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及其境内外的民族(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0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尤中 参加讨论
吴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当其势盛之时,淮河中下游徐夷、淮夷的一些小国皆为其所兼并;楚国东部的一部分荆蛮(三苗)亦为其所支配。吴国的统治者们是南下的华夏族人与土著越人的结合,而以土著的越人为主体。《史记·吴太伯世家》说:“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集解》说:“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索隐》说:“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盖太伯所奔之地经过荆蛮与越人交错杂居的地方。荆蛮所指为“三苗”部落群。《史记·五帝本纪》即说:“三苗在江淮荆州。”越则指的是越部落群。吴国境内以越人为主体,与其南部的越国相同。故越国大夫文种数吴王夫差之大过六,其中之一即:“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伐之”,明确指出了吴国的主体民族的语言与越国相同。看来,早在新石器时代,自今长江以南直到越南北方,分布着的就是越人的近亲部落群体。《汉书·地理志第八下》说:“奥(越)地,……今(按,汉代)之苍梧(郡驻今广西梧州市)、郁林(郡驻今广西挂平县西南古城)、合浦(郡驻今广东徐闻县南)、交趾(郡驻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九真(郡驻今越南清化西北东山县阳舍村)、南海(郡驻今广州市)、日南(郡驻今越南广治省甘露河与广治河合流处),皆奥分也。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后二十世,至勾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槜李。”《注》说:“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西汉郡驻今江苏省苏州市),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师古曰:‘越之为号,其耒尚矣,少康封庶子以主禹祠(传说夏禹南巡,死于会稽),君于越地耳。故此志云其君禹后,岂谓百越之人皆禹苗裔?瓒说非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夏朝以前,自后来西汉时期的会稽郡至交趾郡七八千里的广大地区内为“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夏朝初期,便有一部分华夏族人移居后来的越国境内。显然,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主体民族,是“百越”中的先进部分。其时,越人中的后进部分尚未进入阶级社会,不在吴国和越国的统辖区域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