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昭]广西瑶族盘瓠神话田野调查引发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1:11:13 中国民俗学网 王宪昭 参加讨论
摘 要: 以广西瑶族盘瓠神话田野调查为基础,对瑶族支系广泛流传的“盘瓠”“盘王”“盘古”神话传承情况及其文化生态做出相应的梳理与思考,认为盘瓠作为特定的文化祖先名称在众多神话叙事中具有符号性功能,盘瓠身份的消解与变化体现出文献与民间口头叙事多样化共存的特征,瑶族地区神灵崇拜从单一到多元的现实则反映出多民族杂居地区民间信仰中的民族文化融合。 关键词:广西瑶族;盘瓠神话;盘古;盘王 作者简介:王宪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神话研究。 盘瓠神话是瑶族、苗族、畲族、黎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神话类型。2017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中国神话学重点学科课题组对广西瑶族神话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田野调查。此次田野调查以考察瑶族盘瓠神话为切入点,进而全面了解族源类神话在当今语境下的传承。课题组由吴晓东、王宪昭、毛巧晖、周翔和李斯颖一行五人构成,调研地点涉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灌阳县和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和道县。 一、从“盘瓠”“盘王”“盘古”名称之辨看神话始祖的符号特征 大量记史性神话中关于始祖名称表述不统一的现象,一直是学术界容易发生争议的问题。所谓“记史性神话”又可称为“历史性神话”,“这类神话与开天辟地、万物创生、人类起源等带有宏大叙事的神话不同,是以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原型,带有明显的历史史观的神话。”从三皇五帝的名分之辨,到关于神话人物的历史化与历史人物的神话化,以及神话探源研究中的疑古派与信史派之争,其中引发争论的关键之一就是观察这些神话人物的角度的不同。 盘瓠神话是以人犬婚为叙事主体的若干神话的统称,属于族源神话或姓氏起源神话。不仅在瑶族、苗族、畲族、黎族等民族中尤为多见,而且与汉文古代文献《山海经》《后汉书》以及魏晋时期的志怪作品《搜神记》等也有关联。据文献以及20世纪采集的盘瓠神话记载,其主要内容与情节可以归纳如下:某帝王饲养了一只犬,这只犬一般取名为盘瓠。在外敌犯境时揭下招贤榜,犬潜入敌方后取下敌方首领的头颅。按皇榜中的许诺,犬与帝王的三公主结婚并变为人形,犬被封王后与妻子外迁,婚后生育一定数量的子女,这些子女形成不同姓氏或发展为瑶族。从目前见到的大量文本来看,不同民族或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区的盘瓠神话关于“盘瓠”的称谓并不统一,“槃瓠”“盘护”“般瓠”“盘古”“盘皇”“盘王”等汉字名称混用的情况非常多见。 调研中发现,不同瑶族地区的神话讲述人以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受众对神话中“盘瓠”“盘王” “盘古”的解读存在明显差异。有的认为三者是相同的,有的认为三者存在关系但并不相同,有的则认为三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 “盘瓠”与“盘古”在神话叙事的主体方面有一定区别,如“盘瓠”是瑶族的祖先,常被尊称为盘王;“盘古”则称盘古大帝、盘古皇、盘古郎,甚至还有盘古王公与盘古王婆合为夫妻神的情况,盘古被尊为开天辟地神,有时也被称为人类始祖神。因为“盘瓠”与“盘古”都有祖神的性质,所以在民间经常发生通用的现象。据多数当地瑶族学者介绍,“盘王”一般指盘瓠,有时也可以指盘古。在广西许多 瑶族村寨有的叫作“盘瓠庙”,有的称“盘古庙”,还有的称“盘王庙”,具体供奉的神灵也大同小异,当地居民对所供奉神灵的解释也一般源于师公的说法,甚至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至于“盘瓠”“盘古”“盘王”的关系在当今存在一些明显不同的说法。在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上古陈村采访的坳瑶师公盘志强时,他对盘王的解释是:这里原来没有盘王,是后来从西藏请过来的。盘王的父亲是盘护,盘护的父亲是盘古。盘古开天辟地后,儿子盘护生育了5个王,其中有盘王、金王、包王、冯王和邓王。并明确提出,后来出现的盘瓠是狗王,不是盘王,盘瓠只是盘王的一个女婿。这种说法与王矿新1979年采录于该村由盘日新讲的《盘瓠王》相比,原来神话中所讲的“龙犬盘瓠”已经变化为“盘王”这个名称,所以建在上古陈村村外的一处祖庙也取名为“盘王庙”。虽然前后几十年间盘瓠神话的具体传承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甚至在解释盘王的来历时还加上了发生大洪水的背景,使盘王的神话叙事与周边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显示出一致性,但并没有改变盘王信仰即祖先崇拜这个神话叙事主题。同样,在访谈贺州市当地资深瑶族学者邓元东时,他认为贺州一带的过山瑶信仰中只有盘古和盘王,据说盘王是从浙江绍兴一带到这里来的。至于盘王还有没有其他名字,师公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很肯定地认为这里没有盘瓠的说法。盘古是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该地的瑶族既祭祀盘古,也祭祀盘王,举行还盘王愿仪式,特别是遇到灾难时都要进行,各地形式有所区别。与之不同的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师公王笙英在谈到盘王的身份时,承认江华县一带的瑶族以前有关于盘王是龙犬的说法,并且强调龙犬的名称就叫盘瓠,江华县一带瑶族认为盘王是盘王,盘古是盘古,盘古是开天辟地的神,距离现在已有十几万年,盘王则是瑶族的祖先。该县多年来也一直注重打造盘瓠文化,如县城兴建的图腾广场的巨幅雕塑中雕绘有大量龙犬图案,而在修建的盘王殿前面还设有瓠圣门,这里显然把盘王与盘瓠是结合在一起的。在与江华县相邻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和湖南省江永县都有高大庄严的盘王塑像,特别是江永县修建在被誉为瑶族祖源地千家峒腹地的盘王广场,在巨大的盘王塑像周围也同样渲染了盘王的龙犬身份。 不能否认,在民间口头叙事中却正在逐渐淡化神话时代所出现的以动物名称作为特定族体名称的犬图腾,盘瓠的流传经历了一个由犬到龙犬再到盘王的转化的过程,这一环节就是对盘瓠的龙的身份的重塑。如瑶族学者赵廷光在《瑶族祖先崇拜与瑶 族文化》一书中提出“盘瓠非犬”的观点,并列举了相应的文献论据:(1)盘瓠是黄帝第四代孙所生的,即《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最后白犬发展为犬戎。(2)晋朝干宝《搜神记》中的高辛氏宫中的老妇人项中生出的虫,化为五色犬,取名盘瓠。(3)瑶族《过山榜》中的龙犬盘瓠生于东海龙王之家。(4)《南蛮疆界接连诸番夷国名第十》中说高辛时有个人家生一犬瑞,遂献于帝,以盘瓠为名也。甚至在调研中遇到一些民间叙述者直接消解盘瓠龙犬的说法,解释盘王出生就是一方侯王,主旨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下通过 文化的手段塑造一个值得传扬并带来荣耀的文化祖先。“文化祖先的塑造历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不仅涉及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同时也是人作为社会人和群体的人的心理归属感的自然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始祖文化的塑造与一个民族的灵魂或信仰密切相关,一个民族关于本民族祖先谱系的认知、塑造与高度关注往往体现着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 有些研究者在分析一则民族神话时不太关注这个民族的复杂构成,有时将某个地区或某些特定群体讲述的神话认为就是这个民族共同认可的神话,其实不然。一则神话的讲述语境与传承渠道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甚至同一个民族或民族支系也会有地方性差异。瑶族神话中盘瓠神话主要流传在“盘瓠瑶”支系中,盘瓠瑶有时又称“盘古瑶” 或“盘瑶”,该支系又可以划分出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小板瑶、板瑶、土瑶、坳瑶、本地瑶、蓝靛瑶、山子瑶、平头瑶、坝子瑶、黑瑶、白裤瑶、青衣瑶、长衣瑶、民瑶、排瑶、东山瑶等20多个 更小的分支,不同的分支往往在表述祖先时会有意识地增加某些不同,这也是造成“盘瓠”“盘王”“盘古”名称通假互用或称谓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实质,无论哪一个名称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它对于特定族体的符号标识功能。 二、“盘瓠”身份的消解看文献文本与民间叙事的多样化 神话作为人类早期的文化记忆,也是一个族体历史发展进程中规范其文化与信仰的教科书。但这本教科书并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常常会通过传承人有意识的修正与改造来服务于现实。尽管早期文献或民间神话中关于盘瓠是犬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在晚期采集的文本和民间口头叙事中盘瓠的身份却不断分化,并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关系相对简单的情况下,人们最早确定名称的方法只能是选取自己所熟知的事物作为名称来源,于是很多动植物、自然物以及无生命物都可能纳入群体名称的视野,相比之下,动物作为某个氏族、部落或民族的图腾名称相对简便易行。据数据统计,动物图腾作为族体名称的比例最高,特别是牛羊犬马等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几乎在世界各个民族中都有发现。当使用这些动物名字作为族体名称时,需要让本群体的所有的成员能够从心理上接受这个名称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即所谓的 “名正言顺”,一旦名称确定下来,它就与这个族体的荣誉或命运息息相关。这种关系一般需要通过神话固定下来。神话作为民族历史和生产生活的神圣教科书,则需要用直观的艺术性的叙事让普通民 众能够从中感知自己与图腾动物的密切关系。至今为止,只有婚姻这种特定的构建家庭与社会结构的方式,才会唤起人们对动物图腾即文化祖先的认可。 若翻开各民族与族源起源有关的神话,几乎都能找到通过人与动物结婚繁衍民族的族源神话叙事。 (责任编辑:admin) |