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安德明 廖明君]走向自觉的家乡民俗学(6)


    廖:我也看到了你在《民间文化论坛》上的文章和主持的专栏,从中可以看出有一批学者在关注这个话题。 
    安:的确有许多学者在关注家乡民俗学的问题。这期专栏,我原计划要约请更多的同仁来贡献大作,包括想请熟悉日本民俗学的朋友介绍日本曾经有过的关于家乡民俗问题的专门讨论、请美国学者来介绍北美民俗学界的相关情况。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计划未能完全实现。发表出来的文章中,刘锡诚先生的《台静农:歌谣乡土研究的遗产》,是关于中国民俗学发展早期家乡研究方面的一个扎实的个案分析,祝秀丽和我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田野经验和对中外相关理论的理解,从家乡研究者的伦理、方法等角度进行了讨论。而吕微的文章,则从发生学的角度,运用现象学的观点,对家乡民俗学给予了很高的定位,认为它就是民俗学的纯粹发生形式。虽然我自己更倾向于把家乡民俗学看作民俗学者观察生活文化、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角度,但吕微这种从哲学的视野出发对学科本质问题所做的探讨,却为关于这一话题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我们就家乡民俗学的话题来探讨更广阔领域的问题,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廖:就家乡民俗学的问题,能够探讨什么样的更广大的意义呢? 
    安:单是“家乡”这个关键词,就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比如,什么是家乡?是不是只有那些远离了家乡的人,才会有所谓的“家乡”,而如果一个人始终生活在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从来没有离开过,就不会有“家乡”的概念?而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家乡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比如,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们要在这种日新月异、让人头晕目眩的变化当中寻找什么?为什么人们在获得了曾经极力追求的现代化的优越生活之后,又要去找寻“故园”的宁静、田野的情趣以及种种在发达的现代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东西?“故园”究竟在哪里?等等问题,足够一个人长期研究下去的了。 
    廖:能不能谈谈你现在正在做哪些方面的研究? 
    安:目前我正在主持两个省部级项目,一个是“家乡民间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一个是“权威的话语——民众生活语境中的民间谚语研究”。另外,在负责一个省部级项目的子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谚语卷”的工作。其中,关于谚语的两个项目已接近尾声。在这两项工作中,我努力地要把对谚语文本的研究同语境的研究相结合,从谚语在交流、文化与身份认同、权力等方面的功能出发,来考察它在民族文化整体当中的传承与播布情况。而这两项工作中积累起来的在我家乡进行谚语调查的经验,以及有关中国历代学者在家乡搜集谚语的各种资料,都是我集中进行关于家乡民俗学的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在这项研究中,我将对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相关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希望最后能够完成一部具有一定新意的著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