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毛昭晰:严谨治学 敢谏直言


    

    

    人物名片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
    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
    人物小传
    毛昭晰,著名史前史学家,祖籍溪口镇石门南坑,1929年5月出生于宁波。现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浙江省老教授学会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49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系,解放后长期在杭州大学教书。1981年至1983年兼任杭州大学图书馆馆长。1983年至1993年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及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1992年受聘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1994年任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主要著译有《世界上古史纲》(合著)、《世界上古史》(合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合著)、《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合译)、《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篇》(特约编辑)、《浙江省图书馆志》(主编)等。此外还在国内外发表过《羽人和海上之路》、《江南文化和古代日本》等数十篇论文。现为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英国图书馆协会会员。
    “我就像一位吸烟成瘾的人,一天不读书就感到难受,就感到这一天没有过完。”
    “我只是一个书生,凭责任感做事。曾经是人民代表,不是炫耀的头衔,而是增加了为人民说话的责任。我不考虑什么明哲保身,惹不惹麻烦。”
    “尽管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有些人还不理解,但10年、100年后,人家总是会承认我们的劳动,总会理解,因为人民需要博物馆。”
    2004年11月22日,溪口。当记者合上采访本告别毛昭晰时,他富有哲理的话语,还久久地在耳边回荡。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敢谏直言的鲜明个性,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抢救历史文化的“救火兵”
    “小时侯由于身体太差没有当救火兵,但是救火兵那种舍身忘我的精神,永远难以忘怀。每当路过消防队门口,我就会想起少年时的志向。”“虽然没当上救火兵,但我实际上从事的工作很像是救火兵。”
    曾无数次接受国内外主流媒体采访的毛昭晰,面对家乡的小报记者,显得十分和蔼,他向记者讲起他在宁波当“救火兵”的两件事:
    翻开世界考古学的档案,最早发明水稻的记录算在了印度和泰国的账上。然而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考古发掘中,却发现了距今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稻谷。120吨重的金黄色稻谷,整整齐齐地堆放在400平方米的古粮仓内,数量之多,堆积之厚,时间之早,轰动世界。但是这块被日本学者称之为“古代水稻圣地”的文化遗址,长期以来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2个村庄,43户人家,3家工厂,日渐侵蚀着已被发掘的遗址……
    夜深人静,毛昭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象征中华悠久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怎能再让人为因素任意毁坏?村庄和工厂必须搬迁!
    但是,如何搬迁,搬到哪里去,搬迁的经费从哪里来?毛昭晰苦苦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突然,他想起了一个人,就像作家来了灵感,兴奋异常。对,去找李丰平同志!这位老省长,和蔼可亲,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对历史文物非常重视。于是,他将河姆渡遗址的重要价值和自己的想法向老省长和盘托出,丰平同志二话没说,和他约了一个时间,同车前往。老省长到遗址细细察看,频频提问,并召集宁波市和余姚的负责同志座谈、商量,终于制定了省、市、县三级财政拨款,限期搬迁,建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方案。
    能有比这更激动更兴奋的吗?他紧紧握住了老省长的手,欣喜的泪水夺眶而出。
    经过8年的努力,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拔地而起,并正式对外开放。
    1983年,镇海有关部门决定在镇海口招宝山旁的梓荫山上建电视差转台,还准备在这里造电视台的办公用房。这座小山只有8米高,面积不大,山上有宋代的摩崖石刻和清代爱国将领吴杰的纪念碑,山下是鸦片战争时期反侵略斗争的练兵场,附近孔庙的泮池是民族英雄裕谦殉国处,不远处是唐代海塘,林则徐被贬后曾到此处考察过海防。眼看这极具文物价值的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梓荫山即将遭到破坏,毛昭晰心急如焚,专程赶赴镇海,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使得差转台改建到甬江南面的金鸡山。如今镇海海防遗址因为保护得比较完整,已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建起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和参观者光临该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说起此事,毛昭晰很感欣慰。
    1981年,毛昭晰教授被任命为杭大图书馆馆长。1983年,省委决定毛昭晰担任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起初毛昭晰坚持不受,认为自己连党员都不是,况且也不会做官。拖了近两个月,他终于服从组织上的决定上任了,但是他仍旧在杭大教课和带研究生。他除了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还承担起分管全省图书馆事业和文博事业的责任,后来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昭晰分管的仍是文化和文物事业。“文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文物是不能再生产的,毁了一处,少了一件,就永远无法弥补了。”从不为个人利益而争的毛昭晰与那些破坏文物的人和事作了坚决的斗争,哪里有毁坏文物的事,毛昭晰便赶到哪里。谈起与破坏文物作斗争的事,毛昭晰一脸的坚毅神色。
    屡献诤言的人大常委
    记者在GOOGLE搜索网上,键入“毛昭晰+议案”,跳出307项查询结果。议案的内容涉及教育、三峡的泥沙和移民、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甚至有“建议对拐卖强迫妇女结婚的人处以重刑。”当然,还有在立法时,他当面批评一些部级官员的报道。
    75岁高龄的毛昭晰,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因敢于“大胆直言”而闻名。作为一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毛昭晰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困难非常关注,但他更注意着眼于大处——立法。他说,为民请命只是为部分群众,而“法”牵涉到千千万万的百姓,事关每个百姓的利益。
    在采访毛昭晰时,记者还看到“教授在和燃油税较劲”的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没开会审议财政部征收燃油税方案时,有关部门已经通过媒体宣布要在某月某日开始征收燃油税。第一次审议,由于分歧太大,没有表决。在第二次审议之前,这样的新闻又见诸报刊。在分组审议的会议上,毛昭晰拍案而起:“常委会还没有审议出个结果,就登了这样的新闻。有关部门把常委会当成什么?”第二次审议,投票结果离通过仅差一票。
    有位相识的常委私下这样对毛昭晰说:“你说话也太大胆了。”
    毛昭晰说:“建立一个法治社会,立法部门要依照法律程序立法,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而不是谁的官大谁说了算;而人民,也要有法律意识,用法来监督我们的政府,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爱这个国家。”
    “我只是一个书生,凭责任感做事。曾经是人民代表,不是炫耀的头衔,而是增加了为人民说话的责任。我不考虑什么明哲保身,惹不惹麻烦。”
    当常委5年,提出了多少个议案?这位认真的老人说:“自己也记不清了。”
    毛昭晰尽管在宁波、杭州出生成长,但对奉化仍有割舍不断的情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省级风景名胜区评选,时任省文物局局长的他,看到上报的资料竟没有溪口。第二天,他就从杭州赶到奉化,说服奉化的领导参与评选,并主动协助申报资料的准备。当溪口评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陷入困境时,时任奉化县委书记章猛进半夜里打电话给他杭大时的老师——毛昭晰。毛昭晰得知此情,凭借他在学界的威望和广泛的社会关系,终于使溪口第一批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区的行列。这之后,毛昭晰也给溪口文化保护提了许多建议,可惜大都没能采纳。对奉化,对溪口,毛昭晰倾注了他的热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