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历史研究与理性思维

本文强调理性是人的最高本质,是灵魂。思维只有达到理性的境界,才有可能对自然、社会进行科学的探索。对读史者来说,只有以理性思维,去研读史书,搜集史料,从史料中去探索历史的本质,才是首要任务。文中引征黑格尔有关探索事物本质的精辟论述,对读史者自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文章最后一部分着重提到的建中元年颁布的两税法,正显示出两税法创设者杨炎理性思维的光芒:同时也提出了刘晏之死、叛逆阵营和反叛逆阵营的斗争,无不体现了理性思维对历史研究的功能。
    我立志于读史,已整整五十六年了。在这五十六年中,开始那个阶段,专心研读历史文献,嗣后既读历史文献,又读马克思主义名著,可谓数十年如一日,未尝间断,"科学是圆圈的圆圈……"②,学问只有不断否定自身,才能有所创新。寂寞、坚韧、读书、思考,便是我对自己真实的写照。现在姑且把我近年来常常感触到的一点--理性与思维,结合历史实际,写将出来,以就教于同好。
    
    理性与思维,对能思考的人来说,似乎并无大的区别,但却有所区别。思维每当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时,总是要求做到与客观本质相一致。对历史科学来讲,历史事物,如秋夜繁星,不可能一一探索,而只能凭自己思维地观察,择其重要的,找出它们相互间的最一般关系,显示出阶段性,从而有主客相通的理性认识或者说真思想。客观世界的本质,纯粹至美,而主观世界的思维,只有达到理性的境界,才能达到纯粹至美;因为理性是人的最高本质,是灵魂,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探索出客观世界的本质。马克思说,作为人,应当"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③在这部分人即具有理性的人中,既包括广大的直接生产者,也包括所有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构成了历史的主体。和这部分人相对立的另一部分人,在整个私有制时期,尽管占有生产资料而居于统治地位,和前者形成对立的同一,但从严格意义来讲,却不能算作历史的主体;除非他背叛自己的阶级,或者尽管站在统治阶级的地位,但他所创设的经济的、政治的制度,却往往与客观现实性相一致,有利于直接生产者,显现出善的普遍性,这样的人,自然应当放入历史的主体中去,不应受阶级的局限。
    作为史学工作者,首先要认识的,自然是历史的本质,而且必须是最高的本质。这不但社会历史如此,对自然界来说,也当如此。社会历史的最高本质,我想以黑格尔说的"没有规定的开端"这句话最为恰当了。黑格尔说"前进的运动每向前一步,每一个继续的规定,都是同没有规定的开端越离越远,但同时又是越来越近地向开端返回,因而最初看来可能是相异的东西--如退后论证开端,以及向前继续规定它--都是汇合为一的,都是同一的"④。列宁引这段话后解释道:"不可漠视这个没有规定的开端"。而所以不能漠视,因为既然是作为最高的本质的开端,那它只能处于混沌潜伏的状态,比如作为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原始群体来说,只是一群群为数几十人的野蛮而孤立的集体,亲族关系的分化还显得十分朦胧,这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已有清晰而科学的叙述了。
    不论原始群、氏族社会,自然都以公有制为本质。一旦公有制被私有制否定了,公有制的精华部分依然保留,公有制潜伏在私有制之内,而且随着私有制的不断旋转而旋转,不断丰富自己。等到一天私有制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作为私有制内容的公有制,也便在更高阶段上出现了。自原始公有制经过各种形式的私有制,历史又回归到原来的起点,这自然是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形成的一个大圆圈。
    对这个大圆圈有两点必须说明,第一,这个大圆圈实则都是由众多螺旋式的小圆圈组织而成,每个小圆圈,都有自己的核心或本质,比如原始群吧,它的本质,就是极度低劣的生产力,不能满足一个原始组成的群体所共同需要的消费。因为不能满足,所以它必须超越自身,这正如黑格尔说的"有限自身的本性,就是超越自己,否定自己的否定,并成为无限"⑤。原始社会以后各种私有制的每个阶段,也莫不如此,也莫不是一个个螺旋式的小圆圈。我们现在由众多小圆圈而形成的大圆圈,尚未走完,因为私有制尚未完成使命,等到一天,"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⑥,可以废除私有制了,作为私有制内容的公有制,也便在更高阶段上出现了。然后历史又以崭新的内容向前迈进。第二,这个大圆圈自原始公有制解体后而出现的各种私有制,标志着历史的前进,但"因为结果包含着自己的开端"⑦,所以尽管后来私有制回到原来的起点,成为更高阶段的公有制,而作为开端的原始公有制,却依然是更高阶段上公有制的核心!
    前面说过,对社会历史的最高本质,我之所以引用黑格尔"没有规定的开端"这句话并认为最恰当,是因为把这句话具体化,那便会成为尚处在朦胧状态的原始公有制,那末,对社会历史借以建立的自然界或宇宙来说,又如何把这句话具体化呢?浩浩宇宙,究竟如何起源?确实是个谜⑧。这个谜只有依赖自然科学家有划时代的发明,为哲学提供新的天地,使哲学家再作辩证思维的考察,二者同心戮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想必会有新的突破。一旦宇宙的起源解决了,世界当为之一变!否则,不论东方西方,关于这个问题,还是停留在老调上,但就拿这些老调来看,也不能等闲视之。比如孔孟,《论语》卷3《公冶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卷7《尽心》上:"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看来决非一般。朱熹《四书集注》:"程子曰,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⑨孔子说的性与天道,都是指天的本质。天道也可说是天体的规律,但规律本身还是"本质的关系"⑩。这个本质既是天的本质,那自然为一切所共有,连人的性也出于天的了。这样,作为天的本质的性,便带有神灵主宰的性质。"天下更无性外之物"(11),这个性,试问与上帝有何区别?宇宙的起源问题,从孔子的话里,无法把"没有规定的开端"具体化起来,宇宙之谜,依然茫然!至于孟子说的,意谓一个人只要把心中所接触的事物,探索出为一切所共有的性,那就知道天了,这和孔子并无二致。因为孔孟都把性作为万物的源泉,而万物却成了性的产物。所以如果把性和万物来个颠倒,使科学工作者从物质或自然方面去考虑宇宙的起源,而且也象唯心主义那样把宇宙之大集中到一个性那样地去集中到一点,--当然这个一点,不是精神的,而是物质的了。《老子道德经》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老子这段话,谈宇宙的起源,倒有些象"没有规定的开端"那话似的,带有朦胧之感,但却不象社会历史的起源那样,符合客观实际,使原始群那段处于混沌状态的历史过后,历史就逐步地清晰起来;而且"有物混成"的那个物,也富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宇宙的起源,同样茫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