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反思性思维是理性的深层思维,是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内省性、逻辑程序性、严密理论性的一种思维。因此,10年来史学反思与调整的核心问题就是史学思想。随着史学思想的迅速变化,史学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及观念形态等都发生了变化。由此,史学思想的触角进入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深层结构,涉及了中华民族沿袭数千年的价值取向、文化心理能否适应现代化等重大课题。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与转换、文化研究的勃兴成了80年代反思史学的两个主要表现。当然,评判“反思史学”的成绩和缺点,也就要从这两个主要表现来认清主流和支流,判断其符合史学发展方向还是违背史学发展方向。 中国史学受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在较长时间里忽视历史认识的主体,没有建立自己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近10年来,史学工作者加强了对历史认识主体的研究,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系统,标志着中国史学开始走向成熟,步入中国史家理性自觉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是近10年反思史学的主流。它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史学认识到了应当突破封闭、僵化的教条主义理论模式,向开放、发展的形态转换。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界确立了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变成了史学家自觉的理论意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40多年来一切重大史学成就的基础。然而,由于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唯物史观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水平,中国史家用它解释历史问题时,往往会把唯物史观的原理、原则或方法论简单、片面地归结为固定不变的思想模式,并将它公式化、教条化,给历史学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近10年来,史学工作者在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后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探寻真理的观点和方法,它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站在历史永不停息地变革的观点上看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接纳历史和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新成果。于是,那种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来“立竿见影”地找历史答案,或从概念出发、用范畸的顺序来编造历史的教条主义气习基本上被抛掉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的深入过程中获得更为准确的理解和富有时代性的发展。 第二,中国史学工作者看到了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虽然对历史研究具有总体指导意义,是历史学的理论基础,但并不等于史学理论。长期来,史学界没有把史学理论建设提到议事日程,而普遍认为唯物史观是指导史学研究的唯一理论。唯物史观的核心是阶级斗争,一部人类历史自然就被视为阶级斗争的历史。史学界在历史观念上强调阶级斗争,在研究方法上专注阶级分析,历史研究的重点就是政治斗争史。“历史是阶级斗争的教科书”,“阶级斗争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始终”,如此等等的语句成了史学工作者的择用语。这种“把历史唯物主义看做历史学的专有理论,一方面失之于太狭窄,缩小了它本来的广泛意义;一方面又失之于太宽泛,似乎有了它,历史学具体的理论研究、专门知识就可以不必要了。”④理论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中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丧失了内在的动力。有鉴于此,近10年来,史学界出现了重视史学理论研究的强烈呼声,提出了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观点⑤,认识到了区分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的关系的重要性:“理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灵魂。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长期以来,历史学这门理论性十分强的学科,却没有自己的理论、方法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取代了史学理论。一般哲学体系取代了具体学科的理论体系。毫无疑问,历史唯物主义是要指导史学研究的,就象它要指导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一样。但是,指导不等于取代”。⑥这是中国史学界在理论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在此基础上,中国史学界对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也有了新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科学及其理论、方法论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点,但它们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直接的社会职能方面仍有许多不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是从一般出发的,而历史则从具体出发,前者把一般当作研究的具体目标,而后者把一般当作弄清具体的手段。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目的是研究这些规律的内容、它们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前提条件。这些规律本身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而历史科学则通过一些具体的表现来研究社会的规律性,也就是根据历史过程的各种具体多样性来反映这一过程。由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是进行这类具体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是却不能代替历史科学本身的理论和方法。所有这些认识是近10年来史学理论建设的认识前提。 第三,中国史学工作者学习和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建立中国史学理论体系的构想。介绍和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一门独立的史学理论学科,以引导、推动历史学的长足发展,已是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界一个十分令人注目的问题。其时,史学理论的探讨已从封闭状态下解脱出来,向开放型转换。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陆续被引入中国史学界,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向历史学渗透,关于“史学学”、“史学学概论”、“史学概论”的著作大量推出。所有这些,实际上就是把史学理论看作是一门在历史唯物主义总体原理的指导下,具有自己从具体历史研究中总结抽象出来的理论与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特征与认识方法的学科。长期来那种依据和附属某种理论的“经学式”研究道路,中国古代就形成了的以史为论、以史代论的乾嘉学风,由此得到了纠正和正确的使用。在这股“史学理论热”的推动下,史学理论思维空前活跃,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历史学、历史心理学、历史心理学、历史经济学、历史人口学、历史计量学、历史宗教学、历史文化学、历史人类学、历史哲学……一系列的新型学科、研究领域,渐次出现在中国史学的天地里面。 中国史学在解放思想,大胆求实,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树立新的理论观点,重视新的研究方法,大大延伸了史学研究的思想触角,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礼仪风俗、地理环境、民族性格、社会心理、情感信仰、价值态度等等,全部纳入了史学工作者的视野。从而,文化研究的热潮逐步涌入中国史学领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