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

思想理论创新对于国家兴盛具有重大的先导意义
    思想理论创新虽然不像科技创新那样具体,那样显而易见,但释放出来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对于国家的兴盛往往起着先导性的作用。例如,在西方历史上,文艺复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兴起,后来逐渐传播到尼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新文化运动,它萌发于14世纪,在16世纪前半期达于顶峰。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来世转到现世,从以神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力量,宣扬人就是尘世的上帝。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代表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最初发展阶段,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以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例,足以看出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在很长的时间内,各国共产党人都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的阶段。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就过早地宣布:“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恢复时期以后,苏联在1952年又宣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已处于“从社会主义不断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但这种认识仍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还远远落在美国的后面。赫鲁晓夫上台后,在1959年召开的苏共21大上所做报告中,说苏联已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即全面开展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苏共22大又通过了一个新党纲,推出了在20年内苏联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计划。这种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观空想,后来当然是破灭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不再谈建成共产主义,而稍微降了调子,说什么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再次降调,以“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代替“发达社会主义速成论”。但这时的苏联根本不够发达社会主义的资格,所以“起点论”仍然是错误的。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有过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毛病。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这以前,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9页)1980年他说:“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313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关系重大。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最近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思想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极其深刻、丰富,我们应当认真学习。
    制度创新对于国家兴盛具有稳固性、根本性的意义
    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下举两例,予以说明。
    (一)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这种制度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创新。英国是“议会之母”。在13世纪的一百年间,英国宪法史上的两个重要基础--1215年的《大宪导》和议会都产生了。以后经过1640-166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二世的复辟,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才确立了议会的主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以后又经过1832年的议会改革以及几次议会改革,(1867、1884-1885),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便成熟了。今天,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已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流行制度。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这是就国体而言,就政体而言则有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共和制更为普遍),但也有它的优点。首先,在作为统治阶级内部有充分的民主,不使某一个政党、某一个集团占有压倒优势,个人更不能拥有独裁权力,这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毛泽东说:“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进的。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他们在那个时期开始搞起的。我们对资产阶级民主不能一笔抹杀,说他们的宪法在历史上没有地位”。(《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毛泽东还说过: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
    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度行为最久,最为稳健,英国保持强盛的时间也最长。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从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中间经过认识的不断深化,到1992年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经过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其兴盛时,都是富于创新精神,生气勃勃的,但当其走向衰落时,则丧失了进取精神,变得死气沉沉。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却落后了。这时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工等。英国资本家不愿放弃在煤炭、纺织等传统工业方面的利益,投资于新兴工业,而主要依靠对传统工业增加投资、扩大劳动力及产量的办法来促进经济增长,很少进行技术改革,因而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英国工厂主还满足于昔日“世界工厂”的地位,骄傲自大、不思进取。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1892年英文版导言中写到:“民族沙文主义的狂妄自大,即使在商业上,也是会坏事的。直到最近,普通的英国工厂主还以为,英国人不说本国话而说外国话,是有失尊严的,当他们看到外国的‘可怜虫’迁居英国,使他们免去向国外推销产品的麻烦时,还引以自傲。他们根本没有觉察,这些外国人,大部分是德国人,因此而控制了英国很大一部分对外贸易”;“后来,大约十年前,英国的工厂主才大吃一惊,便询问英国的大使和领事们:为什么他们再也不能保持自己的顾客。一致的答复是:(1)你们不学你们的顾客的语言,却要求他们说你们的语言;(2)你们不但不设法适应你们的顾客的需要、习惯和爱好,反而要他们迁就你们英国式的那一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3卷第714页)英国的例子足以说明,一个国家不论曾经多么强大,当其变得骄狂自大,丧失创新进取精神以后,便必然要走下坡路了。
    今天,我们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2000年6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总是处在矛盾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的事业在不断前进。我们的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勇于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绝不能墨守陈规,裹足不前。”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努力创新,那么各个人的创新就能汇聚成全民族的创新,由此释放出来的力量是巨大无比、无穷无尽的,足以保证我们在国际间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本文根据齐世荣教授于今年3月在华东师范大学所作的一次报告记录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