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崔述在古史辨伪上的贡献和局限(4)

这是从史实上说孔子与弗扰等是对立的。他又从孔子平时恶叛臣,佞人的态度来否定欲往辅弗扰之说的。
    关于佛肸以中牟叛,事在鲁哀五年前后,崔述据《韩诗外传》等书,认为佛肸之叛是赵襄子时事,襄子立于鲁哀二十年,孔子卒已五年,不能有召孔子事。又孔子在卫时,当鲁定十四、五年,中牟方为范、中行氏之地,佛肸不可能据中牟以叛赵氏。按胡适曾指出《左传》袁公五年有“赵鞅围中牟”,佛肸之叛可能在此时。崔氏此说有问题)。
    8.崔述辨伪史从辨伪书做起,战国以后人所著书,他决不轻信轻用,自不消说,对于儒家经典,他也不轻信。他辨伪书,从文字入手。他说:“唐虞有唐虞之文,三代有三代之文,春秋有春秋之文,战国、秦、汉以迄魏、晋亦各有其文焉。非但其文然也,其行事亦多有不相类者。是故战国之人称述三代之事,战国之风气也;秦汉之人称述春秋之事,秦汉之语言也。《史记》直录《尚书》、《春秋传》之文,而或不免杂秦汉之语;伪《尚书》极力摹唐虞,三代之文,而终不能脱晋之气。无它,其平日所闻所见皆如是,习以为常而不自觉,则必有自呈露于忽不经意之时者……”(《考信录提要》卷下)从文字上辨伪是一个重要方法,更多使用的方法是从书的内容上找它的错误,例子见于前文各节。崔述用这种方法不仅看出战国秦汉以来一般书中所讲的伪史,因而认定这些书不可轻信,就是在所谓六艺经典著作中也一样会找出许多毛病,因而断定某些经典相传为周公、孔子所作并非事实,所以他说:
    《尚书》中多有可疑者,而《论语》后五篇中亦间有之。私怪其故,复加检阅,则《尚书》中可疑者皆在二十五篇之内,而三十三篇皆无之,始知齐、梁古文之伪,而《论语》终莫解其由。最后考《论语》源流,始知今所传者乃汉张禹汇合更定之本,而非汉初诸儒所传之旧本也。(同上)
    崔述对于相传为周公作品的经典如《仪礼》、《周礼》都表示怀疑,他从书中所讲礼制,断定二书并非周公作,而是很晚出的东西。我们看看他是怎样考查这些书的。他考辨《仪礼》非周公所作最关键的理由是:“周初之制犹存忠质之道,不尚繁缛之节明矣。今《礼经》所记,其文繁,其物奢,与周公、孔子之意判然相背而驰,盖即谓后进之礼乐者,非周公所制也。”(《丰镐考信录》卷五)《周礼》一书今之学者虽多不信为周公所作,但很喜欢用它讲西周制度,崔述则完全否定了此书,下面引几段他的话:他的理由也很明白而坚实,如说“九州之内约方三千里,外尽四海,不过五千里。今《周官》封国之制:诸公方五百里,侯方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天子邦畿之外分九畿,畿每面五百里,通计为方万里。四海之内安得如许地而封之,而畿之?”崔述于举例证明此书与周制不合之后,发出慨叹,说“乃儒者犹奉此书以为周公之书,而反疑诸经与孟子之误,亦可谓倒行而逆施矣。”
    崔述论证《仪礼》、《周礼》两部经典著作不是周公所作,而定其写作年代在春秋时期或更晚,这种年代考证可以说对汉儒的迷信的当头一棒;同时也告诫我们对于一切古书都应考其年代,不能盲目轻信,否则不可避免地要在研究工作发生重大错误。
    又如关于《易经》的卦、爻辞与《易大传》,即所谓十翼者究在何代何人所作,过去争论不决,崔述也有他自己的看法:“余按传前章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初未言中古为何时而忧患为何事也。至此章(贤按:《系辞下》:“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始言其作文王时,然未尝言为文王所自作也……至司马氏作《史记》,因传此文,遂附会云,以为文王羑里所演,是以《周本纪》云:‘西伯之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自是遂以《易卦》为文王所重”。(《丰镐考信录》卷五)崔氏不仅否认文王重卦之说,更否定周公作爻辞之说,而对于他素所推崇的朱子所作的《易本义》更致不满,可见其尊重真理的精神而无门户之见,足为后学树立榜样。
    9.崔述的辨伪工作除《考信录》外,尚有《古文尚书辨伪》二卷,《竹书纪年辨伪》一篇,足见其眼光之敏锐,兹简要介绍于下。
    《古文尚书辨伪》卷一有《古文尚书真伪源流通考》,指出今本《尚书》中“所谓古文《尚书》者,非孔壁之古文《尚书》也,乃齐、梁以来江左之伪《尚书》;所谓今文《尚书》者乃孔壁之古文《尚书》也。”伪古文《尚书》自经宋明学者揭发,至清初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揭出其伪文来源,已成定案。崔述并未见阎书,结论则相同,其辨伪方法则更有条理。至于今本《尚书》非汉之今文,乃汉之古文,则是独到之见,言人所未言,可谓巨眼卓识。关于伪古文之伪,崔氏提出“六证”,“六驳”。“六证”证明其伪:一证是:孔安国古文篇数”;二证是:“东汉古文篇数”;三证是:“伪书文体”;四证是:“《史记》引《尚书》;五证是:“《汉书律历志》”引逸书;六证是:“东汉、吴、晋诸儒造逸书”。总之,伪书出世之前,无人引用伪书者。“六驳”是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书的记载驳斥以伪古文《尚书》为真的谬说。一驳是“古文今文篇第不异”;二驳是“今文亦壁藏”;三驳是“班固斥张霸伪书;四驳是“古文《尚书》立学官;五驳是“《晋书》无古文授受事;六驳是“郑、孔解诂与伪书之抵牾”。除此之外,还论及“伪书之著者及其推行年代”,“伪书破绽三端”,以及伪《家语》、《孝经》伪孔传”。他指出宋范晔著《后汉书》,其《儒林传》中从未提及伪古文,梁刘勰作《文心雕龙》始引伪古文,可见伪古文《尚书》当是宋、梁间宗王肃者所作,因其说与王肃论点一致。
    崔述作《竹书纪年辨伪》,在《考古续说》卷二,举出十证,证明今本《纪年》乃后人伪作。一证:“今书起自黄帝之谬”;二证:“启、益事纪载之异”;三证:“商代都邑与年数之异”;四证:“今书以周年纪本国事之谬”;五证:“今书以周正纪本国事之谬”;六证:《索隐》所引原文为今书漏去者”;七证:“依《索隐》叙述推今书所漏(列国年世);八证:“依《索隐》引文之义例推今书所漏(诸侯名谥、生卒、废立”);九证:“今书采辑《索隐》之舛误”;十证:“灾异惟记习熟数条”。以上十条乃择其重要者,崔说“书中舛误缺漏如此类者尚多,逐事辨之则不胜其辨”。总之,崔述在辨伪书上,能分析归纳,使其辨伪有条有理。如对此书及伪古文《尚书》皆如此,这是他的特长。试以辨伪古文《尚书》与梅、阎、惠诸家比;以辨伪《竹书》与后来之雷、朱、王诸家比,即可知其头脑清晰,善于分别归类,其伪迹更为显著,有非它人所能及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