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自然界的历史,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通常所言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即指过去的人类社会活动。关于自然界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也要谈到,但这不是从自然界本身出发来谈自然界的历史,而是从人类社会出发,来谈与自然界的相关问题。 既然历史是指过去的人类社会活动,那么,历史科学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兴衰史,探寻其中的规律,可以增广人们的见识,开阔视野;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可以作为当代人们的借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著作汗牛充栋,连绵不断,素为世人所称道。《左传》就记载了楚国的左史倚相,能读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或谓三墳为三皇之书,五典即五帝之典,但年代久远,书亦不传,姑且置而不论。及至孔子作《春秋》,依照鲁史旧文,考其真伪,“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褒善贬恶,示范于将来,所谓《春秋》笔法,为世人所周知。汉代司马迁作《史记》,就是要继承《春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以为后世鉴戒。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也说:“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徵盛衰,殷鉴兴废”。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以古为镜”,就是以过去的历史为借鉴,从而知道为什么会兴盛,为什么会衰替,从中吸取教训,励精图治,避免衰亡。可见以历史为借鉴,在中国史籍著作和史学思想上由来久远。故宋朝司马光写了一部编年史书,宋神宗特地赐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资治通鉴序》说:《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记述写此书的原委,先述其“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而后追叙他本人原来就想要“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既奉敕修史,终于写成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的编年史书。元人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总括著书命名之事如下: 英宗皇帝命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为编年一书。神宗皇帝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曰《资治通鉴》,且为序其造端立意之由。温公之意,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为是书。 正式的官修史书,以“鉴”字命名,该即起于《资治通鉴》吧!“资治”就是有助于治理或治道,“通”就是贯通古今,“鉴”即镜子,可为借鉴。贯通历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有助于治理国家,可为借鉴,这就是对《资治通鉴》通俗的解释。亦即上引宋神宗、司马光本人及胡三省所言命名《资治通鉴》的原意。由于《资治通鉴》这部史书明白以借鉴之意命名,故此多谈了几句。 历史著作以借鉴的意义命名,即此可见过去的社会与当前现实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通常有些成语说:“博古通今”、“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可再蹈覆辙”等,都是以往事为借鉴,以历史为镜子的。人类社会过去的成败得失,经常被后来人视为借鉴,有可以为师,可以视为准则的;也有引以为戒,不应再走错路的。即此可知,历史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 由于过去的历史,连篇累牍,记载着帝王将相,亦即多述历代君臣事迹,王朝兴废,于是,有人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现在的历史”,这未免太狭隘了。历史固然少不了政治,一部历史著作通常都要谈到政治,但绝不仅仅是政治,除掉专门的政治史而外,都要谈到经济、文化等其他许多方面。 或者认为历史是记载人类社会赓续活动的总成绩,以明其因果关系。这一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们遇到事情总是要探求一个究竟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和雨,露和霜,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可是,在大气层的高压之下的云,未必会下雨,夏夜的露水也绝不会变成霜,还必须在各种条件具备下才能成为事实。至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就更加复杂,更加多变。在阐明因果关系时,或者以因为果,或者倒果为因,或者是因果轮回,陷于循环论中而不自觉。如有人以李后主李煜,沉溺于宫廷生活,嗜好填词,以致亡国;宋徽宗赵佶亦以耽玩书画诗词而亡国,该是李煜的后身。这不仅没有揭出他们所以亡国的原因,因果错乱,而且陷于迷信的轮回说,显然是错误的。 至于认为历史是天意的安排或上帝所主宰,以及认为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是在理性安排下的合理过程,这是彻底的唯心论。《韦·汤誓》记商汤伐桀时说:“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商汤自认为是秉承上帝之命讨伐夏桀的。以后中国历代皇帝皆自称天子,是奉天命来统治国家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成为后来中国皇帝发布诏令通常的开场白。不过,这种天命论以及超自然的理性主宰,根本不能说明历史。 人类社会历史是复杂而多变的,因而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也是包罗万象的。大家知道西方世界尊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的《历史》,首先描述西亚北非和希腊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然后才写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史。由于内容丰富多彩,被誉为小百科全书。而中国西汉时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的政治、军事史外,还写了关于天文、历法的《天官书》、《历书》,关于地理的《河渠书》,关于礼乐制度的《礼书》、《乐书》,关于经济的《平准书》、《货殖列传》,关于学术方面的《儒林传》,关于少数民族方面的《南越列传》、《东越列传》、《西南夷列传》、《匈奴列传》,关于邻国方面的《朝鲜列传》等等,内容十分丰富。总之,以纪传写列代君臣,以世家写世袭诸侯,书以载典章文物制度,表以明年代官爵,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书。后来所修列代纪传体史书,皆遵循《史记》,但断代为书而已。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史书内容,非常广博。有人说历史学是各门学科之母,在人类社会早期时,大概就是这样。正因为历史著作能从多方面来记载或反映过去的人类社会,因此,也就能多方面来提供借鉴,提供后人从中寻求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启发人们对现实的前进道路的思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