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中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界热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此以前的大学讲坛上,马克思主义者占很少数,而且是不合法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占领了史学阵地。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历史看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坚持以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坚持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把历史研究提高到科学的水平。新一代的历史学家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努力在历史学的各个领域,建立了各个分支学科,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史学队伍。历史学界在“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讨论了诸如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少数民族史问题、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问题,发表了各种不同意见,提高了思想认识,活跃了学术空气。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7年内,出现了一些有水平、有特色的历史著作,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本,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中国史稿》,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尚钺的《中国历史纲要》,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稿》,胡华的《中国革命史讲义》及其他通史、断代史、专门史著作。 17年间,中国历史学继承了上半个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统,并吸收了实证史学的成果,取得的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和弊端。主要是:按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严重地干扰了学术界,把学术问题当做政治问题进行批判,混淆了界限,挫伤了历史学家的积极性。“左”的倾向十分严重,教条主义、简单化、公式化盛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史学领域中表现为拔高历史上农民战争的地位,每个朝代都以农民战争打头。农民战争史几乎代替了整个的中国历史。不但帝王将相被打倒,连陶渊明、杜甫、苏轼这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也失去了光彩。到文化大革命中,甚至农民起义的领袖很多也被打倒。项羽出身贵族,自应在被贬之列。刘邦、朱元璋后来背离农民,蜕化为地主阶级,李密投降了唐朝,宋江受招安,李秀成成了叛徒,都受到了批判。历史人物大多被否定,中国历史上一片黑暗,历史内容贫乏干枯,文化遗产被无情践踏,表现了可悲而荒唐的历史虚无主义,令人浩叹,发人深思。 文化大革命即是从历史学界打开缺口的,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拉开了十年浩劫的序幕。此后,历史被践踏,被滥用,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影射史学流行,全民批林批孔,学习儒法斗争,批水浒、批宋江,历史学成为阴谋家篡党夺权的工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玷污了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声誉。 这里,不能不提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是20世纪历史学汲取的重要教训之一。历史与现实是联系的,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历史学从根本上说要服务于现实。历史学如果不食人间烟火,对现实不发生任何作用就失去生命力而将萎缩消亡。历史学的基本功能是揭示历史规律,提供历史经验,启发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知识都是历史的,都是对过去经历的经验总结。“鉴古而知今”,人类总是从过去了解今天,进而开拓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也就失去了今天和未来。但是,为现实服务,必须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必须尊重历史学自身的科学性。只有实事求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真相,才能昭示真理,给人们以真知和新知,推动人类的进步。任何以现实需要为借口,随意剪裁历史都是不能允许的,都是对历史的歪曲和篡改。历史学要保持相对独立精神,不能变成政治的侍婢。 中国历史学经历了十年浩劫,从一片文化废墟中走出来,经过拨乱反正,迅速地恢复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大学的历史教育重新恢复,走上正轨,培养了大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师范生,新一代的史学工作者大批成长。文化大革命压抑下的积极力量,一旦被解放,喷薄而出,势如春潮奔放,形成生动、活泼、繁荣的局面,教条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研究禁区被冲破,外国史学理论大量引进,各种学术意见,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各种观点和体裁的史书络绎出版。改革开放20年来,累计出版的史学著作、回忆录、地方史、资料集有2万多种,各类史学文章不下20万篇(注:据《中国历史学年鉴》历史记载。),研究工作得到长足的进展。 近20年,中国历史学处在一个新的反思和探索时期。一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接受了深刻教训,人们在反思20世纪中国历史学经历的曲折道路,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何以历史学一度被四人帮作为篡党夺权的工具?人们经历了前一段的灾难,才会有后来的清醒。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将近30年间,由于国际国内的政治环境,中国史学界与国际史学界几乎隔绝,不了解国际历史学的动态和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解放,认识活跃,对于外国的各种学术流派,诸如德国和英国的文化形态史学、法国的年鉴史学、美国的边疆史学,以及近代化史学、计量史学、社会史学、心理史学、比较史学都感到很新鲜。外国史学在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有不少可资借鉴的地方,许多史学家翻译介绍国外的史学流派和动态,试图探索中国历史学发展的路径。三是中国面临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很大冲击。历史学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激发新的活力,保持发展的势头?尤其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巨大的变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受到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已经过时?今后还要不要坚持?怎样坚持?这些重大问题,摆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学家的面前。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即将走完百年路程,跨进21世纪。在新的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沿着邓小平理论指引的道路更快前进,国民经济将走上一个新台阶。从小康社会向着富裕社会迈进,更加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在近现代又经历了漫长、崎岖而独特的道路,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历史科学作为社会的记录,是先辈们实践经验、成就和创造性文明的贮存库,人类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独立地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和独特地走向社会主义的经验将能极大地丰富世界历史文明的宝藏。在新世纪会有许多重大的历史课题和文化工程被提上日程,如编写大型的中国通史、大型清史、大型中华民国史、大型中共党史、大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并加强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和各种专门史的研究。社会将更加关注历史学的发展,会有巨大的人力、财力投入,会涌现大批历史学家,会有许多精品佳作问世,将从历史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符合群众需要的精神产品,中国历史学将迎来阳光灿烂的新世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