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②③刘修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性与长期延续的原因》,载《历史研究》1981年第1期。朱孝远:《发展充分化是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程洪:《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载《复旦学报》1981年第4期。 ④⑤《列宁选集》,第4卷,第154、155页;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上卷,第27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4、155页;第25卷,第909页; ⑦斯大林:《论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载《斯大林选集》下卷,第44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4、155页;第25卷,第909页。 ⑨马克垚:《从小农经济说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载《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1期。 ⑩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卷,第354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62页。 (12)请参见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上册,第329-337页。 (13)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14)科思敏斯基:《十三世纪英国农业史研究》(Studies in 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in the thirteen century),牛津1956年版,第181、191、202、242-246页;博尔顿:《中古英国经济》(The medieval English economy,1150-1500)。罗曼1980年版,第116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564页;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封建主义时代)》,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287、288、518页。 (16)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卷,第162页。 (17)科思敏斯基,前引书,第191-194页。 (18)参见拙作:《西欧也有地主制阶段》,载《经济研究》1984年第1期。 (19)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3卷、第934页。 (20)同上,第792页。 (21)参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373-377页。 (22)《文苑英华》七百五十四引何之元《梁典·总论》。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244页。 (2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上卷,第666页。 (25)《辞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163页。 (26)《列宁全集》,第38卷,第90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29、57、80、8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95页。 (29)马克思:《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9-70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545、548页;第25卷,第372、373页。 (3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卷,第216页。 (32)(33)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剑桥1966年版,第1卷第246-254页; 埃尔·多克斯:《中世纪的奴隶制度和奴隶的解放》(Medieval slaveny and liberation),梅休因1982年版,第102、103页。 (34)李普森:《英国经济史》上卷,(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伦敦1929年版,第49页;希尔顿:《农奴获得自由》(Bond men made free),伦敦1980年版,第102、103页。 (35)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卷,第530页。 (36)于慎行:《谷山笔尘》;《日知集录》卷一三《奴仆》。 (37)《明史》,卷三百《外戚·因能传》、卷一八一《李东阳传》、卷二二六《吕坤传》;《明会典》卷三四。 (38)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不能与中国封建社会残余的奴隶制度相提并论。因为这仅是一部分生产资料未封建化,而不是一部分人留在封建生产关系之外。 (39)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矛盾论》。 (40)邹珊刚等:《系统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162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8页。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8、479页。 (4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编,第33页。 (44)《史记》:《吕不韦传》、《货殖列传》、《平准书》;《汉书》:《食货志》、《司马相如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