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张至善先生(2007111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1:11:1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本周星期二(11月6日)晚11时04分,张至善先生(1926.4.11-2007.11.6)平静地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让我们悲痛,他的逝世不仅是我国信息科学、核技术领域研究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中西交通史学界的重大损失,我又失去了一位我敬重的学者、兄长和挚友。 昨天下午我去北师大小红楼准备看望住在那里的张先生,在张先生住的楼外窗户台边上透过玻璃我突然发现张先生的像挂在他的书房内,外面是用黑框镶着的,心里一紧,难道这么快就……?我急忙进去敲门,他的儿子张燕清先生告诉我,他爸爸星期二晚上发病急送就近的262医院,经医院多方抢救无效在病逝了。张先生原来身体很好,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氏者,骑车破旧的自行车忙个不停,那时我住师大有机会常聊天,后来他患重病,自行车也大常骑了,但还是忙,几次见到他,都乐观通达,他告诉我每次的治疗情况,病情虽不乐观,他心情很平常,他对我说,得抓紧把该做的事情做完,还有许多学术工作需要整理。我说怎么不给你配个着手,他笑嘻嘻对我说”我这是业余爱好,哪能跟大专家比,我说恕我直言,您的学问不亚于一些大专家,你不当历史学博导可惜了。为了治病他再度去美国治疗,然而效果没有明显改善。张燕清先生告诉我,在美国张先生病重期间征询医生意见问及医疗前景时,医生坦言,“你希望最后的归宿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张先生希望叶落归根。医生说,那你现在还能够走动时,还是回中国越快越好。”这样张先生就再次返回国内继续治疗。 我和张先生认识已经近20年了,缘於美国知名华人专家王霈及其夫人万心蕙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奖学金的事,80年代后期经张至善先生牵线我们和万心蕙先生联系上了。知名科学家王霈是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的儿子,张至善是著名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张星烺的儿子,万心蕙又是张星烺先生的得意门生,王桐龄、张星烺都担任过前北师大历史系的系主任。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设立是王桐龄、张星烺奖学金是在历史系设立的第一个奖学金,张至善先生则极其热心而具体组织了这一工作的落实,他还是奖学金的代理人,我一直是该委员会的委员,因此,我们两人为奖学金事宜保持着经常性的密切联系,也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他病重期间,几次向我提出是否改由我来担任奖学金代理人工作,为我多次婉拒,我说,老兄德高望重,身体健康,代理人一职不可改变。再说我本人已经是万先生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立的万心蕙奖学金的代理人了。 张至善教授的专业工作是物理技术和无线电电子技术,在担任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领导工作期间,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6年离休后他的兴趣爱好完全集中在中西交通史和中外友好关系史的研究上,并且在人文科学领域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他不仅为整理父亲张星烺先生的遗著费尽心血,而且本人在中西交通史研究上也有突破性的成就。我们知道19世纪才在伊斯坦布尔皇宫档案库中发现了《中国纪行》,这部文献引起了各国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曾先后被译成德、英、土耳其等文。这部继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后全面介绍中国的文献,系统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军队、省份、城市、监狱、历史、地理、教育、学校、农业、宗教、文化艺术、社会习俗、宫廷礼仪等情况。20世纪30年代,他的父亲张星烺先生与德文译者保尔•卡莱(paul kahle)教授合作研究,撰写《德文译本阿里•阿克巴尔(中国志)介绍》一文。80年代张至善继承了父张星烺遗志,与张铁伟、岳家明合作,以保尔•卡莱和哈米杜拉的德、英文译文手稿及伊朗伊拉吉•艾夫沙尔(Iraj Afshan)的新波斯文本为蓝本,编译成汉文本。1988年3月由三联书店在北京出版。” (http://yes.lvren.cn/1/index197787.html) 他对哥伦布首航美洲的研究处于国内前沿,曾多次向我谈及他到西班牙查阅哥伦布首航美洲原始文献的情况,张至善编译的《哥伦布首航美洲: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一书已由商务印书馆,1994年出版。为了普及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的知识,他还专门联系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借来历史纪录片在北师大图书馆放映,并担任翻译讲解。张至善和王燕生等人翻译出版了《起来! 中国胜利了》一书,该书为(奥地利)富华德,严斐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它记录了一批欧洲医生(亦称“西班牙医生”响应《保卫中国同盟》的呼吁, 来到中国参加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事迹和他们的见闻感受 。此外还有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国际纵队与中国等书均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并产生广泛影响。他曾和多次谈起和国际友人的广泛的联系,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纵队的不少人和他有联系,他渴望编著一本有关国际纵队的翔实的文献书籍。 张先生有很深的学术造诣,精通英文、拉丁文、西班牙等国文字,又有极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学术环境,在研究中西交通历史领域实在是极其难得的智才。多年前笔者曾建议历史系里聘任这位理科的博士生导师来任历史系的兼职教授,并招收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硕士生,或者有研究生的课题专门研究中西交通领域的课题,请张先生拨冗指点,可惜我们的块块分割管理机制过于死板,未能如愿,十分的遗憾。 对于王桐龄、张星烺奖学金的管理张先生始终念念不忘,他参与认真审核获奖者名单,并将每次颁奖名单的资料寄给万心蕙、王霈先生,在万、王夫妇离世后,他一直担心奖学金按照美元储蓄带来金额缩小的困扰,也还想到如何设法增加奖学金基金的额度。相信奖学金委员会将为持续不断地做好降奖学金工作以告慰张先生。 先生离我们走得那么匆忙,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我总觉得他还没有走,他那和蔼可亲可敬的音容笑貌,将始终留在我的记忆中。 至善先生,安息吧! 写于2007年11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