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章学诚的朴素辩证历史观(4)

三、关于史籍演变“奇”“腐”互化的辩证历史发展观
    章学诚考察了中国古代史籍文化的演进,揭示出各种体裁史书的内部体例结构和外部 体裁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扬弃和互补的关系,形成了史籍发展“神奇”和“臭腐” 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观念。
    (一)章学诚考察中国古代史籍的演变,并非静态地评价各种史书体裁义例的优劣,而 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辩证地揭示出它们的衍化轨迹,历史地看待其学术价值。他在 评骘史籍的实践中认识到:“神奇可化臭腐,臭腐可化神奇。知此义者,可以不执一成 之说矣。”所谓“神奇”和“臭腐”,就是“有所得者即神奇,无所得者即臭腐”[2]( 《说林》),亦即史籍能否通过继承和扬弃而发展。这是章学诚关于史籍发展辩证思想 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和唐代史家刘知几评论史籍的不同特点和旨趣。
    中国古代编纂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册府元龟》等类书,仅仅是分类辑 入各种书籍,对史籍发展一般来说没有促进作用。这些类书在世人看来自然属于“臭腐 ”之列,然而其中却保存了大量后世失传的文献,今人可以借此征求逸书,窥见前人的 学术风貌,作为当代发展学术的基础和借鉴。章学诚说:“所谓好古者,非谓古之必胜 乎今也。正以今不殊古,而于因革异同求其折衷也。古之糟粕,可以为今之精华,非贵 糟粕而直以为精华也,因糟粕之存,而可以想见精华之所出也;古之疵病,可以为后世 之典型,非取疵病而直以之为典型也,因疵病之存,而可以想见典型之所在也。”[2]( 《说林》)中国古代辑逸学很发达,成就相当大,其“神奇”价值就在于此。
    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表彰世族,然而该表只列宰相,有的宰相出 身微贱,无门阀可表;有些世家大族虽然门第显赫,却又没出宰相。特别是邓州韩氏, 既无宰相,又不是世族,只因欧阳修心仪韩愈,便把他载入《世系表》,实为自乱其例 。从史籍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体例驳杂、内容芜滥的史表远远够不上“神奇”之作; 但是,后人考证唐代历史,或者借助《世系表》印证传世的金石碑版,不仅不嫌其载人 驳杂冗滥,反而惟恐收人物不多。又如北宋陈彭年等人依据《切韵》纂修《广韵》,只 有《姓氏》门中名物制度注释精详,其余门类非常简略。这种修书义例当然很不可取, 以致其书缺乏“神奇”效果。但因其注释中所引之书大多失传,后世考证前代姓氏,反 而从中获益匪浅。所以章学诚说:“古人著述,有于义例未善,而流传后世转得其用者 。”[2](《丙辰札记》)以上两书堪称“臭腐”,后世却发挥了“神奇”效用,颇多裨 益。
    《史记》、《汉书》等纪传体裁史籍中包举记言、记事,叙事中夹杂着大量的诏议、 奏疏,“方述一事,得其纪纲,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阅之者有所懵然”[3]( 《载言》),给读者阅读造成很大麻烦。唐代刘知几主张把纪、传中的诏令、奏议抽出 ,按类区分,单独创立一种体例,称之为《制册章表书》。这种设想虽好,但因不便割 裂史籍中记言和记事的有机结合,后代正史并未采纳。宋代叶隆礼的《契丹国志》和宇 文懋昭的《大金国志》,则采用了这种撰史义例。前者把后晋石敬瑭降契丹表,后者把 金朝封楚王张邦昌、齐王刘豫的册文以及南北往来盟书,别自编录成篇,不入正文叙事 之中。章学诚认为,这两书史料价值并不高,制册章表单独成篇,也不过是作者随手编 录,未必具有自觉的史学意识,并不能视同创造。但是,他们的做法恰好实践了刘知几 的主张,弥补了正史体例之不足。章学诚指出:“诸家杂纂,不局于纪传成规,而因事 立例,时有得于法外之意,可以补马、班义例之不及者。”[2](《乙卯札记》)这些本 属“臭腐”之书,没有固定体例束缚,根据实际情况发凡起例,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 神奇”效果。
    (二)章学诚从史籍发展历史的角度总结了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种主要史书 体裁继承与创新的相互关系,揭示出中国古代史籍发展变更变的内在法则,形成了关于 中国古代史书体裁辩证发展的历史观。他说:“《尚书》圆而神,其于史也,可谓夭之 至矣。非其人不行,故折入左氏,而又合流于马、班。盖自刘知几以还,莫不以谓《书 》教中绝,史官不得衍其绪矣。又自《隋·经籍志》著录,以纪传为正史,编年为古史 ,历代依之,遂分正附,莫不甲纪传而乙编年。则马、班之史,以支子而嗣《春秋》, 荀悦、袁宏且以左氏大宗,而降为旁庶矣。司马《通鉴》病纪传之分,而合之以编年。 袁枢《纪事本末》又病《通鉴》之合,而分之以事类。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 为常格,非深知古今大体,天下经纶,不能网罗隐括,无遗无滥,文省于纪传,事豁于 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真《尚书》之遗也。在袁氏初无其意,且其学亦未足与 此,书亦不尽合于所称。故历代著录诸家,次其书于杂史,自属纂录之家,便观览耳。 但即其成法沉思冥索,加以神明变化,则古史之原,隐然可见。书有作者甚浅,而观者 甚深,此类是也。故曰神奇化臭腐,而臭腐复化为神奇,本一理耳。”[2](《书教下》 )尽管章学诚不恰当地拔高了《尚书》的地位,贬低了袁枢的成就[4];而且只把史书体 裁之间的发展与创新表述为形式上的回归和循环运动,限制了其理论的价值,但他提出 的“神奇化臭腐,而臭腐复化为神奇”的见解,初步揭示出中国古代史籍文化发展史上 的某些法则。诚如瞿林东所说:这个法则“触及到了中国史书体裁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些 规律,即所谓合之则分,分之复合,而在分合过程中走着一条肯定--否定--否定之 否定的发展路线。”[5](P106-107)章学诚的认识,给我们进一步总结中国古代史籍发 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今天看来,中国古代史书体裁每一次创新,都能使历史记 载更好地反映出社会历史面貌,解决史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史籍文化的发展。史籍文 化的演变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