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学派 20世纪,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后来的“经济增长热”,它们对经济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导致新经济史学的产生,产权学派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诺思被称为“新经济史”研究的先驱。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忽略了制度方面的因素,将制度视为已知的、既定的因素,或将制度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实际上,制度是一个变量。诺思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注:North et al.,1973,p.1.)当然,有效率的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活动形成一种激励效应,根据对交易费用大小的权衡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他们把技术革新、规模经济、教育和资本积累本身看作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就是他们提出的考察和理解西方世界兴起的宏观分析框架。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他们还利用上述理论对几个西欧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渐臻佳境,透析了其产权理论的三块基石:描述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界定和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作出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 布伦纳提出的所有权观点和诺思等的理论异曲同工,认为正是古典的地主--租地资本家--工资劳动结构的出现,使英国农业生产之转变成为可能,而这又是英国独特的全面经济发展之成功的关键。但英国农民未能确保财产权,使得土地集中,租地农场主才有可能出现。有人指出了两者的差别,布伦纳研究的是农民的所有权,而诺思等研究的是封建领主的所有权。布伦纳的所有权来自于农民的阶级斗争,而诺思的所有权则要有政府的规定与实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财产的魔法把砂子变成了黄金,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个人的财产权利,这使人可以更安全地从事经济活动。社会是如何从封建制度以及产权系统的漫长孕育过程中脱胎出来,这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 产权学派对经济史进行了重新研究,证明了稳定的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产权学派改变了经济史学本身的历史,经济史学真正开始运用经济理论去研究历史,理论与历史重新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系统研究财产权的内涵,并始终如一地运用到历史问题中,这将在很大程度打破现在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新古典主义之间存在的人为障碍。”(注:Dahlman,1980,p.222.)有人评价产权学派“缺乏一种历史感;它把鼓励人的积极性看作现代产权制度最重要的标志,却离开人的发展谈产权制度的形成,因而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地揭示一种制度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原因,同样也不能说明这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即使从单纯的学术观点讲,这也是该学派的一大败笔”。(注:侯建新,1991,第22页。) 以上各派的研究都为16至18世纪的研究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成为人类知识领域的重要成果,是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石。 但是,前人的研究虽然精深,却并不是无懈可击,他们一般只重点研究丰富历史生活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些方面,从中我们见到的只是树木,却难见森林。不同的人的研究是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出现差异,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 历史学家需要同时涉及一个复杂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出一个动态的社会。任何领域都只是为研究方便而人为切割出来的,并非该领域就真的与领域之外的事没有联系。“独尊一家,排斥百家”是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有些人常常囿于成见,缺乏远见,完全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而对全面的情况却弃之不顾,见树不见林。看来,学者们需要在自己熟悉领域的基础上兼及其他领域,进而描画出人类历史丰富多采的画卷。 【参考文献】 1.桑巴特,1980,《现代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 2.韦伯,1996,《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贝尔,198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布罗代尔,1996,《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杜比,乔治,1994,“法国历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载《史学理论研究》,第1期。 6.皮朗,1986,《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7.马克尧主编,1997,《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2,人民出版社。 9.张云鹤,1980,“西方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新讨论”,载《世界历史》,第6期。 10.马克尧,1994,“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检讨”,载《历史研究》,第1期。 11.沈汉、王建娥,1993,《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