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20世纪《周易》研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现象是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由此而在传统《易》学研究领域之外开辟了一条研究新路,形成了《易》学第五大派别:古史学派。
    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得益于《易传》的启示,这种启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易传》将《周易》的著述背景确定在殷周之际。二是《序卦》从前后因果角度解释《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其中包含着作为历史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时间观念。但这并不是说从《易传》就已经开始了古史研究,因为《易传》阐释的重点不在史而在义理,它所强调的是圣人演《易》的博大精深,这与战国秦汉之际儒家神化五经的学术大趋势是一致的。《易传》中的这些文字启示后人以史证《易》或在《周易》中寻找历史故事,例如宋代杨万里《诚斋易传》、清代包世臣《周易人事疏证》、查彬《湘芗漫录》、易顺豫《易释》等都走的是以史证《易》的路子。清代学者章学诚甚至大胆地提出“六经皆史”的著名观点。
    本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认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对西汉以前的古史进行考辨,《周易》这部古籍也在他们辨伪的视野之内。他们考辨的重点是要推倒汉以后形成的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易》士翼的《易》学系统,重新考证《易经》和《易传》的作者及写作年代。他们认为:“必须把古书的本身问题弄明白,始可把这一部分的材料供古史的采用而无谬误,所以这是研究古史的初学工作。”(《古史辨》第三册《自序》)顾颉刚指出,《周易》中存在一些历史故事,诸如《大壮》《旅》卦中的王亥丧牛羊于易是指殷先祖王亥在有易被杀之事;《既济》《未济》卦的高宗伐鬼方是记述殷高宗讨伐西北少数民族;《泰》《归妹》卦中的帝乙归妹是帝乙嫁妹给周文王;《明夷》卦中的箕子之明夷是指箕子佯狂为奴之事,“箕子之明夷”译成白话,就是箕子的晦气;《晋》卦中的康侯用锡马蕃蔗是指卫康叔善于畜牧;等等。顾颉刚根据这些历史故事而推定《易经》不是周文王所作而是周初作品,作者为掌管卜筮的巫史之流。顾颉刚感到遗憾的是《易经》中没有尧舜禅让、汤武革命、封禅、观象制器的故事。(注: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载《古史辨》第三册,上海古籍1982年出版,第144页。)余永梁从风俗制度和史事两个方面对《周易》进行探讨,他认为《屯》《睽》卦反映了商周时期的掠婚风俗,《遁》《损》卦记述了古代臣妾奴隶制度,《损》《益》卦中“或益之十朋之龟”反映东周以前的货币制度。此外在卦爻辞中还可以找到周代郊祀礼、丧礼、聘礼、朝礼、宾礼以及宗法制的礼俗。关于《周易》中的史事,余永梁指出《泰》《归妹》卦中的“帝乙归妹”是指商王嫁女给周文王,《震》卦“震惊百里”记文王开国情形,《既济》卦中的“西邻”是指西周,“东邻”则指殷朝,以上均为卜官记文王之事。其他如《师》卦中的“大君”疑指周公,《蛊》卦中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疑指伯夷叔齐之事,《屯》卦“利建侯”系指周初封建诸侯。卦爻辞所纪史事皆在周初,最晚是《晋》卦中的康侯封,因此卦爻辞应该作于西周成王之时。(注:余永梁《〈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同上书,第143-170页。)这些研究还不能说是典型的《周易》古史研究,但它们发掘了《周易》中的一些历史故事,给《系辞》关于《周易》“当文王与纣王之事”提供了佐证,使《周易》和商周历史的关系更加贴切了。
    将《周易》视为一部古史,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沈竹礽和章太炎。沈竹礽《周易余说》根据《系辞》而对《履》、《家人》、《睽》三卦作了解释。他认为《履》卦中的“虎”是指殷纣王,“人”是指周文王自称。初九“素履往无咎”似指微子。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似指大隐士伯夷。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似指文王之事,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要推翻殷纣王是很容易的事,但周文王却有意装成眇之能视,跛之能履的体残者姿态,被殷纣王拘囚在羑里,就象即将被老虎吃掉一样,这是周文王忠心臣服于殷,希望殷纣王改过向善的盛德的体现。至于诉诸武力赶走殷纣王,是周文王不愿干的事。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似指箕子。九五“夫履,贞厉”似指比干谏殷纣王而被杀。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似指周文王从羑里脱险而归岐山。沈竹礽认为《家人》一卦似指周室。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文王臣属齐心协力积极营救,因此能够脱文王于困厄之中。与《家人》相对应的是《睽》卦,该卦似指殷纣王之事。殷纣王一味取悦妲己,惟妇言是听。初九爻似指殷纣王性格乖戾,所以称为“恶人”。九二爻似指妲己入宫之初。六三爻似指殷纣王缺乏人君应有的风度。九四爻孤立无援,似指殷纣王,其中的“元夫”似指周文王。六五爻似指殷纣王荒淫无道,上九爻似指殷纣王所作所为达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沈竹礽将殷周之际文王被拘羑里、比干剖心、箕子佯狂、伯夷归隐以及殷纣王嬖爱妲己这些历史故事一一落实到《履》《家人》《睽》卦爻辞之中,但沈氏不能坚定他的看法,多用“似指”疑词以表揣度。他所解释的仅限于三卦,尚有六十一卦无解,这表明他的《周易》古史研究只是片段性的感想,尚未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有,他对卦象以及卦象与卦爻辞之间的联系未作解释。尽管如此,沈氏的《周易》研究仍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因为他所遵循的是一条不同于前人的研究思路,开始将《周易》看作是一部古史。
    1903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无锡师范学校发表了《历史之重要》的专题讲演,讲演词刊发在《制言》第五十五期上。其中讲到《周易》中的古史吸收了《序卦》的相因、相反之说,并有采用从西方传入的进化论思想和文化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理论,将《周易》看作是一部从蒙昧时代到民本意识形成时期的社会进化发展史。章太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士,史学是他从事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他将资产阶级进化论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民族文化进化史观。因此,他将《周易》看作是社会进化史,是与他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总体认识彼此一致的,其目的是要弘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但他仅说到《否》卦为止,还有《否》卦以下五十二卦无解。可惜的是章太炎虽然提出了《周易》为社会史的观点,但后来他并未就上述观点形成专著,所以他的《周易》研究只是描绘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至于如何从卦象、卦爻辞以及彖辞、象辞等逐字逐句地予以疏解,这些工作章氏都没有做。还有,《周易》既然是一部社会史,那为什么不用《尚书》《春秋》的记事形式,而采用卦象、卦爻辞来述史,这些问题章氏都未作说明。据胡朴安《周易古史观·自序二》说,1931年章太炎为《周易易解》作序,自称遍治群经而独不敢言《易》。胡氏又引马夷初之说,章太炎以社会进化史说《易》,实受宋平子的影响。结合这些材料来看,章氏的《周易》古史研究虽然在规模上比沈竹礽有所扩大,而且对《周易》已经形成一个社会史的总认识,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说仍是残缺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