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及其境内外的民族

公元前12世纪左右的商朝末年,周族的势力正在向上发展而力图东向扩张。当时,中原的周族与南方的荆蛮之间已经有比较密切的交往。“荆蛮”为土著民族,是公元前四千多年至公元前三千多年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创造者们的后裔,他们自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直到商朝时期,都一直与中原的炎黄族群及以炎黄族群为核心形成的华夏族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往。〔1 〕部分华夏族人和部分“荆蛮”在商朝末年于长江下游以南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国都在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史记·吴太伯世家·正义》说:“吴,国号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吴国与西周一直存在更为密切的联系。《史记·吴太伯世家》说:“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灭中国之虞(按,为晋献公所灭)。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寿梦则吴始益大,称王。”这里不仅说明自西周初年以来,在夷蛮中的吴国一直与中原的西周王朝取得密切的联系,而且是在西周王朝的南部边境之外团结当地的“夷蛮”以发展自己的独立王国。太伯、促雍兄弟二人奔吴在公元前12世纪左右, 至公元前585年寿梦称王,其间经历了七百多年的时间,随太伯、促雍兄弟二人奔吴的一批中原华夏族人,在“文身断发”以从“夷蛮”风俗的同时,也仍然保持先进的中原华夏文化,并扩大“以夏变夷”的影响,终于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与中原东周王朝地位平等的独立王国。当时,在中原,只有周天子能够称王,其余在周王朝统治区内、为周王所分封的诸侯国只能称公、称侯、称伯、称子,绝对不能称王。而吴王寿梦称王,表现了他的地位与周王是平等的,并不受东周王朝的统辖。
    吴王寿梦既称王,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展开了与其西部的楚国和西北部东周王朝统辖下的诸侯国之间的角逐。《史记·吴太伯世家》说:“王寿梦二年(公元前584年), 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王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集解》:‘行人掌兵客之记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吴于是始通于中国。”就在巫臣奔吴的当年,吴国发动了对西部的楚国、西北的巢国(都今安徽巢湖市东北)、北部的徐国(都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大徐台子)的进攻。当年秋天,吴军入州耒(今安徽凤台县)。当时,“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鲁成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时为卫国之地,见《春秋·成公七年》)。对楚国来说,北受鲁成公所会集救郑的中原诸侯军的胁迫,又遭到东部吴军的进攻,形势十分严峻。《左传》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楚)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耒,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则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原来被楚国征服的各小国,都被吴国夺取了。于是,吴国开始北上与中原华夏诸侯国相争夺。寿梦五年(前581年), 吴国又主动发起一次对楚国的进攻。寿梦十六年(前570),楚国发起对吴国的反攻。 《春秋·襄公三年》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左传》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在今安徽芜湖市东),至于衡山(在今江苏江宁县南),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其能免者,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已。子重归,……三日,吴人伐楚,取驾(楚邑,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驾良邑也;邓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谓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迂心疾而卒。”此后,吴楚之间展开了频繁的角逐。
    《史记·吴太伯世家》说:“二十五年(前561),王寿孟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扎。季扎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扎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诸樊为吴王,乃将国都自梅里“南徙吴”〔2〕(今江苏苏州市)以为都。 吴王诸樊元年(前560)的秋天,发动对楚国的进攻,被楚军击败。 诸樊为王十三年而卒(前548),传位于其弟余祭。 《史记·吴太伯世家》说:“王余祭三年(前545),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之县(驻今江苏丹徒县东南)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齐。四年(前544),吴使季扎聘于鲁。”“去鲁,遂使齐”,“去齐, 使于郑。”又“自卫如晋。”则吴王余祭之时,不仅吸收了中原华夏族中的一些人口,而且加强了与华夏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在此期间进一步吸收华夏文化以发展自己的文化。吴王余祭十年(前538), “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吴亦攻楚,取三邑而去”。《春秋·昭公四年(前538)》则说:“秋七月,楚子、 蔡侯(国都在今河南新蔡县)、陈侯(国都在今河南淮阳县)、许男(国都在今河南叶县西南)、顿子(国都初在今河南商水县东南,后迁项城县西)、胡子(国都在今安徽阜阳市)、沈子(国都在今河南平舆县北)、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时庆封在朱方,即今江苏丹徒)杀之,遂灭赖(赖国,都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九月取郐(郐国,在今河南方城县一带)”。《左传》说:“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又说:“冬,吴伐楚人棘(楚邑,在今河南永城县西北)、栎(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麻(楚邑,疑在今湖北麻城市)、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大奔命于夏汭(一说指今两肥河人淮河一带,相当于今安徽凤台县以西地区;一说指夏水入江处,相当于今湖北武汉市一带地区),箴尹宜咎城钟离(初为国,都今安徽凤阳县东北监淮关,后为楚所灭,为邑),薳启疆城巢(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南),然丹城州耒(今安徽凤台县)、东国水,不可以城,彭生罢赖之师。”依《史记·吴太伯世家》,在此次战争中,吴国夺取了楚国东部边境的棘、栎、麻三邑。则当时吴国与楚国争夺的对象是淮夷诸小国汉阳诸侯国的领地。而楚国则联合了中原南部的一部分华夏诸侯国共同对付吴国。接着,吴、楚之间展开了对抗战争。《史记·吴太伯世家》说,吴王余祭十一年(前537),“楚伐吴,至雩娄(楚之东邑,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盖楚军至其东部边境之雩娄而向吴境进攻)。十二年(前536),楚复来代,次于乾谿(楚东部边邑,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楚师败走。”看来,楚国的军队只到达其东部边境与吴国接界的一些地方即被吴军击溃,未曾入吴国境内。公元前531年,王余祭逝世, 其弟余昧立为吴王。公元前527年,余昧逝世,吴王位“俗授弟季扎。 季扎让,逃去”。“乃立王余昧之子僚为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