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张澍的西夏学成就(3)

三、《西夏天祐民安碑》的发现
    在金石学领域,张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金石学家,他不仅收集金石,还注意研究金石 ,他在金石学方面第一重大发现,就是发现了《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又称《重修感 通塔碑》或《西夏天祐民安碑》--简称《西夏碑》)。这通西夏碑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传统金石学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于西夏学研究、尤其是西夏文字学的研究,提 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在《养素堂文集》卷19《书西夏天祐民安碑后》一文中,张澍详细叙述了西夏碑的发现经过,并概述汉文碑文的大意。嘉庆九年(1804年),张澍与友人同游武威城内北隅清应寺(即西夏护国寺),该寺前身是前凉王张轨的宫殿,其曾孙张天锡在位时于此处修寺建塔。据传,所建之塔有许多神灵感应故事,故名感应塔。寺中有碑亭一座,碑身被砖砌封闭,寺僧说砖不可拆,否则将有风雹之灾。张澍说服僧人将砖拆开,发现一通高一丈多的石碑,碑额篆书“天祐民安之碑”六字(注:张澍所记碑额有误, 据存世的西夏碑看,其碑额篆书应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碑身阴、阳两 面所写文字字体不同:碑阳面所刻文字字体方正,与今楷书无异,却无一字可识,共28 行,每行65字;碑阴所刻文字为汉字,共26行,每行70字,碑文末尾落款立碑时间为“ 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天祐民安乃西夏崇宗乾顺的年号。张澍以其金石学家独具的慧眼,判定此碑阳面所刻文字为西夏国文字,他因此而成为清代最早判别西夏文字的学者。通过碑阴所刻汉字,我们可以了解立碑的缘起。原来护国寺中的感应佛塔常常显灵,西夏时期更多次显灵,天祐民安三年(1092年)武威地震,佛塔倾斜,西夏王正拟维修时,塔身竟然自行恢复原状。信奉佛教的西夏皇太后和崇宗乾顺皇帝特下诏重新修饰感应塔,天祐民安四年(1093年)六月动工,五年正月十五完工,遂立碑刻铭,以示纪念。
    碑阴所刻汉字碑文由三部分文字组成:第一部分为散体序文,第二部分为韵语铭文,第三部分是刻碑时间及相关人员名单。散体序文主要是记事,首先介绍凉州府护国寺感 应佛塔建塔的缘起,接着叙述与此塔有关的“瑞魔瑞象”显灵的故事,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序文还重点介绍了西夏时期对此塔进行重新装修的情况,文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重修感应塔时的盛况,对重新修饰后的佛塔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序文最后记述了修塔工程完工后皇帝的封赏和赦免罪犯的情况。整篇序文语言生动流畅,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对佛法和帝王的崇敬之情。碑文的第二部分为四言韵体铭文,主要是把散体序文中的话语浓缩成了平仄押韵的四字韵语,共64句,256字。铭文气势宏伟阔大,章法谨严清晰,词语雅正优美,风格凝重庄严,在西夏碑铭文中堪称上品之作。碑文第三部分介绍立碑时间和蕃汉文书丹者、石匠人员及修寺塔监理人员的名单,这部分内容一般不引人注意, 其实它对研究西夏姓氏、官制也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另外,从西夏语文学角度看,武威西夏碑采用西夏文和汉文两种文字来雕刻,碑阴阳两面内容相同,这样就可以利 用汉字来找出相对应的西夏字,这就使释读西夏文成为可能。在俄藏黑水城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未公布前,武威西夏碑可以说是释读西夏文的一把钥匙,清朝学者鹤龄就 是以此碑为参照,释读出了西夏文佛经《佛说妙法莲花经》的经名和卷数的。
    凉州府护国寺感应塔的发现,使张澍兴奋不已,他在《书西夏天祐民安碑后》一文中,不无自豪地宣称:“此碑自余发之,乃始见于天壤,金石家又增一种奇书矣! ”[2](655)在张澍编写的《凉州府志备考·艺文》卷8中,他全文过录了《西夏天祐民安碑》的汉文碑文。从1930年起,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如罗福成、史金波、陈炳应、西田龙雄等,纷纷对《西夏碑》进行研究,撰写了一批较有价值的论著。还有许多金石学著作如《金石续编》、《西陲石刻录》、《铁桥金石跋尾》、《八琼室金石补正》、《筠清馆金石记》、《语石》、《陇右金石录》等书,均著录了《西夏碑》的碑名或碑文。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西夏碑》被列入其中,此足以证明张澍发现西夏碑的重大意义(原碑现存于甘肃省武威市文化 馆)。
    综上所述,清人张澍在学术上多有建树。从治学上看,张澍很重视西北地方文献的汇 辑,如在其《二酉堂丛书》中,他就汇辑了皇甫规、张奂、周生烈、侯瑾、阴铿、李益 等汉唐间西北文人的残篇散句而成文集。另外他还重视西北地方史志文献的辑佚,如《 凉州记》、《三秦记》、《沙州记》等,对研究西北早期历史、地理、中西交通皆具参 考价值。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治学思路,他对曾长期在西部建立了政权的西夏王朝给予了认真的关注。方志中《西夏纪年》的编写,为研究地方历史的沿革提供了必需的史料 ;《西夏姓氏录》的编写,更为西夏姓氏研究辑录了宝贵的资料;而《西夏碑》的发现,不仅为传统金石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研究西夏文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今天,西夏学作为一门专学,正日益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其研究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在此总结清代学者张澍对西夏学研究作出的贡献,就是为了说明:一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要有几代人来付出努力,而像张澍这样的有开创之功的学者,他们的名字更值得让我们铭记。
    【参考文献】
    [1]周鹏飞,段宪文。凉州府志备考:序言[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2](清)张澍。养素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M].清道光十五年枣华书屋刊本(第 1506册)。
    [3]罗雪堂先生全集:第三编(第16册)[M].台湾文华出版公司,1968.
    [4]聂鸿音。戴锡章的《西夏纪凡例》(未刊稿)[J].宁夏社会科学,1990(1)。
    [5]罗雪堂先生全集:初编(第1册)[M].台湾文华出版公司,1968.
    [6]汤开建。《西夏姓氏录》订误[J].兰州大学学报,1982(4)。
    [7]李范文。西夏姓氏新录[A].宁夏文史:第7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