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综述


    民族地区旅游越来越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逐渐成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增长点。有关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给传统的民族研究领域增添了新意。《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5期和第6期分别刊登了《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新探》(邓小海等著)、《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青藏社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张海云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罗来明著)、《产业链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雷新玉著)等论文。这些学术成果从不同视角分析探索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对深化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和具体举措。
    一.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所言,民族地区受到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发展问题成为民族地区面临的根本问题,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文化独具特色。为开发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提升当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树立当地人民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新探》一文中也指出,贵州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青藏社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也指出,合理开发好当地的地热温泉资源,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困境
    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宣传力度不足、缺乏资源保护、民族旅游特色产品有待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青藏社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贵德热水沟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适合开展旅游业,但是由于存在宣传不到位、环境缺乏有效治理,服务设施简陋等问题,缺乏后续发展动力,也没有呈现明显的经济效益。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也指出宣传力度不足成为困扰本地区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根本因素,同时“先开发、后保护”的传统开发模式也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旅游资源开发面临困境。《产业链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一文则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东部发达地区旅游开发的差距,认为主要是由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协调导致。同时与旅游相关的产品开发、娱乐设施建设都有待加强,从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三.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针对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中指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包括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民族旅游宣传力度、在开发的同时注意资源保护以及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产业链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一文则提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民族特色,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发展经验,具体来讲政府要制定合理规划,积极参与组织领导,针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存在的购物和娱乐的短板,民族地区相关产业部门要积极发展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培养旅游产业的“领头羊”。同时要将民族文化元素植入民族旅游文化中,提升民族旅游的文化内涵。《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青藏社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一文也提出青海省应制定并实施有关旅游发展建设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推进温泉旅游景区依法治区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温泉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的长足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新探》提出应大力推进民族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民族旅游产业与特色城镇化建设、特色农业综合协调发展,形成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扶贫等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目标。
    总体而言,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局面,不断出现各种建设性的思路和理论,必将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