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倒退与前进的辩证关系 历史倒退是相对于前进而言的,它也是一种动态趋向,而并不是停滞和不动的。历史发展前进的动力,来源于内部的活力和外部的环境。当前进的内力不足和外部环境受阻时,出现历史的倒退,总的来说是不幸的。然而,历史的倒退,往往为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蓄积内力和创造条件。 比如从东汉末年开始,就有大批的少数民族陆续迁入内地。由于他们是新的外来户,许多人甚至被掠卖为奴隶。这种民族之间利益的不均衡,是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社会动乱和倒退的主要原因。但因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战乱之后,一些少数民族通过建立各种地方割据政权,调整了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终于出现了隋唐时期历史前进中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新局面。 又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始皇为首的皇族的奢侈性耗费,就恶性膨涨起来。秦始皇在短期内征调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筑阿房宫和骊山墓等大规模的工程,从而破坏了百姓的正常生产和消费,使经济的发展陷于危机和停顿。这时不抑制以秦始皇为首的统治集团的这种畸形消费,社会经济就无法向前发展。最后经过秦末的大战乱,历史大倒退之后,才破坏和抑制了这种畸形的需求,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西汉初年以刘邦为首的统治集团一般是比较注意抑制统治集团的经济需求的,因而才使社会的正当经济需求走上正途。这是刺激西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经济需求超前发展或受到压抑,有时在历史的前进中经过调节也可以解决,但如果这种超前发展和压抑需求已发展到恶性的程度,在前进中调节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必须对那些超前发展的需求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后,受压抑的经济需求才能得到抬头和发展。如果没有项羽对秦宫室的大规模破坏和焚烧,很难想象刘邦当皇帝之后不会继续修饰和扩充这些建筑。因为他也曾经怀着渴求和羡慕的眼光进入过这些秦宫室,只是因为当时争天下的斗争还很残酷,他才接受部下的意见没有住进去享受罢了。 再如,明朝从中叶开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意识形态受到很大的冲击。随着商人经济地位的提高,官吏经商的盛行,原来“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冲击;拥有经济实力的商人,他们用货币可以买到官爵,买到社会政治地位,这对原来严格的封建等级制是一大冲击;在商品经济下,用金钱可以买到美女,而且妇女利用金银的力量,也可以挣脱封建的束缚,这也严重地冲击着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传统的思想和意识,但在历史发展的条件下,它会受到很大的阻力和障碍。李贽的惨死就是一大证明。可是经过明末清初的大战乱,清初虽然屡兴文字狱,却也无法制止人们对新的思想观念的探索。当时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对新观念的研究和探索,他们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大胆批判,对工商业的重新评价和认识,对一些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就都是当时的历史为他们提供了总结和探讨的机会。 当然,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看,观念意识的变化是后进的。历史的倒退对思想家来说,虽然提供了极好的反思和探索的机会,可是当时某些社会发展的苗头,最敏锐的思想家也未必能看出它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从思想意识方面来说,历史倒退给人们所能提供的思索余地还是有限的。一些重大的思想观念上的进步与变迁,往往要经过无数次的历史反复后,人们才能探索出其中的真缔。如否定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一些观念,象等级、特权等,至今仍困惑着人们的前进。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史的倒退机制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每当历史在前进中遇到阻力和障碍,矛盾得不到克服和解决的时候,历史的倒退机制就会发生作用。在倒退机制发生作用的时候,当然会给社会带来很多困难和压力,政治纷争,经济萎缩,民不聊生,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历史的责任,既要消除倒退机制及其影响,更要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倒退。从现实意义上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则是消除倒退机制,防止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上去的必要前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