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关于历史的主体与客体问题 有同志认为,回顾解放后前二十多年的史学,比较强调历史的客体,而忽视主体,最近十几年的史学在正确地纠正忽视史学主体的倾向时,又出现过分强调史学主体的倾向。有的夸大史学主体的作用,提出所谓“二重客体”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从历史本体论而言,历史的客体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从历史认识论而言,历史学主体重构的历史,也是那个历史客体的反映,并非另外一个什么客体。如果历史学家头脑中的客体接近或大体符合历史客体,就说它是真实的,如果不符合就是虚假的,这都要以那个真实的客体为标准。如果承认有两个客体,就有走上二元论或主观唯心论的危险与可能。 另一种观点认为,上述对“二重客体”论的批评的总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在当前提出研究“二重客体”也是有意义的,“二重客体”说发展下去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走向唯心论,另一种可能走向唯物论。有的同志补充说,强调史学主体或史学客体,反映了新史学与旧史学的界限。传统史学往往强调历史客体,提倡面向历史的过去,如实地反映客体。新史学强调历史认识,强调主体,强调历史认识的时代意义,这种思路是好的,但有时夸大主体的作用,就有滑向唯心论的危险。 八、反思与展望 与会的同志普遍认为,近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成绩是主要的。首先是史学理论开始建设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对这个学科的对象,任务、体系、范畴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出版了十多种教材、论著、论文集。其次是史学理论的发展成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以《史学理论》刊物产生的影响为甚。三是培养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学术群体,并在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清除“左”倾影响、拨乱反正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具体的研究实践相疏远,在某些时期缺乏扎实、严实的学风,空谈新概念以构筑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史学界,还存在着不重视理论研究的问题。不少史学家都愿意从事具体研究而不愿搞理论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尚未扩大到整个史学研究领域中去,总的还存在轻视史学理论的现象。当然,这种轻视是有原因的,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目前的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史学对史学理论不认同,理论思维薄弱,中国史学家对史学理论的研究还带有自在的性质,缺乏自为意识和自觉的理性精神,且中国史学受乾嘉史学思维方式影响太深,理论思维不发达,此外,对史学理论有看法,还与近些年来有人不愿做史学理论的具体研究,而搞大柜架大体系有关,大话说得令人生畏,论证不够严密。要打破史学理论不受重视的僵局,还需一些人自甘寂寞,多做扎实的研究工作,一代一代的做下去,就会把史学理论搞上去。 与会者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史学理论的研究展开了讨论,比较一致地认为,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新时期史学能否跃上时代潮流的主要问题,而且迫在眉睫,令人关注。要在以后开展史学理论的研究中,继续正本清源,在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上下功夫;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史学评论和比较史学研究,并把当代史学理论研究与中国古典史学理论相结合。大家相信,在总结以往史学理论研究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刻苦钻研,扎扎实实,一定能够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