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对整个中国学术界而言,敦煌学的兴起和繁盛无疑是一意义重大的事件。从最初的翻印域外所藏敦煌卷子,到对敦煌文献作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从“敦煌学在国外”到敦煌学在中国,其间的沧桑变化和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为此付出的心血,都值得我们回顾与感激。回顾敦煌学所走过的历程,其发展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大体为20世纪初的两个十年;发展阶段,为三四十年代;深入阶段,为五六十年代;繁盛阶段,从80年代初期一直至世纪末。 一、萌芽阶段 本阶段始于20世纪初年。此时,敦煌学还处于萌芽期,其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还未见端倪,学者的工作以对个别卷子的影写、考校为主,这时虽然还停留在文本的整理与个案研究上,但对未来敦煌研究的方向和途径已经有所确定,特别是此时主要的研究者都是学贯中西、识见非凡的大家,如王国维、罗振玉、陈寅恪、刘复等,其工作为敦煌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般认为是在1900年5月,在藏经洞差不多封闭九百年后,道士王圆籙无意中发现了敦煌遗书的秘密。1905年至1915年的十年中,俄国的奥勃罗切夫、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等人,先后对其进行了掠夺。尽管在发现之初,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即关注之,并在《语石》(1909年初刊)中有所著录,但直到1909年伯希和携部分敦煌遗书至北京时,蒋斧、罗振玉等人才知道有敦煌遗书的存在。在他们的呼吁和努力下,国人对敦煌遗书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才真正开始。在早期研究敦煌遗书的学者中,罗振玉的地位最为突出。1908年8月他即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发见之原始》,记录敦煌遗书12种和书目31种,对个别遗书作简要说明,开始了对敦煌遗书的整理编目。此文也可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敦煌遗书的研究文章,揭开了中国敦煌研究的序幕。1909年他又与蒋斧编刊《敦煌石室遗书》,搜集敦煌遗书11种,大部分为地理、宗教文献,其中如《摩尼经残卷》、《景教三威蒙度赞》,其发表推动了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展开。此后又刊行《鸣沙石室佚书》(1913年)、《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年)、《敦煌零拾》(1924年)等,前后辑录敦煌遗书70余种。特别是后二书,前者辑录四部文献30种,对传统四部书的校刊具有重要意义,开后来敦煌遗书分类编纂的先河。后者收录文学作品13种,是敦煌学史上首部专收文学类作品的文章。罗氏为敦煌文献作了60余篇序跋,比勘写本与传本,考定其来源、流传、时代、版式,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与其风格相似还有刘师培。刘氏1910年于《国粹学报》第7卷发表《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19篇,对敦煌遗书中的四部书写本作比勘说明,所言多精审处,是早期敦煌研究的重要著作。罗氏之外,本期也多有敦煌遗书的编刊。罗福葆1924年《沙州文录补》,收敦煌遗书55种,主要为社会经济类文书,为研究唐宋社会经济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扩大了辑佚范围和研究领域。刘复《敦煌缀琐》(1925年)一书,辑录巴黎图书馆藏伯希和掠去的敦煌遗书104件,分小说、艺术、宗教等17类,所收文献已逸出四部范围,数量与类别上超过了同类著作,是本期辑录工作的一次总结,为开辟研究新领域打下基础,开从国外抄录、翻拍敦煌遗书的先河。 与罗、刘二人相比,王国维、陈寅恪等的敦煌研究更具学术价值。王国维研究的范围主要还是四部书,其研究不拘于考据,综合利用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文史结合,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如《唐写本韦庄秦妇吟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1920年发表的《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简单而精要地评介了十余种俗文学作品,如韦庄《秦妇吟》、《季布歌》。这是第一篇对敦煌文学作系统介绍、评说的论文,也是敦煌学史上第一篇研究敦煌文学的专作。陈寅恪善于利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对涉及多个学科的一些悬而未决或被忽略的重大问题,作开拓性研究。《有相夫人生天因缘曲跋》中,探究罗振玉藏敦煌写本佛曲三种的第三种的本源为《杂宝藏经》中伏陀羡王缘有相夫人生天事,推断佛曲为近世弹词之源。他的《敦煌本唐梵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跋》、《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等,也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总结出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其敦煌研究开拓了对敦煌遗书中的佛经、道经的研究工作,从文化史角度出发与多门学科联系,具有示范性,推动了敦煌研究的全面展开。 本期敦煌文学研究渐见规模。向达《论唐代佛曲》(1929年)一文,纠正了把变文和佛曲混同的谬误,作了辨名和考订。郑振铎1929年发表《词的启源》、《敦煌的俗文学》,前文以敦煌曲子为据,辩驳了“词为诗之余”的传统说法。后文肯定了敦煌文献在古代文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俗文”(讲经文)与“变文”的区别,及其对后世的宝卷、小说的影响。两文最早从文学史角度研究敦煌文献,确立了变文的概念。其开创性和系统性对学界启发甚大,某些结论一直影响了敦煌文学,特别是变文研究的发展。胡适《白话文学史》(1928年)也从文学史角度对敦煌俗文学作了论述,首次考订了四个残卷的王梵志诗,对敦煌俗文学研究的全面展开意义重大。在敦煌史地方面,重要论著如罗振玉《瓜沙曹氏年表》(1915年)、《补唐书张议潮传》(1913年-1926年)。前文对曹议金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时间、统治范围、卒嗣世次作论述。后文则详细论述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恢复河西、归顺中原的经过与传承世系,填补了史籍空白,对晚唐五代社会历史和西北史地研究意义重大。王国维的《曹夫人绘观音菩萨像跋》、《于阗公主供养地藏菩萨》两文也对归义军史作了探讨。本期也对敦煌文献中的宗教文献作了研究。蒋斧就P.3884作《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略》,对摩尼教在中国的流行情况作了探讨。这些论作在宗教研究中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填补了空白。在法制文献、地理文献、社会经济文献方面,研究工作也已开始,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以罗振玉、王国维等为代表的国学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