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中国百年敦煌学述论(5)

本时期在敦煌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研究方面趋于成熟。前者涉及的对象更为全面细致。在中古社会经济方面,均田制上,有唐耕耦《西魏敦煌计帐文书以及若干有关问题》(1980年)、赵云旗《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土地买卖的管理机制》(1998年)等文。薛英群《略谈敦煌地志中的公廨本钱》(1980年)、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物价》(1997年)等文,对当时的财政状况作了描述。民俗研究逐渐兴起,确立了敦煌民俗学。这方面出版了专收社邑文书的《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宁可、郝春文等编校,1996年),其论文如郭锋《敦煌的社邑及其活动》(1983年)、郝春文《隋唐五代宋初私社与寺院的关系》(1991年)等,对社邑文化作了深入揭示。与此同时,高国藩《敦煌民俗学简论》(1983年)一文则初步构建了敦煌民俗学的结构,为敦煌民俗学的确立开了先河。之后其《敦煌民俗学》(1989年)、《敦煌俗文化学》(1999年)等专著,对敦煌民俗作全面细致的探讨,直接推动了学科发展。其他学者如周一良、赵和平、谭蝉雪、谢生保等,共同促进了敦煌民俗学的兴盛。对敦煌宗教文化,主要是佛教文化的研究,本期也极为突出。姜伯勤1980年《敦煌寺院文书中的“梁户”性质》一文,对寺院中的梁户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1987年《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一书,对寺户制度作了系统研究。1996年《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一书,深入展现了敦煌的宗教面貌。1991年方广昌出版《佛教大藏经史(8-10世纪)》,利用敦煌卷子,揭示8至10世纪间佛经的传布和结集情况。宁强《敦煌佛教艺术》(1992年)一书,则全面展示敦煌的佛教艺术。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1998年)一书,首次系统揭示了当时敦煌僧尼社会生活全貌。对敦煌卷子中的宗教文献此时也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在发表大量有关论文的同时,出版了不少专著,如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注研究》(1989年),徐自强、李富华等主编的《敦煌大藏经》也开始陆续出版。这些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敦煌卷子中其它宗教的文献作研究也已进行,如1987年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一书,利用敦煌资料对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作了深入的探讨。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1991年)一书,对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作详细校释,探讨了时代及相关问题。
    文学方面,本期研究的范围更为广泛,角度更加多样,成果丰硕。一方面对作品进一步整理刊布。变文上,除大量校勘性质的论文外,出现了不少补正《敦煌变文集》的著作。如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1983年-1984年),周绍良、白化文、李鼎霞主编《敦煌变文集补编》(1989年)。对变文为主的敦煌讲唱文学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校注工作,如项楚《敦煌变文校注》(1990年)校注精审,解决了不少疑难。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1997年)总结了历来变文校读上的研究成果,可谓本世纪变文整理上的集大成之作。变文以外作品的整理也大量开展。敦煌歌辞上,台湾有潘重规稽考众本,编成《敦煌云谣集新书》(1977年)。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1987年),对敦煌歌辞按类编排,共录1241首,考证了每首歌辞的调名、题目、年代,揭示了敦煌歌辞的全貌。张锡厚1983年出版《王梵志诗校辑》,首次编成较完整的王梵志诗集。项楚《王梵志诗校注》(1991年)一书,辨伪存真,是辑录王诗最多、注解最精的著作。其它样式的作品也有编集出版,如姜伯勤、项楚、荣新江《敦煌邈真赞校注并研究》(1994年)、张锡厚《敦煌赋汇》(1996年)等。他们和周绍良主编的《敦煌文学作品选》(1986年)、郭在贻等的《敦煌变文集校议》(1990年),都是本期重要的著作。对敦煌文学的研究工作空前繁盛,做到了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总体的结合。张锡厚《敦煌文学》(1980年)一书较早对敦煌文学作全面探讨,总结了70年来敦煌文学的研究成果。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此类著作多有出现,如台湾学者林聪明《敦煌俗文学研究》(1984年)、颜廷亮主编《敦煌文学概论》(1993年)。局部研究本期也更为深入。在以变文为主的敦煌讲唱文学上,本期一开始对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渊源,也作了大量的探讨。在对具体作品作研究的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专著。如李骞《敦煌变文话本研究》(1986年)、张鸿勋《敦煌话本词文俗赋导论》、曲金良《敦煌佛教文学研究》(1995年)等。诗歌方面,重要著作如台湾朱凤玉的《王梵志诗研究》(1986年)、项楚《敦煌诗歌导论》(1993年)。研究著作的汇编也多有之,如周绍良、白化文《敦煌变文论文录》(1982年)、张锡厚《王梵志研究汇录》(1990年)、陈人之、颜廷亮《云谣集研究汇录》(1998年)等。这些著作既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又为研究深入提供了条件。
    在语言文字方面,研究队伍上不断扩大,方法上不断完备,研究深度和广度都获得了进一步拓展。音韵上,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成》(1983年)、姜亮夫《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1990年),两书对敦煌卷子中的有关韵书作了辑考。周大璞《敦煌变文用韵考》(1979年)、张金泉《敦煌曲子词用韵考》(1981年)两文,分别对变文、曲子词的用韵情况作了说明。文字上,蒋礼鸿主编《敦煌文献语言词典》(1994年),对敦煌语词作了大量的阐释。郭在贻在《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1992年)、《郭在贻敦煌学论集》(1993年)两书中,汇集了大量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项楚则以前及二书和《敦煌文学论丛》(1991年)三书,奠定了自己此方面的地位。季羡林1993年《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一书,对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吐火罗语文献作研究,开创了新领域。
    本期也注意对敦煌学作整体研究和面向社会的推介工作。姜亮夫《敦煌学概论》(1985年)、荣新江《话说敦煌》(1991年)、刘进宝《敦煌学述论》(1991年)、胡戟、傅玫《敦煌史话》(1995年)等著作,都深入浅出地对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敦煌学的内容和意义作了论述,推动了敦煌学本身的发展,也扩大了其社会影响。1991年陆庆夫等刊行《中外著名敦煌学家评传》,对本领域重要学者的成就和特点作评述。林家平等主编《中国敦煌学史》(1992年)一书,对本世纪初至80年代初中国敦煌学的发展和成就作了展示。1998年,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出版,选收敦煌艺术、敦煌遗书、敦煌学研究等方面60多个门类,6925条词条,241万字,对敦煌学内容和历史作了集中反映,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可谓世纪末敦煌学领域的总结之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