳青年画那样还有一定的市场,现在的桃花坞年画艺人几乎都没有了,年画作坊也已进入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也就是由民间进入象牙塔,这种状况实际上是不理想的。其他的手工艺类型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记 者: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育者,请您结合专业背景及高校多年艺术教育的经验,谈一下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大学生尤其是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传统手工艺保护方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立新: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问题,我也非常关注。前一段时间我注意到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社会学家,他到浙江地区研究竹根雕,他完全从学者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它。中国的竹根雕历史很长,汉代时就有,但不是主流,几乎看不到大的发展痕迹。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浙江象山一带农民自发地用竹根做雕刻,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规模;八十年代象山竹根雕由政府扶持,他们的竹根雕作品获得了民间手工艺的最高奖——山花奖。近年来,竹根雕被浙江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竹根雕博物馆。现在的日本学者研究竹根雕,不是研究历史的延续,而是研究现代的象山竹根雕,因为有些雕刻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现在已看不到它们诞生的痕迹,而且象山竹根雕的艺人都还活着的,他们都是工艺美术大师,可以看到诞生到成功的全过程。这些都是学者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作为大学生可以从中学一些方法,在研究上对传统手工艺有一个过程的了解;另外在自己的作品中间怎么融合传统手工艺,理解它内在的东西,而不是表面地利用一些符号,我想可能会更难一点。作为大学生,我认为应该先去认识传统手工艺、了解传统手工艺,然后充分地理解它的内涵,运用到实践设计作品当中,我想这是大学生可以做到的。 记 者:您认为“手艺创造财富——2009’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的召开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何意义? 李立新:这个论坛举办得非常好。过去像这样的国际性交流在民间手工艺的研究当中是非常少的。一般人会认为中国民间手工艺由中国人自己来研究,真正地国际性的民间艺术研究、交流是非常少的。但现在来看,21世纪我们研究的眼界和思路都应该宽一点。中国的艺术一直被西方人当作研究的对象,但很少有中国人知道西方人是怎么去做民间艺术研究的,也很少有人了解西方的民间艺术是什么样的。这次论坛会议让我们对西方民间艺术有了直接的了解,以后还可能会去研究西方民间艺术。所以,我认为这次论坛会议交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这次论坛会议对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价值和意义。(整理人:陈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 下一篇:民俗与旅游如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