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学派 在西方学术界,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他们的共同点是把整个世界而不是把单个国家作为研究单位,其中成绩卓著的是沃勒斯坦,他的代表作是《现代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文版序言中指出,该书讲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现代世界体系的起源与历史发展。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历史体系,16世纪开始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世界性经济体系”,后来扩展到把世界其他一些地带也纳入其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从地域上已扩展到整个世界。”(注:沃勒斯坦,1998,第6页。)沃勒斯坦主要是从交换关系来研究,认为外部力量起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资本主义不是在单个国家孤立地出现的,而是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体系出现的,它由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自成网络,不同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同的经济角色。三种不同的经济角色是由不同的劳动分工决定的。三种角色缺一不可,不断变化是这个体系的根本特征。建立现代世界体系具有决定意义的三个因素是在地理规模上的扩张、劳动力管理方法的发展变化、某些地区强大的国家机器的建立。“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发展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由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72,第51页。)人们承认《现代世界体系》是一部不能忽视的名著,提出了一系列宏阔而锐敏的独特观点,但对于将民族或国家作为研究单位的方法也不能偏废。 近年来西方兴起的环境史学也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环境史学把气候、人口疾病、食物、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起来研究。传统史学只关注与人有关的活动,认为自然环境是一成不变的,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巨大的舞台。环境史学家提出,事实并非如此,自然环境始终在不断变化,人和自然是相互作用的。早期的人类是环境的囚徒,人类的大部分历史是由环境决定的。(注:Worster,1988,p.4.)环境史学无所不包,没有一个历史学家可以精通这一学科的所有方面。它把我们的视野提升到另一个层次--超越了商业、阶级、人口分析。它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全球性的。 这一学派虽然对历史研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对生动活泼的人类历史往往语焉不详,给人以遗珠之憾。因此,有人认为沃勒斯坦的理论与其说解释了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还不如说它成功地说明了现代早期资本主义是如何跨越时空发挥作用的。 原工业化学派 多布曾经提出,在15-16世纪封建生产方式开始解体和18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这两个时期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时期(注:Dobb,1946,pp.18-19.),这就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以交换为目的、为市场生产的农村工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由此在学术界出现了原工业化理论,把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的农村工业发展称为原工业化,强调它是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注:Mendels,1972.)或“工厂制度之前的工业化”(注:Tilly R.and Tilly C.,1971.)。随后,更为完整的原工业化理论把原工业化理论变成欧洲从中世纪到19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模式:原工业化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可以界定为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口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为跨地区、跨国界的市场大量生产工业品的发展模式。从长期来看,它是属于欧洲从封建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变革。(注:Kriedte et al.,1981,p.6.)现在看来,原工业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工业化有三个特征:它是为本地区之外的销售和出口市场生产;它最有意义的方面是为农村提供了就业;原工业化与地区性商业化农业共生。原工业化打破了传统人口调节机制,导致人口增长和土地边缘化。它创造的利润成为工厂工业化的资本,并为工业化提供了技能和经验,引发了农业的商品化,这使得随后城市化和工厂工业化可能出现。(注:Mendels,1982,pp.77-80.)原工业化的概念已经演变成一种不同理论的集合,原工业化理论几乎涉及到前工业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对历史作出了整体概括和抽象,并提升到理论认知的高度。 原工业化理论不只是揭示过去的事实,(注:Clarskson,1985,pp.10-11.)而是对熟悉的事实重新进行解释的一种历史研究。原工业化理论关注传统社会的改造,关注乡村的社会经济变动。原工业化概念的提出首先逾越了经济史、社会史各个领域中已经存在的障碍,它将工业史和农业史融为一体,突破了经济史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樊篱。原工业化理论假设的跨学科本质使它具有坚实的基础。原工业化理论在广阔的背景下对同一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各种社会间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比较。这一理论的推出是历史研究的“旧事新解”。 也有不少学者对原工业化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没有普遍的意义,例如蒙斯顿和斯奈尔指出:“原工业化只是一种特例,充其量只限于西北欧的某些地区,否则就难以解释中欧和东欧为什么迟缓进入工业化过程的事实。”(注:Houston et al.,1984.)科尔曼撰文“原工业化: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对原工业化提出质疑,认为原工业化并不必定引发工厂工业化,往往以工业化的解体和农业化再现而告终。即使在原工业化学派内部,对有些重大问题也争执不下。围绕原工业化的理论和事实仍在展开国际性的学术争论,争论正是学术的魅力所在,广泛的学术争论会使这一理论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